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7 毫秒
1.
沈约是我国南朝齐、梁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史载其为“吴兴武康”人,然其籍贯故里在现今的什么地方,各种工具书说法不一,研究者们也提出了“德清县城关镇”和“余杭县博陆镇”等多种说法。本文以《梁书》本传和沈约《宋书·自序》为依据,再根据大量的地方志资料,并通过实地考察,考明沈约的籍贯故里应是今德清县武康镇西面的筏头乡东沈村。  相似文献   

2.
齐梁时期的形神之辩主要是由范缜引起的。范缜以刀利之喻代薪火之喻,说明形质而神用,持神灭论。沈约、萧琛、曹思文持神不灭论,在与范缜的辩论中,先秦道家思想也是他们利用的既有思想资源。这次大辩论使佛教得到了传播,也为今天讨论形神关系留下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3.
今人论及中国诗歌史上的南朝"永明体"以及此后的近体诗,无不提及沈约和"四声八病"说。其实,四声是汉语发音时本身就存在的,在沈约之前已经被发现,沈约的贡献是将其运用于诗歌创作;而"八病"并非沈约所提,它与永明体也没有关系,后人将"八病"的创始归于沈约,是基于他是诗歌声律论奠基者的一种附会。沈约作为齐、梁文坛的领袖人物之一,勤于著述,长于理论,被誉为"一代辞宗",极大地影响了南朝诗风,这是他被公认为"四声八病"说首倡者的重要原因。从南朝起,讲求声律逐渐成为诗人的自觉追求,这也是音韵研究和乐律演变对古典诗歌发展产生影响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4.
沈约文学思想研究,20世纪以来有了很大进展,特别是近50年以来的研究更是呈现出观念和形式的多元化趋势。文章以近五十年来的沈约研究为重点,从沈约的文学史论、声律论、创作论三个方面,对沈约文学思想研究作一考察,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5.
论沈约的山水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他的山水诗集中创作于东阳外任期间。其山水诗作景物描写细致生动,而诗中的情与景却呈现为不相交融的割裂状态,并带有较多的述行意味。沈约山水诗的这种特征与当时的文学风气虽然相左,却与前代的谢灵运有类似之处。而导致这种相左与相似的主要原因便在于个人的遭遇与心态。  相似文献   

6.
阮籍《咏怀诗》旨意幽微,南朝时即有颜延年和沈约为之作注。稍后钟嵘在《诗品》中就对颜延年注解进行了评价和揣测,但对沈约注却只字不提。颜、沈二注目前仅少数几条保存在李善注《文选》内。笔者以此为据,发现钟嵘批评颜延年是因后者只谈名物训诂不谈美刺教化,严重背离了《毛诗》的注释传统,而这又体现了钟嵘诗学观中对传统继承的一面;不提沈约注,是因为沈注流传极少,他并没有见到。  相似文献   

7.
沈约是南朝齐梁时重要诗人,终其一生,不仅在诗歌理论主要是声律论方面着力探索,而且以善于作诗闻名当时,与任昉享有“任笔沈诗”之誉,被尊为“一代辞宗”.然而,对于沈约诗歌的评价,历代评论家意见很不一致.这一分歧始自沈约死后不久.与沈约同时但卒年略晚的诗评家钟嵘在《诗品》中把沈约列入中品,曰:“观体文众制,五言最优,详其文体,察其余论,固知宪章鲍明远也.所以不闲于经纶,而长于清怨.永明相王爱文,王元长等皆宗附之.约于时谢朓未  相似文献   

8.
齐梁文学繁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与文学观念的更新有较为直接的关系以外,齐梁时期藏书著书之风兴起应该说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以沈约、梁武帝、梁简文帝、梁元帝以及昭明太子等人为例,对藏书著书之风促进文学繁荣的现象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论永明声律说的本质和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南朝时代是我国古诗体裁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在齐永明年间,沈约等人首先把诗歌声律问题提到了理论的高度来认识,并明确指出,诗人在创作中应注意利用汉语声韵调的合理搭配来构成诗歌的旋律美。这一主张在当时得到了一些文人的支持,于是,南朝文坛上就形成了一个以沈约为中心的新流派,世称“永明体”。这一派的创作理论和实践为唐代格律诗的繁荣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然而从现有文献资料来看,众所周知的“四声八病”这一说法却不象是沈约本人提出来的,而很可能是唐代以后的人们对永明体所做的主观解释。我们如果用“平头”“上尾”“蜂腰”“鹤膝”之类的标准去衡量沈约本人的作品,也不难发现其中有大量自违其例的  相似文献   

