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理論战线”第2期上,发表了黄永軾先生写的“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文章。三月十四日光明日报发表了陈道源写的“农业就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的文章,对黄永軾先生的文章的基本观点提出了批評。認为黄永軾先生的观点,严格說来,是同农业是  相似文献   

2.
一工业和农业,是国民經济中两个重要的物質生产部門,是国民經济的两条腿,它們本来是相互依賴、相互促进的。在我們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国家里,农业更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农业的高速度发展,就不可能有工业和整个国民經济的高速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今年“理論战线”第2期上,发表了黄永軾同志写的“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引起了不同意見的爭论。为了进一步领会毛澤东同志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貫彻执行中央关于优先发展重工业和迅速发展农业相結合的  相似文献   

4.
“理論战线”1960年第2期,登载了黄永軾同志的“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提出“要使农业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必須实現农业的技术改造……”,“作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的农业必須是自給性生产和商品性生产同时并举的农业”等论点。我們的認識和  相似文献   

5.
我国经济建设的伟大实践,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已经充分地证明了毛泽东同志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政治经济学原理的正确性和巨大的生命力。因为我国经济建设事业,特别是一九五八年以来,在经济战线上的持续跃进的伟大成就,正是在根据毛泽东同志这一理论原理而制订的党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优先发展重工业与迅速发展农业相结合”的方针指导下取得的。  相似文献   

6.
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规律办事朱春扬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主要理由如下:(1)农业作为人类物质生活资料最主要的来源,是人类社会生存的最必要的条件,是人类生存的基础。(2)农业的发展,是国民经济其它产业部门独立存在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的农业经济思想包含着及其丰富的内容,其中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就是毛泽东经济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社会为生产小麦,牲畜等等所需要的时间越少,它所赢得的从事其他生产物质的或精神的生产时间就越多”。马克思的这段论述告诉我们,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一个普遍规律。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这一原理,从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情况出发,全面深刻地论述了农业在我国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毛泽东认为,农业是我国人民和社会的生存、生活、发展的基础。第一,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农民能自给,五  相似文献   

8.
以农业为基础的方針,是我們党指导經济建設的一个根本方針。加速农业的发展,是高速度、按比例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經济的中心环节。党的这一方針是依据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这一客观規律而制定的,所以“理論战綫”就党的这一方針的理論基础展开討論,显然是必要的,富有意义的。这个問題涉及的面很广,在一篇短文中很难面面俱到。这里,我們仅針对黄永軾先生的基本論点,提出一些不同看法,以供討論和参考。黄永軾先生在“农业怎样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一文中,一开始就提出了他所研究的主題,卽“是不是随便一种农业都可以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他解釋說,在封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于本月十一日邀请省市社会科学界人士、广州地区高等学校政治经济学理论教师、国家经济业务机关干部共八十多人,座谈“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大力支援农业”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院长、省社联主席杜国庠同志还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社联副秘书长、经济学会副会长孙孺同志主持。与会者在发言中指出:毛主席关于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的原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的重大发展。这种创造性的发展表现在:毛主席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经济理论原理结合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具体实践,全面地、系统地、深刻地揭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这一  相似文献   

10.
“农业是我国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是毛澤东同志将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經济建設的实际相結合而树立的科学論点,是农业在我国国民經济中客观存在的极端重要的作用的最完整、最深刻的理論概括。毛澤东同志对于我国农业的这一命題,是对馬克思列宁主义政治經济学的創造性的发展,它有着极其重大的理論意义与实踐意义。学习与正确領会毛澤东同志关于我国农业的这一天才論点,是理論工作者与一切經济工作者的迫切任务。由于自己水平很低,学习得很不够,仅将一些不成熟的意見提出来,以供大家批評指正。  相似文献   

11.
农业是国民經济中最基本的生产部門之一。自中央提出:“农业是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的指示以后,各地理論工作者已經多所闡发,因而这一指示在理論上和实踐上的重大意义,越来越为人們所理解了。然而,是不是随便一种农业都可以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在什么条件下农业才能成为国民經济发展的基础呢?要回答这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专门论述农业问题的著作,但是,在他一系列重要经济论著中,特别是在他的毕生巨著《资本论》中,在分析一般经济问题的同时,也相应地研究了农业经济问题。这里,拟就如何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理论。谈一些个人的看法。一、农业劳动与必要劳动的关系人们在论述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时,往往引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一段话,即“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并且首先是资本主义生产的基础。”马克思说这段话的目的,本来是为了阐明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剩余价值的生产,从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人类认识现象进行考察时,它在观察问题的视角上实现了一次跃迁。与直观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所谓“主体性认识论”不同,它不是在纯粹的认识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两极内兜圈子,即不拘泥于主体——客体的关系问题。而是用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论问题即“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包涵了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类认识现象的考察得出的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后 ,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 ,毛泽东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处地位的认识不断深化。他一再强调要正确认识我国的国情 ,在实践中提出了以农轻重为序安排国民经济和以工业为基础、农业为主导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5.
党和政府历来非常重视农业,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农业基础仍很薄弱。因此,切实加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一、农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本是一个不容置疑的问题,但随着我国工业化的推进和农业份额的下降,有些人开始对农业的基础地位产生了模糊认识,进而在思想上、工作中出现了放松农业、忽视农业的现象。这种现象与近年来我国农业增长缓慢甚至徘徊停滞、农业基础薄弱不无关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保证党和政府制定的农业方针政策得以贯彻落实,这是切实加强…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五大报告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体现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体现了党的"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基本方针,体现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观点。下面结合学习十五大的体会,谈几点粗浅认识。认识之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观点,应该从中国的发展史来认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经济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依靠自己的发展。"在中国有文字可考的5O00年历史长河中,曾经有过几次抓住机遇,发展经…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制定和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其中又明确规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作为我们今后必须贯彻的一条重要方针.它表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将跨入一个新的飞跃时期.这里,人们不禁要问:中国不是已经有了五十年代“大跃进”和七十年代“冒进”的教训了吗?九十年代为什么又重提“快速”呢?  相似文献   

18.
指出,“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一个重要科学论断。而要完整、准确地坚持这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第一要辩证地看“发展”。邓小平同志谈“发展”,总是把发展同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和科学估计联系起来。他谈“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统一的,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是统一的,经济发展中的速度与效益、后劲是统一的。他认为我国目前特别需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关键是看能不能争得较快的增长速度,实现我们的发展战略”。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的发展论是唯物的,辩证的,任何以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发展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思想。他指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我们首先解决农村问题。中国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农村,中国稳定不稳定首先要看这百分之八十稳定不稳定。”(《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5页)他从现实和全局两个方面看待农业和农村问题。农业上如果有大的曲折,三五年转不过来,就会造成农村乃至全国的不稳定,又怎能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由此阐发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經济学界在闡述农业是国民經济基础的原理时,往往引用馬克思提出的“超越于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这个論点,作为分析問題的理論依据。但是,大家对这个論点的理解却不很相同。一种流行的看法,是把它解释成为农业剩余劳动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汪旭庄同志。他在一九六二至一九六三年期間,先后发表了《怎样理解农业是国民經济的基础》和《論社会主义制度下工业和农业相互結合的規律》两篇文章。在这些文章中,他实际上是把生产超越农业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产品的劳动視为“农业剩余劳动”,并把农业提供給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