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强新 《经理人》2006,(6):98-99
一个非专业品牌想要与专业品牌竞争,唯有独辟蹊径在中国食品饮料行业,“娃哈哈”作为领军品牌之一.在许多品类中独领风骚。娃哈哈公司制订的策略是:不断在已经打响的“娃哈哈”品牌下推出系列产品.使品牌延伸至更多的领域.从而产生更多的附加值。于是娃哈哈的品牌延伸到了牛奶、瓜子、方便面,甚至跨领域延伸到服装、药品,还准备延伸至日化等领域。  相似文献   

2.
品牌延伸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经之路。通过"娃哈哈"品牌延伸中,经典实证案例分析,总结"娃哈哈"品牌延伸过程中的得与失,可为企业品牌延伸策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正>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是娃哈哈品牌竞争制胜的关键之所在。娃哈哈风风火火17年不倒,真正的杀手锏是什么?是娃哈哈的通路优势。可以说为消费者提供便利是娃哈哈品牌竞争制胜的关键之所在。娃哈哈的通路变革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从最初建立起的“联销体”——在二、三级市场建立娃哈哈的通路优势,到娃哈哈发动“蜘蛛战役”——把县级批发商也笼络在娃哈哈门下,再到现在决胜终端和反攻一线市场。娃哈哈现在正在一步步实现它的通路梦想:在一个区域内只选择一个批发商,该批发商只卖货给自己的二批,二批只向划定区域内的三批商和零售店销售,整个销售是在一个近乎全封闭的规范化的系统内进行的。这可能是当今中国市场上最具雄心和创造力的一个分销试验。  相似文献   

4.
品牌延伸纵横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国际企业中比较流行的一个新概念为“核心能力”。产品和服务的可延伸性即是“核心能力”的表现之一。所谓“可延伸性” ,指企业不仅能为当前提供某种特殊的产品或服务 ,而且还可帮助企业下一步开发新的产品或进入新的领域。而品牌延伸即是可延伸性的要领 ,所谓品牌延伸是指某一著名品牌或某一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 ,使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雀巢”使用到奶粉、巧克力、饼干等产品上 ;海尔产品从电冰箱延伸到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不少具有前瞻性企业认识到 ,一味在原有产品领域寻求发展 ,显然难…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将动感地带比作一个“品牌巨人”,那么格兰仕就该是一个“品牌矮子”。 纯粹从品牌塑造角度来看,将格兰仕与动感地带相比较,格 兰仕无疑是“小巫见大巫”,尽管格兰仕品牌打造迄今已有10多 年,而动感地带还只是个“四岁小儿”。 衡量标准 衡量一个品牌是矮子还是巨人,一个最有效的测量工具便是  相似文献   

6.
<正> “厂无品不兴,品无名不旺”。谁拥有叫得响的名牌,谁就拥有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谁就会获得生存、发展和提高的空间。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快抢占市场,国内企业争做“名牌”文章,纷纷采取“名牌延伸”策略。 一、名牌延伸的魅力 名牌延伸是一种名牌创新术,它可以利用现有名牌“生”出新的名牌,也就是说,凭借名牌产品的辐射力,事半功倍地形成名脾系列产品。如“娃哈哈”近年来已延伸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有个娃哈哈……”通过中国卫星每天向全世界传送的杭州娃哈哈集团的拳头产品——娃哈哈儿童营养液。娃哈哈的诞生、发展、壮大到走出国门名噪于世只经历了短短七年时光。其历程的辉煌从下表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正> 品牌延伸实质上是企业对于品牌资产的一种利用和开发。成功的品牌延伸能有效降低新产品进入的投资成本,为现存的品牌或产品线带来新鲜感,增强核心品牌的形象,使以品牌忠诚度、品牌认知度、品牌联想度、品牌品质想象为内容的品牌资产增值。但是,品牌延伸也存在着“产品线延伸陷阱”的风险,如果企业忽视这种风险,在开发利用品牌资产过程中轻率行事,就会陷入品牌延伸的误区。  相似文献   

9.
足球“世界杯”赛是参赛各国球队竞争的舞台,也是企业品牌竞争的“绿茵场”。一个企业在世界范围内提高品牌知名度和认知度,每提高1%需要2000万美元的广告费,但是如果借助大型体育比赛如足球世界杯或奥运会,同样的费用可以提高到10%。因此,世界杯对于企业营销的意义在于,掀起了关注高潮,可使企业在竞争中超越对手,更重要的是,体育赛事可提升品牌资产、知名度和品位,达到营销目的。如“农夫山泉”1998年开始向全国铺货时,面对当时娃哈哈、乐百氏等品牌的强大竞争压力,为了在竞争中短时间内突围,结合中央电视台转播世界杯赛事的节目安排投放广…  相似文献   

