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十年来,学者们基于概念、价值属性、类型特征等基本认知,从保护和利用两个角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开研究,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是其研究的基本出发点。政府、个人、群体或民间组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主体,人以及由人涉及的事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内容。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市场化利用研究,则从其市场化利用和保护关系、市场化分类、评价问题三个方面进行。据此,学者们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基本原则、基本模式、基本路径、基本对策和基于微观个案基础上的具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遗产有物质和非物质两种表现形态,其根本属性在于文化性、公共性,经济性则是次要的;文化遗产权主要由包括刑法在内的公法加以保护,辅之以私法保护。现代刑法中法益概念和机能发生着嬗变,文化法益为文化遗产的新型法益。我国刑法偏重于保护文物的传统法益而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法益,因而有必要对文化遗产的法益结构进行优化,适度加强对文化法益的保护力度,对相关刑法规定存在的缺陷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界定,阐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媒介传承与保护方法,进一步论述了新媒体技术对其传承所带来的正面影响,进而探讨了在多种新媒体媒介的形势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保护方法、保护功能和传承模式,最终达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文化产业和先进技术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论人类无形文化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形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无形文化遗产概念用语的确定 ,经过了一个比较复杂的认识过程。对其作理性界定 ,是实施保护和抢救工作的第一步。把握其重要的特点 ,将有利于指导无形文化遗产评估、择定、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  相似文献   

5.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准确的分类有利于法律保护。但是,学界以及国际国内立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在用法律手段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存在很大困难。基于法律保护的方便,有必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法律角度确立分类标准,重新进行分类,这些分类能够有效地避免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中存在的混乱和利益冲突问题。为此提出了三个标准,即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可市场化为标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习俗化为标准;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否宗教化为标准。  相似文献   

6.
王玉琼 《天府新论》2009,(5):102-104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正成为全人类维护文化丰富性、多样性及文化主权的重要话题,为促进其科学、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草根性等基础性问题展开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草根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始属性,具体体现为朴素性、民众性、隐蔽性和顽强性特征.立足非物质文化遗产草根性的探讨,可从保存其文化"基因"、维护其生态系统、民间力量介入和加强其基础理论研究等方面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的文化空间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文化空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类型之一,至今在国内学术界的研究中基本还是空白.文章分别从核心象征、核心价值观、集体记忆与历史记忆、符号和主体等角度对文化空间作了深入剖析.并提出文化空间保护的一个崭新理念,即用文化生产与再生产对其进行保护,这也是文化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文化空间的保护打破了以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碎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法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的剖析,阐明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紧迫性,论述了以数字化形式保护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然性、必要性,并对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建设的内容与方法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分析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肯定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过程中取得的一些成绩,详细剖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非物质遗产被不正当商品化、非物质文化载体被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管理欠缺、传承出现断脉、民众意识薄弱、保护教育匮乏等,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态、保护物质载体、健全保护信息系统、保护传承人及文化空间、提高民众保护意识、开展保护教育及进行旅游开发等一些策略,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发展历史上的宝贵财富,一直为各个国家和民族所传承和使用。在经济全球化全面发展的今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使用早已超出本国范围,但是被使用国的权利却远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这样的立法现状非常不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我国作为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国家,理应加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力度,在将我国文化发扬光大的同时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角度入手,论述了在知识产权体系框架下对其进行规定的合理性,通过对我国的保护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保护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传统戏剧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全国众多戏曲剧种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传统戏剧的保护成为戏曲研究与传承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构建戏曲遗产保护体系,首先要充分认识戏曲艺术的生命力和独特性,以及各剧种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规划与实施.保护戏曲文化遗产应该遵循在系统性原则下进行整体保护、在市场化体系下进行动态保护、针对剧种差异进行分类保护的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12.
主客位语境下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保护民族文化遗产已成为当今我国一个重要的文化课题.然而,对于各少数民族的文化遗产,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仅通过政府法规和相关组织部门采取的一系列客位保护措施来加以保护并非最为有效.只有文化主体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充分发挥其自觉性和自信心,实行主动的主位保护,并配合具体的政策法规,使主位保护和客位保护充分融合,才能做到行之有效地使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价值,我国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源大国之一,需要利用知识产权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人以法律的手段设立合理可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益分享和保护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可知识产权的融合性,它在保护传统、信息本质等方面与知识产权制度存在许多契合之处,对其加强基于现有知识产权制度体系的综合手段保护模式并辅以适当的行政保护手段,便有可能逐步形成合理完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的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4.
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和传承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理论上的分类研究非常必要,能够给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行动指导,在具体保护过程中必须要突出传承性的“活态”保护,才能使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法律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已出台的地方立法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立法保护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依然没有明确的认知,立法中也未有相应的设计。因而,需要明晰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中的亟须重点解决的问题,以便今后在制定相应法律规范的立法过程中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6.
《琼州学院学报》2020,(1):35-43
水下文化遗产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由于公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公约》难以解决其实际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公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有关制度。中国作为一个存有大量海洋及水下文化遗产的国家应当积极加入有关公约,并在不断地完善国内保护水下文化遗产的立法的同时,借鉴有关国家的经验,积极保护本国散落在公海的水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刑法保护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安新  朱凤 《兰州学刊》2010,(12):109-112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一种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法律理应对之提供充分保护。很多省市通过地方立法等形式加强了保护,然而通观这些举措,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起关键作用的传承人的保护还是不充分的甚或是欠缺的。面对现实生活中对传承人进行侵害的各种行为,面对这种对国家利益的隐形侵害,这些举措就显得无力,我们主张依据刑法的补充性原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行为提供较为充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着诸多困境,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已相当必要.文章拟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质属于公共产品,代表公共利益入手,进而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的独特优势进行探讨,最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益诉讼保护制度的构建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论述了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对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颁布和实施,不仅促成了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律体系的基本完成,也奠定了国家依法开展文化遗产行政的基础。该法将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从对有形和物质文化遗产的重点保护,扩展到了对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并意味着国家文化政策完成了从"文化革命"朝"文化保护"的方向转换。本文在评析该法出台的时代背景、立法进程、立法宗旨以及经由该法建立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将其与日本《文化财保护法》及相关制度进行初步的比较法学研究,希望突显出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法制体系的特色和问题,并为中国相关制度的完善和进一步改进提供必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