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晓虹 《浙江学刊》2004,(4):138-142
城市文化和城市性格是现代城市的两个基本特征.城市作为现代文化最合适的载体,其性格自然会体现出一地区或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文章讨论了城市与文化的关系,并提出城市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现代生活方式.最后,在全球化和本土化的两个面向上,作者提出了有关城市开放的全新观点.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人类为了继续生存而将生产劳动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传授给新生一代的一种活动。教育一般有三种形式:(1)家庭教育,(2)社会教育,(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又分为初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初等教育往往与家庭教育联系在一起,高等教育往往与社会教育联系在一起。各民族都有自已的传统教育方式,都按照各自的方法培养新生一代,使自己的民族得以繁衍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钱振波 《学术交流》2008,1(2):27-31
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所推崇的人格模式与范型,东西方文化中均有各自推崇的不同的超越性人格模式与范型.西方基督教文化中的完美人格范型与儒家天本位理想人格中的理想人格范型作为两种高层次的人格追求,在各自的社会中被传承了两千多年,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多方面的异同,以往却缺乏对此的探讨.这两种人格范型的确立方式、标准、实现途径和提供的动力强度等存在着相异之处;两者也存在相同之处,如都是对天或上帝的效法两者均要与效法对象一上帝(亦被称为天、道)合一、强调人有效法的基础(上帝、天或道内在于人),两者都重视人的生存意义等.比较这两种人格范型,以期能够对中国现代理想人格的塑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从民族学的角度探讨唐高宗时期东突厥复兴背后隐藏的民族意识和胡人汉化与民族认同问题,是唐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观察问题的一个新角度和新方法.东突厥复国的政治诉求和军事抗争的背后,是其民族意识的重新觉醒和激化的表现.尽管唐朝采取的措施比较宽松和得当,但其固有的国家政权蕴涵的民族自我意识,在外界和内部条件的刺激下,很容易引发、萌生甚至激化出来.这种强烈意识的保存,与他们居处的长城沿线有密切关系,这里民族众多,关系复杂,民族意识在与他族的差别中彰显而突出,突厥人聚族而居的生活方式又为其意识的强化提供了社会保障.相反,散居的胡人则亦受主流(汉)文化的影响而丧失旧有的文化,民族意识转迁的过程比较简单.  相似文献   

5.
马兴国 《日本学刊》2001,(2):110-124
民俗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人类各集团共同生活中普遍具有的代代相习的社会事象。它作为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积淀 ,集中表现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伦理观念以及心理结构等方面的传统特征 ,构成民族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原动力。民俗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对象 ,在世界现代人文科学中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 ,当是在 1 9世纪。人们普遍地将英国人汤姆斯 ( William John Thoms)提出“民俗学”的 1 84 6年 ,视为国际民俗学运动史之发端。一日本有关民俗的记述 ,从广义上讲 ,可以溯源到记纪神话时代。《古事记》( 7…  相似文献   

6.
邸小霞  王运芳 《社科纵横》2005,20(6):242-243
俄罗斯是一个横跨欧亚大陆的国家,由于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即一种在东西方文化影响下的双重文化,包括它的民族个性的双重性,价值观念的双重性,以及生活方式的双重性等等。所以说俄罗斯是世界的完整部分,它将巨大的东方和西方结合在一起,在俄罗斯的精神中,在俄罗斯的民族个性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并存。  相似文献   

7.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民族学、特别是民族心理学研究在南斯拉夫一度不受重视,每一种试图以民族特征解释历史和社会进程的努力和观点都被斥之为“反动的”、“颓废的”或“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教条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生活、文化生活及科学研究等具有强大的影响力,社会学、心理学、民族学及民族心理学研究因而受到排斥甚至批判。80年代以来,许多过去受冷遇遭排斥的学科、其中包括民族学和民族心理学研究又重新得以恢复与发展。1988年,在S.V.扬  相似文献   

8.
加拿大和美国都是多民族和多文化国家,多元文化主义即是一种为了谋求多民族、多文化在一个国家内共存而形成的国民统合措施.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在上述两国以什么方式或多大程度上能够付诸实施,学者们难以达成共识,评论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文化是民族在对应生境中的创造物,美国黑人在经历了三百年的族际演化后,已经成为了一个全新的民族,其民族文化必然是基于现代生存环境和其黑人性与美国性的一种特定的、全新的文化.莫里森的小说<所罗门之歌>通过描写梅肯·戴德一家三代人所追求的不同生存方式,展示了美国黑人寻找其民族文化的艰难历程.在对白人文化的完全摒弃和接纳都无助于美国黑人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时,莫里森意识到了在黑白两种文化的冲突中必然会导致美国黑人文化的创造性地转化.  相似文献   

10.
诉讼文化论     
“文化”一词含义是相当广泛的。在现代社会学著作中,它主要指特定社会或群体在长期生活中所生成的环境反应模式,这其中包括行为方式、信仰、态度、观念、价值取向、推理方式和感性认识等。换句话说,文化,反映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在许多方面的共同行为方式和思想的构成。关于“诉讼文化”概念,要在着手研究之初根据社会学关于文化概念的理论来下一个定义,我们认为,所谓诉讼文化,是指较为普遍地存在于一个民族或国家的,与诉讼机制有关的规范、设施、制度、理论、观念和价值等一切成果的总和。实质上,诉讼文化是一种综合宏观研究诉讼问题的代名…  相似文献   

