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是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西藏文明起源较早,先后经历了旧石器时期、新石器时期和金属时期。旧石器时期,西藏已经出现早期人类的活动;新石器时期,西藏文明有较大发展,已经形成了聚落;金属时期,西藏出现了阶级分化,各种小邦林立,部落政权产生,一种有别于村庄聚落的居住形态——堡寨出现,堡寨成为城市的雏形。随着小邦间相互争雄兼并,西藏逐渐形成三大部落联盟,在这一时期,西藏早期的城市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2.
纪晓建 《兰州学刊》2010,(11):152-155
在"泛灵论"意识状态下生存的原始先民对以太阳为核心的天地、日月、山川、河流等崇拜构成了原始自然崇拜的主要内容。太阳崇拜是原始人类自然崇拜的核心。屈原《天问》之"天式纵横,阳离爰死?大鸟何鸣,夫焉丧厥体"中的"阳离"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及的日中神鸟,其原型则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太阳黑子"这种自然界天文现象的幻想性解释。从人类文化学角度考察,"阳离爰死"神话反映了古代神话英雄的征日行为,寓含了南楚民族先民的太阳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3.
徐家林 《河北学刊》2005,25(4):48-51
观念是人类生存活动的产物,也是人类生存的需要,并极大地影响着人类政治和社会生活。观念是人为的创造物,观念生产是人类自觉的、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观念传播是观念从生产到消费的重要环节,对观念消费的实现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观念消费是观念生产的目的。观念通过消费,成为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指导着人类的政治与社会生活,同时也约束人们的行为,束缚人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4.
在漫长的远古时代,先民们不仅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和征服自然,而且认识、发展和完善人自身,探索人类的组织生活形式。在不断地探索与奋斗中,先民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远古文化,推动了人类物质与精神的双重飞跃。这些远古文化及其所表现出的创造精神,正是文明时代到来的前奏。  相似文献   

5.
神话是草昧之世的一种文化方式,它集中地反映了先民们对大自然和人类自身的形象性的思考和解释,是古代人所进行的精神活动的生动结晶,因此,神话的类型与演变对各民族文化观念的形成均有重要的影响。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是先民的思维形式,“如果这形式对所有精神活动(古代的或现代的,野蛮的或文明的)都相同的话,……那么就有必要掌握人们风俗中的无意识结构,以获得川……一种解释原则。”事实上,除了考古发掘等科学寻踪外,神话大概是古代先民们由口耳流传下来的最丰富的精神遗产了。分析神话中隐含的原始意识结构并进而对文化观念的历史演变轨迹作出解释,这是一种十分必要的探索,而对于文学艺术来说,它与包含叙事、想象、性格和主题等文学因素的神话传说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所以说,如果我们认为远古神话是  相似文献   

6.
原始人类思维活动的内容,或者说他们认识活动的对象,无疑也是客观地、真实地存在着的那些与其生存活动直接相关的自然存在物,特别是那些作为人类食物来源的动物和植物。但是,我们的那些刚刚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原始先民,还不能正确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在当时生产水平和认识能力都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原始先民在认识客观自然界的过程中,虽然也力求真实地再现客观对象,但是,由于某些动植物的属性、某些与原始人类生存攸关的自然现象尚未被他们认识,或者在当时的条件下,还不可能认识,因此,这些尚未被认识到的事物和属性,在原始先民的思维或意识里,就自然地具有了浓厚的神秘色彩。换言之,就是在原始人的思维过程中,思维主体一方面运用观察摹写的方  相似文献   

7.
人的在世存在是一种身体性的存在.身体是一个包含肉体、心灵和世界的大系统.后现代身体观从一开始就自觉地打破意识哲学二元分裂的思维模式,强调整体性身体的观念.身体被看作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体现,是肉体与灵魂、物质与精神、存在与思维、主动性与被动性、现实性与可能性、创造物与创造者、个体与类的具体统一.一切生命功能都必须在物质性、整体性的身体之上实现,正因为如此,后现代身体观积极倡导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对身体智慧的洞察、对身体潜在创造力的挖掘和实现.  相似文献   