10.
沈约是齐梁之际的著名诗人和文坛领袖 ,其文学活动包括诗歌创作、提励文学新人、参与文学集团与倡导以“三易说”为主要内容的文学思想四个方面。他所提倡的“四声” ,引起了声律说的广泛流行 ;求真向俗的文学思想更在当时起到了革除晋宋诗歌生涩僵硬的弊端的作用 ;而这种文学思想却又导致了后代诗人对沈约的批评与冷落。  相似文献   

11.
杨巨源是中唐著名诗人,其诗时人赞赏备至,然其生平诸事仍存疑窦.本文结合史料及前人成果,试对其生卒年、籍贯、仕履及交游情况加以考辨.  相似文献   

12.
唐代杰出诗人李贺的诗歌中弥漫着浓郁的死亡氛围,诗人以浓烈的色彩、奇异的想象对死亡世界进行了精彩的描述,并追寻死亡背后蕴含的深刻意义。在短暂的一生中,他体味着死亡的孤独,又对死亡怀有梦想,这缘于他独特的心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唱和在郭祥正的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媒介作用,它不仅为郭祥正的山水景观题咏诗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诗料,使其创作水平有了提升,还增加了他在当时的知名度,并且也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试论王绩诗文的独特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寂”是王绩生存状态最显著的特征。文章从两个方面探讨王绩“孤寂”的成因及其在诗文中的表现:第一,在隋唐易代之时,王绩选择了一种非主流的生活方式,与时代风尚、家族观念相背离,这是造成其孤寂最根本的原因;第二,虽然王绩选择了回归田园,但是无法真正将全部身心融入其中,加上好友的去世、知音的难觅,同样加重了其“孤寂”的心境,而这些无不体现在其诗文创作中。  相似文献   

15.
诗人李贺才华过人,短暂一生却写了二百四十多篇诗歌.传说他的死是因为上帝爱他的才华,所以召他上天.这使得人们对他的早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解读他的诗歌,并从中透视诗人的早亡.  相似文献   

16.
王昌龄在占其全部诗歌近三分之一的送别诗中 ,不仅向友人表达了诚挚的情谊、高远的志向及坚贞的操守 ,而且也诉说了自己怀才不遇、委曲不伸的愤懑 ,从而借送别倾吐心曲、抒写郁闷。因此 ,王昌龄的送别诗并非一般的应景之作 ,更非无病呻吟、舞文弄墨的文字游戏 ,而是诗人情感的坦诚流露、灵魂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7.
清淡是孟浩然诗歌的主要风格特色,历代论者无不以"清"来赞誉他的诗。然而,孟诗在清淡的同时也还含着淡淡的愁,笔者拟从仕途愁、怀友愁、思乡愁和感时愁四个方面来论孟浩然诗中的愁。  相似文献   

18.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死亡"是海子诗歌中一个很重要的主体,海子在诗歌中讲述死亡,就像讲述一切语不惊人的故事;海子甚至在诗歌中表现出他对死亡意识的迷恋,表现出一切带有浪漫主义冲动的诗人的共同特点。海子就是这么一个残酷的诗人,我们总能在他的诗歌中寻找到他生命的轨迹。海子的诗歌与他的生命同体。  相似文献   

19.
李贺27岁而没,其死因至今是一个谜.根据李贺细瘦、通眉、长爪、羸弱的生理特征,死前畏光流泪、眼睛充血的症状,及其诗歌中透露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推断李贺可能是死于遗传性疾病"马凡氏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死亡在哈代的诗里具有不同的意义,它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人生的无常、世态的炎凉、人性的虚伪,是一切人际关系的终结。然而,死亡不仅没有终结哈代对亡妻爱玛的思念,反而令这感情喷泉再度进发。哈代既认为人死之后就无人惦记,可又希望自己“身后”能被人记住。他的几首不同时期的诗歌清楚地表现了他看待死亡的矛盾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