10.
品牌延伸是利用消费者对现有成功品牌的信赖和忠诚,以现有品牌名称推广新产品,即从一个产品延伸到另一个,或从一个产业延伸到另一个产业。纵观当前市场,品牌延伸作为一种重要的营销策略,被许多企业所采用。美国在过去的十年里,成功的品牌中有2/3属于延伸品牌,而不是新上市品牌。在我国,青岛的海尔、香港的金利来是品牌延伸较为成功的范例。品牌延伸确有其值得称道的一面,但盲目应用也会产生失误。我们从辩证的角度,对品牌延伸的利弊进行分析,探讨如何规避品牌延伸失误的一些方法。一、品牌延伸的优势1.品牌延伸有助于减少新产品的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11.
美国著名经济学专家艾·里斯说:“若是撰述美国过去十年的营销史,最具有意义的趋势就是延伸品牌线。”美国近几十年来成功的品牌,有2/3属于品牌延伸的结果,而不是上市新品牌。我国学者翁向东说:“品牌延伸,对企业而言,既可能是一本万利的好事,也可能是前进中万劫不复的深渊”。那么,我们如何——  相似文献   

12.
品牌延伸已经成为企业推出新产品的主要策略之一,成功的品牌延伸可以帮助企业利用品牌这一无形资产,提高企业的绩效。本文首先回顾了品牌延伸的经典研究范式:从母品牌质量、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两个角度来研究品牌延伸评价,随后再从消费者个体属性视角来拓展此研究范式。在评价品牌延伸时,不同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对于母品牌质量、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程度两个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判断存在差异:趋进型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母品牌与延伸产品之间的匹配;规避型调节聚焦属性的消费者更加重视母品牌质量。在发现了调节聚焦对品牌延伸评价的影响后,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母品牌类型、母品牌与延伸产品匹配的类型对上述影响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 随着我国“短缺经济”时代的结束,我国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多元化经营已成为许多企业谋求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产品品种的增多,必然带来品牌策略的选择问题,而企业多元化经营可供选择的品牌策略主要有三种,即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和双品牌策略。 一、品牌延伸策略 品牌延伸策略,是借助已成功或成名的品牌,扩大企业的产品组合或延伸产品线,采用现有的知名品牌,利用其声誉,推出新产品。国际研究认为,现在创造一个名牌,一年至少需要2亿美元的广告投入,且成功率不  相似文献   

14.
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最大特点,如何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品牌为之提供了一条完美的通道。然而品牌的创建,似乎并不那么容易。“黄河”的灰飞烟灭,“巨人”的轰然倒塌,“脑白金”的江河日下,都给本土企业的品牌创建打上了个巨大的问号。那么品牌创建真的就这么难吗?  相似文献   

15.
王北 《经营管理者》2008,(8):108-109
驾驭奢侈品品牌的人时常面临着很大的诱惑:他必须克制住自己,不让产量膨胀太快;他必须不断地追加产品改造的升级投入,让产品精益求精;他必须能够在万人倾羡中维持自我,不要过度的品牌延伸;他必须能够忍耐,或者满足现实稳定的毛利率,即使在短时间内他可以通过扩张迅速轻而易举地攫取高额利润  相似文献   

16.
企业在推出炫耀性产品时,可以采用两种品牌策略:品牌延伸或新品牌。为分析企业的炫耀性产品品牌策略,通过博弈论本文建立了无新产品、品牌延伸和新品牌三种模型,并得到了垄断情形与竞争情形下企业在不同品牌策略下的最优定价和利润。研究发现:在垄断情形下,企业总是采用品牌延伸策略。而在面临企业竞争时,如果消费者对地位身份不敏感,则企业选择不推出新产品;如果消费者对身份地位敏感,则当创建新品牌成本较小时,企业采用新品牌策略,否则企业选择放弃推出新产品。此外,一定条件下,企业推出新品牌会增加竞争对手的利润。  相似文献   

17.
<正> 所谓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用来使自己的产品区别一个(或一群)对方和竞争者,它包括品牌名称、商标、所有权,品牌名称是商品所有都是品牌或品牌的一部分。在我国对外开放力度不断加大的条件下,民族品牌不断地受到洋品牌的冲击和扼杀。加强我国企业品牌的管理和营销有利于我国企业品牌的保护。积极运用品牌延伸策略,壮大企业品牌力,对我国企业品牌的发展势必起到积极有益的作用。 一、品牌延伸策略内涵概述 品牌延伸策略,又称品牌扩展策略,它是指企业把自己原有的某一著名品牌或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成功品牌使用到与成名产品或原产品完全不同的产品上,以取得企业的迅速成长。品牌延伸策略能为企业节约用于促销新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娃哈哈集团进军童装业,开始了它跨行业的发展之路。“娃哈哈”定位于“高中档服装,中低档价格”,实行OEM(贴牌生产),并采取零加盟费的方式吸引全国客商加盟,首批在全国建立了800家童装专卖店,一举成为我国最大的童装品牌之一。按照“娃哈哈”最初设定的目标,三个月内要在全国达到2000家分店的规模。2003年5月,在童装上市一年后,“娃哈哈”起初设定的2000家分店的拓展目标受挫,不得不全面调整童装发展战略。下面分析“娃哈哈”进军童装市场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9.
目前中国可乐市场竞争进入战国时代,国外品牌,民族品牌各据一方,非常可乐左手擎着“中国人自己的可乐”民族品牌大旗,右手依然提着“娃哈哈”奶瓶,惹得国人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20.
李光斗在博客中说,在品牌合资的大潮中,“活力28”已经被弄丢了;“美加净”在寄养给庄臣的日子里落下了营养不良的病根;“中华牙膏”则死心塌地嫁给了联合利华;一度辉煌的“乐百氏”早给搞得灰头土脸,再也乐不起来了……现在又轮到了娃哈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