11.
每一种民族文化在它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同时也就形成了相应的民族心理素质和心理结构。 日本历史上经历了两次外来文化的冲击,一次是古代汉文化大规模的涌入,一次是明治维新以后欧美文化的影响。两次外来文化与日本大和民族土著文化之间的冲突、融合,产生了一种既非日本土著文化又非中国汉文化和欧美文化的新文化形态。与此同时,也相应地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战国策派是抗战期间勃兴的一个政治文化派别,本文拟从民族国家想象和民族主义叙述的角度,力图发掘其对中国历史的清理和抗战建国的论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及独创处,尽量给其以合乎历史的评价.他们以欧西民族国家的历史返观中国的战国时代,既看到民族国家建国的必要,又注意到民族国家将导致战争不可避免的弊端,这是他们十分深刻的地方.同时他们又提出改造国民性的迫切,但其主要途径是通过回到战国时代从中发掘出"力"的一面,这又与鲁迅等提出国民性的内涵明显不同.他们提出抗战建国,但又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而他们从民族国家的角度重构中国历史,也可视为回应现实的一种诉求,等等这些都使得战国策派既富有活力又充满争议.  相似文献   

13.
中日恢复邦交以后,两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有了很大发展。在我国,介绍和研究日本的书刊不断问世,最近,南开大学历史研究所武安隆、王家骅两位先生又把他们主编的一套《日本人与日本文化丛书》(渤海湾出版公司出版)陆续奉献给我国的广大读者。这套丛书对了解日本的历史、民族心  相似文献   

14.
宗教是一种文化体系,而民族则是社会共同体.民族是宗教的社会载体,而宗教是民族的精神导向.在人类文化的演进中,宗教与民族二者之间存在着对应性(parallelism)与伴随性(Concomitance)的历史关联状态.从对应性角度看,几乎每个民族的历史文化构成中均含有宗教要素,至少有一种宗教形态与民族相对应,这在民族文化定型初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伴随性角度看,每个民族在相当长的时间跨度上,都与宗教具有相伴随发展的特征.分析宗教与民族对应存在的价值与关联发展的意义,是正确处理民族与宗教问题的关键,是增进民族文化共识、发展民族事业的一个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5.
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社科纵横》2009,(9):80-81,67
法律是一种文化,法治同样是一种文化。但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范畴。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借鉴性等特性,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果。法律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二者在建立的基础、价值取向、普世程度、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协同性还是客观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善于思索的人类一直企图按照两种主要方式使生活与更广阔的领域联系起来,以便使其具有意义。第一种方式是描述他们对某一社会做出贡献的历史。这个社会可以是他们生活于其中的历史上真实的社会,可以是异时异地的其他真实的社会,也可以是纯粹想象的社会,这个社会或许包含着从历史中或小说中挑选出来的数十位男女人物。第二种方式是在他们和非人的现实的直接关系中  相似文献   

17.
闻彤 《社科纵横》2009,24(10):170-171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是约定俗成的,能够反映出不同国家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学习一种语言,不但要掌握语音、语法和词汇等,还要了解该国家与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等,即他们的社会文化。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学习语言与了解文化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8.
人类有较为复杂的社会生活和丰富的物质生活,比任何动物都具有更大的传承性,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最明显的是从一种社会集团转变成另一种社会集团这种情况,任何动物都不具备这一特征.全人类在行为上是趋于同一的."文化"一词指这种现象的两个方面:在复杂的社会中一般的生存能力,以及特殊的地区差异.文化偏差文化偏差的根源立足于人脑的创造能力和想象能力:人几乎能够表达所有的活动方式或解释人类的生活.因为在确定和维持各种社会  相似文献   

19.
日本人文化价值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价值观,如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一样。马克思指出:“价值’这个普通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文化价值观,即是人们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这个客体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评价其效用的认识。作为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可以确定群体或社会选择什么样的生存形态、生活方式及行为模式。大而论之,一个民族的历史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莫不同其所持的文化价值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横跨欧亚大陆,俄罗斯文化在如此大的空间里发展,一方面继承了东斯拉夫和其他部落的文化传统,同时在与各民族不断整合与斗争中融合了异族的文化成分,另一方面吸纳了以拜占庭文化为主的东西方文化成分,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俄罗斯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宗教文化,因为俄罗斯民族的主要特征是皈依宗教.俄罗斯东正教源自拜占庭,它是东方教会的希腊政教,而不是西方教会的天主教.俄罗斯文化滞后于西方文化数百年,没有经历文艺复兴时代.蒙古鞑靼征服和统治为俄罗斯铸就了专制制度的模块.金帐汗的绝对权威和无限权力向俄罗斯的王公们展示了专制权力的概念.专制制度不只是俄国的政治制度,而且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特征.东正教与专制制度构成了俄罗斯文化的独特内涵,并反映了俄罗斯民族独有的的精神生活和政治统治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