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论贾平凹《秦腔》的挽歌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兰 《社科纵横》2008,23(3):112-11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秦腔>通过清风街上一群普通农民的故事,集中反映了近五十年来中国农村经济文化的变迁.作品通过农村经济的荒芜,古老土地观念的解体,真实地反映了农村现代化进程带来的价值观念的流动变化,反映了传统文化在当下的尴尬境遇.<秦腔>将"秦腔"这一文化现象贯穿于整个作品之中,表现了深沉的挽歌情调.  相似文献   

2.
大美秦腔     
李梅 《新华文摘》2022,(3):117-119
"大秦正声"——秦腔 秦腔是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戏曲艺术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艺术精湛,传播面广,影响深远. 对于秦腔的源流,常见的说法有:源于秦汉说,形成于唐代说、形成于金元说、形成于明代说.然而,秦腔产生形成的具体年代,现已难考知."秦腔"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抄本...  相似文献   

3.
王养正  石晓博 《唐都学刊》2010,26(6):113-116
鉴于文学理论界倚重于论述《秦腔》还原的表达方式,我们就以文本分析了《秦腔》中作为抽象艺术最基本的表达方式的具体内涵,通过剖析《秦腔》中艺术形象的意义,论述了作品所呈现的理性与非理性这两种不同的抽象表达形态,高度评价了作家对乡土生活深刻的认知以及在小说叙事方法上所进行的革命性探索。对于广大文艺工作者重新审视艺术创作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处理好物质叙事与精神表达的关系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洁 《社科纵横》2008,23(6):99-100
本文对<秦腔>中的一对年轻夫妇--夏风和白雪的婚变过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通过"留恋与厌弃--对待故乡的两种态度;热心与冷漠--对待传统艺术的两种态度;珍视与轻视--对待生命的两种态度"三个方面的探讨,指出造成两人之间的冲突并非个人恩怨,而是两种观念的对立与碰撞.白雪是传统文化的遗留,是传统女性的代表形象,而夏风则是一个典型的异化了的现代人形象,不同的人生观造成了俩人之间的矛盾,并导致了他们的离异.  相似文献   

5.
秦腔在其历史发展演变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境界 ,其主要表现在慷慨激越的底蕴、血气贯注的韵致、雄健豪放的风貌、朴质淳厚的风味。对此 ,在改革和发展上必须注意把握几个原则 ,即雄放而不粗陋、朴质而不鄙俚、和雅而不柔媚、通变而不泥古、求新而不猎奇  相似文献   

6.
2004年的东西部贸易洽谈会,在陕西省体育场的国际展览中心,茶楼组织了参加并做企业形象宣传。我们在一楼设了一个展位,当时为了起到很大的宣传效果,我们做了很多的准备和举措:茶艺师身着古典服装现场表演茶艺、我们通过动听且具地方特色的陕西秦腔曲牌吸引参观者、通过投影将画面打到我们的展位上面、现场分组在过道和每一展位上派送茶楼的宣传单页、等等。  相似文献   

7.
文化是广泛的社会现象,并总是和社会文明携手共进。社会进步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文化是经济的投影和表征。文化和经济既互为表里,又相互渗透。先进文化造就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力推进先进文化。这是一条互为因果的定律。研究传统文化的目的,是为现代先进文化提供一个历史的注脚。先进文化不过是传统文化的现代超越。本文从传统文化的历史表象、传统文化的双重属性、传统文化的评判标准、传统文化的市场反差,以及传统文化的现代走势,对传统文化的功过曲直做了全面探索。  相似文献   