8.
远古社会即原始社会,是世界各民族在其历史初期的必经阶段,也是以后人类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最早基础。 藏族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老民族,其先民在远古时代就劳动生息在青藏高原上。远古人类在西藏定居的时间,据考古研究推断,目前至少可追溯到五万年以前。西藏解放后,先后在申扎、日土、普兰、定日等县发现的旧石器中晚期遗存,便是这些  相似文献   

9.
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认知方式,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隐喻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概念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种事物、概念。人们往往参照他们熟悉的、具体的概念来认识、理解、命名那些不熟悉的、抽象的概念。人类的认知始于身体经验的物质基础,而人的身体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原型集合体,身体经验因此成为各式各样隐喻的来源模式。本文根据隐喻概念理论,以汉英身体部位词"头"和"head"为例,从认知的角度来解读其中所揭示的人类认知规律。含有"头"和"head"的汉英习语都源自人们对自己身体部位的各种体验,而隐喻在这些习语语义的形成和抽象化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个性独立意识又称人格独立意识,它指的是:个体在其一切社会关系及自身经历中,敢于藐视权威、表现自我,敢于坚持自己的信念,而不为外界所左右,敢于摆脱社会环境的种种约束,蔑视名誉、地位、金钱的多方诱惑,并能超越生死、寿夭、穷通的人生苦难,表现出与常人迥然不同的个性。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样,我们的先民在其原始社会阶段,还不曾产生过个世独立意识,那时所有的人都必须无条件地以氏族的整体意识为自己的意识,所谓个性独立意识是在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之后,才逐渐萌动、发展的。不过,由于我国早期文明社会,即更、商、西周…  相似文献   

11.
《恩切布库》是一个满族部落的创世传说,在恩切布库这位满族创世女神的教化和帮助下,满族先民战胜了野兽、恶魔,改变了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满族的先民由蒙昧逐渐步人文明,写出了满族先民同自然抗争的艰辛历程,也基本上浓缩了广袤的东北地区各族先民共同的发展历程。《恩切布库》等满族说部传递着满族先民社会形态发展的信息,在讲述和传承祖先与英雄的神绩、伟业时,满族先民由母权社会步入父权社会,由野蛮、愚昧走向文明的踪迹依稀可寻,满族先民早期的生产、生活、信仰,以及生存状况等真实的场景依稀可见,对于东北民族早期社会的研究而言是丰富的、弥足珍贵的文化资源库。  相似文献   

