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记·东越列传》说:汉高祖刘邦于汉五年(公元前202年),封立越王勾践的后代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这是史籍上有关福建历史的最早记载.但是,闽越王都治的"东冶",指的是什么地方呢?近人有不同的看法,是个有争议的历史问题.它是研究古代百越民族史和福建历史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有一种意见认为,无诸的冶都当在浙江境内.其主要的根据是《后  相似文献   

2.
闽越,是古代南方百越民族中的一个强大集团。据《尚书·禹贡》记载,夏商时期,闽越先民居住在“扬州之域”;在《周礼·职方氏》中,被称为“七闽”地。战国时期,由于地处浙江北部的放越被楚所灭,其“走南山”的一支亡八闽地与闽人融合,遂称闽越。秦代属闽中郡。汉立闽越国。结合考古资料考证,其分布地域大抵北达浙江南部,南抵福建九龙江流域,西跨武夷山脉与赣越毗邻,东临沿海诸岛,并达台湾、澎湖等地。”’‘’即今浙南、福建及台湾的大部分地区。在闽越灿烂的历史文化中,具有历史悠久的捕捞业、种植业、制陶业、造船业和建筑业…  相似文献   

3.
“如梭的岁月把中华民族一段沉重而荡气回肠的历史带到了遥远的过去。可是,一位爱国志士步履维艰而又光照史册的人生历程却每每在今天的历史中显现,引导着无数中华儿女重新追寻100多年前中国人民的那场抗争和奋起。这是百年来亿万炎黄子孙传颂至今的丰碑。”这是我手中这本《千年走闽越》一书中《民族英雄林则徐》里的一段解说。在读《千年走闽越》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类似的一段段解说带进历史,于是我走进了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仿佛走过一片浸染着爱国情怀的历史的丰碑。我从《戚继光入闽抗倭》、《爱国将领俞大猷》、《收复…  相似文献   

4.
闽越国,系百越族群中的一支──闽越人建立的地方政权。闽越虽然在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前,就已是一个实体,有本族的封王和封君。但见诸于历史文献记载的正式立国,则始自汉高祖刘邦五年(公元前202年),是年,汉高祖刘邦封立故越王勾践之后裔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至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因东越王金善反汉叛乱。为汉武帝所遣的四路大军平定,徙其民于江淮间,闽越国灭,历时九十二年。文献记载确凿。《史记》、《汉书》均有传。但是对问越国的王位传承和世系,文献记载不详,缺漏很大。后世从未有人作专门考订和研究,有…  相似文献   

5.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刍议──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孙敏在学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时,我倍感亲切,越学越想学,越学越带劲。回顾我们江铃十年来所走过的道路,我们的每一重大改革举措,都是符合《决定》精神,符合邓小平同志思想的...  相似文献   

6.
论悬棺葬的起源地和越人的海外迁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介绍凌纯声先生关于悬棺葬的两篇文章(1)《古代闽越人与台湾土著族》1979年,看到一本台湾出版的书,书名《台湾文化论集》(一),1954年出版。这本论文集的第一篇就是凌纯声先生撰写的《古代闽越人与台湾土著族》一文。根据三国时沈莹撰的《临海水土志》这部佚书,凌先生认为台湾古代的“夷洲民”和浙江古代的“安家之民”,拥有颇多相同的文化特质,如同行“崖葬”,即其一例。凌先生还进一步指出,“这种崖葬的风俗,台湾的红头屿至今尚存”。可见,台湾的“崖葬”,自三国至今,至少也有将近二千年的历史。应当指出,凌先生称为“崖葬”的,也就是笔者称为“悬棺葬”者,两者乃是同  相似文献   

7.
马庆泉同志在《“土地级差收益”形态刍议》(见《江汉沦坛》1983年第7期。以下简称《刍议》)一文中,提出了土地级差收益有五种形态的观点。即除《资本论》提出的级差地租第Ⅰ、Ⅱ形态之外,又加上了三种新形态,称之为“第Ⅲ、Ⅳ、Ⅴ形态”。文章的立意,是希望通过这一观点的确立,促进土地经营者对采用新技术和改进经营管理的重视,这自然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文章的观点和论证却是难以成立的。这里有以下几点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8.
庄子人生自由理想刍议毛荣生在庄子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中,人生自由的理想是居核心地位的。他通过《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大宗师》等名篇表达这种理想,以“至人”、“神人”、“真人”等艺术形象抒发自己的愿望。这些无论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曾产生过深刻...  相似文献   

9.
闽北为福建开发最早的地区之一。新近发掘的古汉城遗址(在武夷山市城村附近),便以众多的珍贵文物,使人形象鲜明地想见汉代闽北文明。晋东渡后,中原文化逐渐南移。著名南朝文人江淹(444—505)曾在此任吴兴(今浦城县)令,写下了包括《别赋》在内的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文名作。有唐一代,闽北即拥有剑浦(今南平)陈陶这样著名的诗人。他的《陇西行》:“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至今传诵,成为人们反对不义战争时经常引用的诗篇。到了宋代,闽北文风益见昌盛。《嘉靖建宁府志·卷四》说:  相似文献   