8.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9.
《求是学刊》2017,(2):35-40
劳思光把文化看作源于人的自觉意识的活动的产物。通过借鉴黑格尔文化理论模型、帕森斯理论模型等,劳思光探讨了文化成长与文化变迁的机制,文化成长是一种文化内部的发展、完成过程,文化变迁则是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促进;区分了文化建设意识和文化解放意识,文化建设意识是一种文化原始目的的层层进步和创造,文化解放则是一种文化对自身功能限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论文化自觉     
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我国文化建设目标。在世界的大变革大发展和大调整时代,倡导文化自觉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迎接全球化挑战的必然要求。树立正确的文化归属意识和价值观念,是实现文化理性自觉的前提,彻底的文化批判精神是民族文化进一步走向自觉的重要环节,而采用历史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凝练民族文化精华、提升民族文化品格,则是实现民族文化高度自觉的确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1.
论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与文化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其文化使命是实现共产主义文明。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在中国现代化中的重要体现,践行党的文化使命是文化现代化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文化现代化要在践行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的前提下"以人为本",中国共产党文化使命要在推进文化现代化进程中"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2.
彭晓川  彭放 《学术交流》2004,(1):126-12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文化小康”应有一个可量化和可操作的目标。对于黑龙江来说,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工程:一是生态文化,二是民族风俗文化,三是地域历史文化,四是哈尔滨异国风情文化。这四张文化名片,名具特色。同时,在文化硬件和软件上,加速文化馆形象工程建设,提升哈尔滨国际文化都市的品位,打造一个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广阔平台,用文艺精品和先进文化占领文化阵地,使人人享有文化服务的机制,落实到城乡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13.
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仲 《社科纵横》2009,(9):80-81,67
法律是一种文化,法治同样是一种文化。但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一对范畴。法律文化与法治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历史性、发展性和借鉴性等特性,法律文化是法治文化发展的基础,法治文化是法律文化发展的结果。法律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社会的一切法律现象的总和,法治文化是指文明的、先进的法律文化,不但指先进的法治物质存在方式,而且指人们的一种科学的法律思维方式、一种文明的法治生活方式,二者在建立的基础、价值取向、普世程度、实现难易程度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和平崛起需立精神之基,文化战略是中国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撑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理想的重要支柱。"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当代中国文化战略的总体目标。传统艺术的创新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应有之义,是实施文化战略的必要环节。实施文化战略、构建文化强国必然对文化艺术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创新发展中国传统艺术是推动文化艺术繁荣的有效途径之一,对国家文化战略具有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陈大路  谷晓红 《学术交流》2007,(11):174-177
某特定地域衍生出来的所谓地域文化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文化多样的大国来说更是如此。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审视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地域性是对地域文化的本质审视;丰富性是对地域文化的内涵审视;亲缘性是对地域文化的情感审视;稳定性是对地域文化的价值审视;动态性是对地域文化的历史审视。把握地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利于正确认识地域文化,促使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王祥玉 《学术交流》2003,(5):120-121
文化是人类生存方式的体现。由于文化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产物 ,文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由此产生了文化变异这种独特的现象。文化变异是文化碰撞中为保持原有文化而发生的一种原文化改变的现象 ,其实质在于是为个体生存而做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语言是社会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8.
论全球文化与民族文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全球化必定推动文化全球化的到来。全球文化是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和深远的、先进的、占主导地位的文化。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观念。全球文化不是同质和一元文化 ,而是由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所组成的多元的和异质文化。文化全球化是由西方发达国家所主导的文化扩张 ,从而 ,全球文化和民族文化会发生冲突。要建立全球文化新秩序 ,西方发达国家必须以平等的方式对待世界各民族文化 ,同时 ,发展中国家必须不断创新本民族文化 ,把本民族文化融入全球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管仕廷 《社科纵横》2012,(10):129-131
和谐文化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和谐文化是多元并存的文化;和谐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和谐文化是具有先进性的文化;和谐文化是主导文化与多元文化、主旋律与多样化相依共长的文化;和谐文化是兼具竞争性与开放性的文化;和谐文化是坚持历史性与时代性相承接的文化;和谐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相融合的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任丽梅 《创新》2012,6(1):9-12
文化是生产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现代新型文化,提升文化竞争力,是文化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首要战略,也是未来我国发展文化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所首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我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与文化大国,在文化提升上无疑具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但是,资源如果只是固守而得不到应有的创新性地开发与应用,反倒可能成为束缚发展的包袱。因此,既要延续,又要创新,将文化包袱转化为文化资源,让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