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权延赤 《领导文萃》2012,(22):45-46
据毛泽东身边的工作人员讲,元帅中只有彭德怀和林彪敢坚持己见,顶撞毛泽东。毛泽东睡觉困难,一旦睡下,没有谁敢惊扰,鸟都不敢从屋顶飞过,远远就被卫士们用竹竿绑了红布驱走。聂荣臻元帅去见毛泽东,在门口立正两个小时,卫士长请他坐等,他不坐;卫士长要去叫醒毛泽东,他不许。毛泽东说:"聂帅才是个厚道人呢。"彭德怀则不然,径直闯入毛泽东卧室报告军情,没有谁能拦得住。毛泽东多次为了睡觉被人打扰而发脾气,这次却没有发脾  相似文献   

2.
看了几部有毛泽东出现的影片,总觉得那“毛泽东”不那么像。其实我只是在天安门广场上远远地见过毛泽东,银幕上的那一位,像还是不像,本没有评论的资格,可自己这感觉却总是挥之不去。之所  相似文献   

3.
正毛泽东让儿子到农村去劳动锻炼1946年1月,毛岸英在苏联学习结束回到延安后,中央领导同志考虑到毛岸英多年不在毛泽东身边,这次就想把他留下来。毛泽东没有同意,他让岸英住在警卫团。后来,中央首长又让岸英到中央小食堂吃饭,毛泽东却说:"他没资格。"当毛泽东和岸英谈话问岸英在苏联都学习些什么时,毛岸英回答说:主要学习军事,还学习了一些历史、哲学、政治、文学等。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道德问题在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德观是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财富。本文通过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道德的论述,意在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需坚持和发扬这些道德思想。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叫做"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没有深入调研的决策,往往容易脱离实际,发生偏差.  相似文献   

6.
金一南 《领导文萃》2012,(23):81-84
苏区的经济后盾毛泽东在选择中国革命的方针路线时,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牢牢根植于脚下的土地。他没有到莫斯科去学习。他是从井冈山和江西苏区这块红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之后组织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原定的方向是打长沙。毛泽东一看这个队伍的实力根本打不了长沙,就放弃了打长沙计划,带领秋收起义的部队上了井冈山。为此,毛泽东受到了撤销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  相似文献   

7.
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秘书工作职责随着党的中心工作的转移而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却始终没有改变。其中涌现了不少这一宗旨的坚定履行者,毛泽东秘书田家英就是其中一位。他在担任毛泽东秘书的18年中,协助毛泽东和党中央处理了大量的来信来访工作。  相似文献   

8.
在政治形势尚未明朗化的时期,半知识分子总是最有影响的人物。在军队,毛泽东开始显露出自己的半知识分子的特征。毛泽东不愿参加学生组织不只是因为自己年龄大,而且还是因为他对教育一直存在着矛盾心理。毛泽东担心学校生活对他的影响。作为毛顺生的儿子,他比自己所期望的更像一名有教养的绅士。他喜欢那些没有文化的士兵把他看  相似文献   

9.
崔向华 《领导文萃》2006,(11):70-74
说起许世友和毛泽东的关系,众人皆知:许世友最听毛主席的话了。一想到毛主席,许世友的心情就激动得难以平静。他对毛泽东有一种特殊的敬重之情。毛泽东也很欣赏许世友忠勇双全、胆识兼备、敢说敢为的士兵本色。许世友后来在回顾《我在红军十年》一书的撰写过程中深有感触地说“:我心目中总是矗立着三个高大的形象:第一是党,第二是人民,第三是战士。”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许世友向毛泽东提出,去抗日前线“杀敌建功”。毛泽东欣然“放虎出山”。许世友自从陕北随朱总司令奔赴太行到转战山东之后。有11年之久没有见到过毛泽东。但十多年来,他不管…  相似文献   

10.
进入吴家花园的三周后,即10月21日清晨,毛泽东亲自打来电话,约彭德怀到中南海一晤。两个月前,秉性耿直的彭德怀在庐山上为民请命,犯颜直谏;一雄独尊的毛泽东指斥曾与之风雨同舟的老战友说,他和彭德怀历来是三分合作,七分不合作。彭德怀认为这话有违史实,和毛泽东争得面红耳赤。彭德怀历来都坦言自己"见事迟",对毛泽东并非事事顺从。在延安整风时,受到错误批判的彭德怀曾委屈地争辩道:"毛主席99.9%正确,难道就没有0.1%的错误吗?"  相似文献   