10.
一、意象思维刍议朱光潜先生为证明“想象”一词在中国是古已有之的,举出《楚辞·远游》和杜甫《咏怀古迹》(见朱先生《形象思维:从认识角度和实践角度来看》)为例。其实,古代文论中也出现过“想象”一词,见之于王若虚《文辨》、范德机《诗学禁脔》及叶燮《原诗》。但都不是作为文论的专门术语。中国文论有自己的术语,例如刘勰所谓“神思”(“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云云),这就是西方文论中所说的“想象”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石油集团地球物理勘探局年鉴》编辑部周宏《加强企业年鉴编纂刍议》一文,分析了企业年鉴的编辑现状,并就企业年鉴编纂如何再上台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一 白话代文言的主张 到底起自何时 多年以来,人们都把以白话代文言的倡导功劳,记在胡适、陈独秀等人名下,说此种主张自“五四”前办的《新青年》始。其理由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中,就提出要以白话文学为正宗;同年2月,他又在《新青年》上发表过八首白话诗;与此同时,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革命论》一文中,明确表示:“改良中国文学,当以白话为文学正宗之说。” 目前一些已出版的中国现代史论著,几乎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发端,这是略谙文学史的人们都熟知的。然而,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中国文学观念中的现代性因素,却早在此之前即已出现。  相似文献   

14.
早期基督教的性质究竟怎样?朱光潜先生在《北大学报》1958年第一期上发表的《基督教与西方文化》和史亚明先生1980年发表在《东北师大》第三期上的《基督教的产生及其早期的发展和演变》,都认为早期基督教是犹太人民“对罗马帝国残酷统治的反抗”,是“革命性质”的,有“战斗气息”的组织。但我认为从历史事实来看,基督教一开始就是阶级斗争的消极产物。并不存在着斗争性、更谈不上有革命性。下面提出我的刍议,以就教于老前辈。  相似文献   

15.
东越“草昧蒙翳”辨胡牧一东越之名始见于《逸周书·王会解》“东越海蛤,巨人蝉蛇,……于越,姑妹珍……”的记载,据此,西周之初便已有了作为方国的东越存在。而《史记》有《东越列传》的篇名记载战国至秦汉间东匝与闽越之史事。《汉书吴王濞传》记吴王谋叛时,“南使...  相似文献   

16.
1984年《岭南文史》第一期,刊登了广东民族研究所练铭志论文《关于冼夫人研究刍议》。论文开头写道:“关于冼夫人的研究,则是从清朝茂名县的谭应详开始的,他编成《冼夫人全书》一部。可惜该书已佚”。  相似文献   

17.
钟扬  戴文红 《江淮论坛》2003,1(4):131-136
将陈独秀与胡适的名字连在一起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没有陈独秀再三催促与坦诚切磋,胡适未必能“切实作一改良文学论文”;陈独秀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之前已基本形成其新文化观;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远非仅仅对胡适《文学改良刍议》的响应或为文学革命鸣锣开道,其思想内涵也是极其深刻与丰富的。其一为“革命”正名,其二指明文学革命与政治革新的关系,其三确立文学革命的对象,其四明确文学革命的目标。而以往的研究对这份“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的思想内涵的估量是很不够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学是在反抗古代文学和文化传统的时代语境下展开的,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伴随以吴虞、易白沙等人的反孔檄文,到胡适之的《文学改良刍议》,伴随着刘半农、钱玄同的新旧文字词汇的讨论,都分别在文学、文化思想体系(即我们所说的精神资源)方面和文学形态、工具(即我们所说的物态资源)方面对古代文学作彻底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南迁至闽粤赣边的汉人与当地的土著民都是客家先民,而土著民中闽越族的成份占有较大的比例。 在客家文化事象方面,从其宗教信仰中透视出的对蛇、石、树、鸟的崇拜,都源自闽越族的古老思想观念;妈祖信仰和临水夫人信仰原来都是闽越土著不同族类的原始崇拜,被客家顺利引进,流传广泛,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客家具有广泛的闽越族信众基础和闽越巫文化背景。客家妇女不缠足之俗亦源于百越或阅越文化,客家方言的一些特殊词汇和特殊语法,据研究是受古百越语影响所致。如此等等,说明客家文化在相当程度上是南迁汉人文化与闽越文化交融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出现过两位文化大师,一位是披荆斩棘,“立人”救国、不屈不挠的文化战士鲁迅,一位为温文尔雅,敦厚理性、开放文学风气之先的文化学者胡适。他们以各自不同的工作方式、创作活动、性格文化,作出了启己特有的建树和伟业,并影响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众多的后继者。本文无意于比较二位大师的贡献,只以胡适先生入题,也只就其《文学改良刍议》及其早期白活诗创作谈点不成熟的意见。在现代文坛,胡适是一位出色的开路者。新文学草创时期,他不但最先提出了改革旧文学的理论主张,先后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