12.
后现代身体论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数千年来,精神的异化导致了对身体的轻蔑、无视和奴役。直到19世纪,倍受凌辱的身体才逐渐回复自身的意识。尼采主义倡导回归肉体,解构主体,解放身体,释放久被束缚的激情;主张一切从身体出发,以身体为准绳,重新审视历史。新尼采主义主张用身体和动物性取代形而上学理性,认为身体就是产生整个人类文明的机器。身体中永远流动的欲望激发出惊人的强力,推动着积极的生产活动。福柯等人还身体力行期待着身体和生命的全面复苏;关注能够享受审美快感的身体;希望活生生的肉体能够变得更美妙更动人、更真实和更朝气蓬勃;让生命尽情享受自然赋予的自由;真正在人身上,将创造物与创造者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试述叶蕃封建经济的形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吐蕃王朝建立前青藏高原经济的发展 藏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分布在约占全国总面积四分之一的青藏高原上,聚居在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等五省区。距今大约五千多年以前,就有比较成熟的人类繁衍生息在青藏高原这块土地上。这已经被一系列考古资料所证实。1958年考古工作者在青海南部沱沱河沿岸发现了许多旧石器。同年,又在西藏林芝发现了古代人类头骨。1966年起又相继在西藏地区的定日、聂拉木、那曲、阿里北部、墨脱、青海湟水流域及黄河沿岸等地出土的旧石器文化。1978年在西藏昌都卡若村等地发掘出许多具有高原特色的各种石器、骨器、陶器和贝壳、粟米等。上述这些石器分别属于旧石器、中石器、新石器时代文件。这些文化说明,此时青藏高原上的人类活动是在有湖泊、河流、泉水等气候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中。这就为藏族先民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人类哲学思维由意识与时间转向身体与空间具有必然性,是由人类思维活动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一则因为身体与空间与人类的思维活动具有"原初设置"或生存论意义上的关联,且先于人类对意识和时间的理论思考,这决定了人类哲学思维会不断向它的出发点回归;二则因为二千多年来哲学对意识和时间的倾力关注和对身体与空间的忽视形成了所谓"形而上学的西洋镜",它已经或正在把人类拖入一条可怕的危险的道路。这一转向由历史唯物主义所开启。不过,历史唯物主义所实现的这一转换及其意义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得到重视和阐发,相反倒是被当今各种身体和空间理论给忽视和遮蔽了。因此重新梳理历史唯物主义与身体和空间之间的内在关联,或许会深化并推动历史唯物主义在当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精神文明还是物质文明,都是人的创造物,都体现人制约其社会实践创造性的精神原则。人类文明,凝结为人类的文化,而人类文化的内在核心见之于学理,就是哲学。所以,要研究中西文化各自的基本特点,必须首先研究中西哲学各自的基本特点。中西哲学各自的基本特点,可在它们各自的本体观念中体现出来。西方哲学从古到今基本上只满足于抽象本体自身——自在本体,体现的是一个抽象的主体原则;中国哲学,到宋明理学为止,其本体观念一贯是一个道或理的观念,探求的是一个自为本体的实在性,体  相似文献   

16.
文化差异与时间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间观念是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之间的差异必然带来时间观念的冲突,而时间观念的冲突又反过来阻碍文化的正常交往.在不同社会之间,在不同文明之间,以及在转型社会内部,分析人类在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时间观念的差异和冲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有利于真实描述人类社会生活结构和生存特点,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共处与文明的和谐共进.  相似文献   

17.
"诗性伦理"是维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柯的视域中,"诗性伦理"根源于早期人类的"敬畏天帝"混沌意识;营构"理性之德性"是维柯"诗性伦理"的核心所在;而希翼人类社会挣脱野蛮粗俗的牢笼,走向虔诚至善人伦之路,是维柯诗性伦理价值旨向。  相似文献   

18.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壮族先民在长期的劳动和斗争生活中,不断地认识世界,创造了自己独特的神话。这些神话,体现了壮族先民对宇宙起源、人类起源、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的最初看法,是古代壮族人民朴素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萌芽。关于“大气”构成天地的观念古代人类对于他们生活在其中的奇妙的大自然,具有特别浓厚的探索兴趣。浩渺的苍天,广袤的大地,纷繁的物类,是怎样形成的?壮族先民通过探索和思考,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自己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低碳伦理问题是在生态文明共生观念指导下,产生的一种新兴伦理问题。它将人纳入到全人类、整个生态系统的共生关系中,以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为价值归依,以环境正义作为处理人类内部矛盾、人与自然矛盾的根本原则,实现人类向真实生活的复归,达到人类"类德性"普遍提升和个体幸福和谐的至善境界。  相似文献   

20.
王永宽 《中州学刊》2006,(1):144-149
河图洛书反映了中国古代先民文化观念中的物象崇拜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问题上:其一是河图洛书的来源,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从黄河、洛河的河水中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河流崇拜意识;其二是河图洛书的传送媒介,传说认为河图洛书是由龙、马、龟衔来或驮来的,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灵异动物崇拜意识;其三是河图洛书的主要表现形式,传说认为河图洛书的基本符码是数的概念,这反映了远古时期先民的数字崇拜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