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文速读:河南省为了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令《河南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04,(8):27-28
构建"158"救助管理网络 构建救助管理网络是贯彻落实《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的具体体现,是做好南京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客观需要。为此,从救助管理工作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3.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现状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状 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称《办法》)和民政部制定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称《细则》)以来,流浪乞讨现象和救助管理工作发生了一些重要的变化,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一)流浪乞讨人员明显增多。 在城市的繁华地带,乞讨人员明显增多。以  相似文献   

4.
自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各级民政部门和救助管理机构依法行政、规范管理、文明服务,对需要帮助的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给予了有效救助,促进了社会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5.
相关链接     
《社会福利》2003,(8):32-35
2003年8月1日,伴随着国务院发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及民政部发布的与之相配套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简称《实施细则》)的正式实施,标志着全国原有的883个“收容遣送站”寿终正寝  相似文献   

6.
《社会福利》2004,(4):32-34
各市、县人民政府,区直各委、办、厅、局: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381号,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和《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民政部令第24号,以下简称《实施细则》)已于2003年8月1日施行。为切实做好我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7.
《社会福利》2004,(7):36-39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国务院第381号令.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以下简称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特作如下通知:  相似文献   

8.
《社会福利》2006,(8):22-23
《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1号) 2003年6月18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经国务院第12次常务会议通过,6月20日,温家宝总理签发,8月1日起正式施行。《救助管理办法》明确了救助管理的原则、对象、  相似文献   

9.
○社会工作价值观提升和丰富了新型救助管理制度的价值理念 2003年6月,由国务院签发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与民政部颁发的《城市生活无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实施以来,郑州市救助管理站本着“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民政工作宗旨,开拓创新,主动作为,走上街头,现场服务,为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逐步探索和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配合新办法实施的  相似文献   

11.
救助管理机构中的社会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霞 《社会福利》2010,(1):37-38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2006年专门发布了《关于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意见》,上述文件标志着我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正式建立,  相似文献   

12.
启动制约流浪儿童救助瓶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鞠青 《社会福利》2004,(2):32-37
制约救助瓶颈对流浪儿童的救助究竟是强强制还是自愿存在争议。 按照1982年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对流浪儿童的收容和遣送可以带有行政强制色彩;而按照新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在救助流浪儿童方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民政局以《救助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民政部一系列全国救助管理工作会议精神,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自身职责,努力打造救助管理“六个一”工程,创造性地开展各项救  相似文献   

14.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实施以来,上海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救助管理办法》为主线,坚持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实践,逐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合上海特点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5.
废除收容遣送制度建立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将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建立以自愿受助、无偿救助为原则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诚然,收容遣送工作也具有一定的救助性,在保护流浪乞讨人员基本生活权益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不可否认,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事业、城乡关系、法制建设、政府职能的变化,人们的生存环境和人口流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收容遣送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国务院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废除《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实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建构了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这一新型的社会救助制度,完善了我国社会救助体制,规划了针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充分领会《救助管理办法》的精髓,对我们做好工作切实维护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有很强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06年8月1日,是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颁布施行三周年纪念。三年来,在民政部的指导下,在江西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江西省各级民政部门切实贯彻《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以及《实施细则》,认真做好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  相似文献   

17.
2003年8月以来,河南省救助管理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积极探索救助管理工作新途径,救助管理工作步入了规范化和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8.
王斯纲 《社会福利》2011,(12):43-44
国务院《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和民政部《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颁布实施以来,上海市救助管理行业员工坚持人性化、专业化、社工化救助服务理念,勇于实践、勤于创新,在践行现代民政核心价值观中开创了形式多样的管理方法,为传统民政救助向现代民政救助转型起到了开拓创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自2003年8月1日《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简称《救助管理办法》)施行6个月以来,天津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858人。在具体执行过程中,救助管理站充分尊重个人意愿,坚持自愿受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带着深厚的感情做好救助管理工作。在丰富救助工作内涵方面,他们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社会福利》2005,(8):1-1
2003年8月1日,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实施,两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制度性的变革已经初见成效。各级民政部门尤其是救助管理机构认真贯彻落实《救助管理办法》,转变惯性思维,创新工作方式,积极主动救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