11.
罗静 《经营管理者》2009,(24):344-344
在苏联,列宁曾经提出和实施过"新经济政策",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在中国,毛泽东也曾经有一个"新经济政策"的设想,然而只是提出过,并没有真正实施。加之后来政治运动接连不断,人们很少注意到它。鉴于此,本文对毛泽东"新经济政策"及理论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邓小平身上始终贯穿着和体现着敢字当头,敢在其中的精神。尤其是在“文革”后期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实践活动中,这种以敢字为特征的性格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一、敢思敢想,敢于讲别人不敢讲或者没有讲过的话邓小平敢思敢想,敢于讲别人不敢讲或者没有讲过的话,突出表现在敢于纠正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发展毛泽东思想上。是他纠正了毛泽东关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提出了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是他纠正了毛泽东关于限制商品、货币、八级工资制等资产阶级法权的…  相似文献   

13.
正陈云似乎对毛泽东的情绪有准确的判断,知道何时和以何种方式直述意见,何时只能暂时告退。因为陈云管理经济工作负有盛名,而且他总是私下而不是公开地向毛泽东表述自己的意见,同时因为他没有个人政治野心,所以他能够对"大跃进"中的问题比其他人更大胆地指出来,并提出能够实施的解决办法。当毛泽东开始号召加快发展速度之时,陈云继续反对冒进,强调平衡发展。他说,在制定政策时,90%的时间要用于调查研究,获取可靠信息,10%的时间用于做决定。毛泽东提出在工业  相似文献   

14.
1959年,酷爱书法的毛泽东从黄炎培处借了一本王羲之的真迹,说好借期一个月。也许是真迹太珍贵,不到一个星期,黄炎培便频频打电话催问。电话先是打到值班室,后来又直接打到毛泽东那里,问主席看完没有,什么时候还?连卫士都觉得黄炎培太小气,跟讨债似的。毛泽东却笑着说黄炎培“不  相似文献   

15.
张朝丽 《领导文萃》2010,(17):15-19
<正>早在上个世纪三十年代,毛泽东就曾说过:"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他又说:"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新时期  相似文献   

16.
刘仓 《领导科学》2006,(5):38-3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其中,学习的内容应该包括历史。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史、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向来反对割裂、歪曲、无视、漠视历史规律的错误言行,反复强调学习和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党的领导能力的重大意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一生是勤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回忆起来,好多好多的事情就在眼前,我们那时候天天见主席,怎么看怎么伟大,现在人们怀念他,是因为没有毛泽席就没有中国人民的今天。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之后,洪水的祸害并没有减弱,相反却有上涨的趋势。毛泽东和周恩来一次次地来到长江、黄河及其支流的堤岸上,对着波涛汹涌的江水,心潮翻滚、思虑万千……毛泽东决心根治淮河1950年夏天,安徽连降暴雨,淮河泛滥,淮北地区受灾惨重。7月18日,华东防汛总指挥部在给中央防汛总指挥部的电报中说:淮河中游水势仍在猛涨,估计可能  相似文献   

19.
历史的发展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历史告诉我们:没有磨难就没有伟业,没有坎坷就没有伟人.其关键在于如何从挫折、磨难、坎坷和逆境中摆脱出来,并使之转化为成功的财富.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伟人毛泽东的"三落三起"就给各级领导者能动地战胜挫折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1956年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自己也说,谁说我没打过败仗,我打过4次败仗。其中一次是遵义会议他获得军事指挥权之后所指挥的第一仗——土城战役。在这场战役中,毛泽东犯了既不知己也不知彼的错误。为什么说他不知己呢?当时红军刚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撤出,说得好听些是战略转移,说得不好听是被赶出了老家,成了游击队。打仗没有根据地是很惨的,首先没有粮食和兵源补充,其次伤病员问题不好解决,像当时陈毅老总的胯骨粉碎性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