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冯悦 《日本研究》2006,(4):70-74
本文围绕日本早期在华报业史中的三个“第一”,既对其日文、英文、和中文报分别进行了梳理,勾勒出早期日本在华报业史的轮廓。日本人在中国最初创办以日本侨民为读者的日文报,为日本在华商人从事商业活动提供便利;随着日本在华势力的增强和政治经济利益的扩大,创办了中文报纸以影响中国读者和舆论,干预中国政治,体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创办英文报纸目的是影响英美等殖民国家的远东政策,令其承认日本在华的特殊地位,是日本对外宣传不可缺少的一环。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日本跨国公司步欧美之后开始不断加强在华R&D的投资活动.在国际竞争环境驱动下,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首先被认为是其海外投资阶段性发展战略的必然,同时也是其全球化R&D投资战略的一环.在市场需求驱动下,作为技术换市场的方式之一,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是其应对我国产业政策和市场特点的手段.在获取资源驱动下,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本在内的中国技术资源积累是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获取利益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 ,日本跨国公司步欧美之后开始不断加强在华R&D的投资活动。在国际竞争环境驱动下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首先被认为是其海外投资阶段性发展战略的必然 ,同时也是其全球化R&D投资战略的一环。在市场需求驱动下 ,作为技术换市场的方式之一 ,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是其应对我国产业政策和市场特点的手段。在获取资源驱动下 ,包括丰富的人力资本在内的中国技术资源积累是日本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获取利益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在华早期传播与日本辽宁大学李坚沈阳建工学院金韧社会主义学说传人中国,日本曾经是主要渠道之一。中国最早接触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也与日本有很大关系。社会主义在华传播的历史进程与日本有怎样的具体联系?值得我们深入探讨。中国人在自己的著述中...  相似文献   

5.
柯棣华医疗队,是为纪念在中国抗日战争时帮助我们抗击日本法西斯,牺牲在中国的印度医生柯棣华大夫而成立的。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正处在英殖民主义统治下的印度人民,在谋求自身独立的艰苦斗争时刻,仍然给予我国以力所能及的支持:举行盛大集会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侵略中国,斥责日军在华暴行,抵制日货,捐款献药,救济中国难民。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析了2000年到2016年美国主流媒体的涉华新闻报道,研究对象为两个自建语料库"危机前涉华报道语料库"和"危机后涉华报道语料库"。研究发现,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基本上比较中性,但对中国的态度偏消极。从不同话题角度来看,在金融危机以后,西方对中国外交关系、政府、经济状况、贸易与股市和楼市的报道更加积极,对争议地区、中国法律法规、银行和金融体系与军事方面的报道更加消极,而对中国人权状况、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和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态度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浅析日本新闻媒体中的厌华情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赢 《日本学刊》2005,(2):32-36
一 充溢于日本新闻媒体中的厌华情绪近年来 ,新闻媒体日益成为影响中日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留意审视一下日本的新闻媒体 ,便可以发现那里充溢着一股浓厚的厌华情绪 ,对中日关系的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仅从 2 0 0 4年来看 ,可以说日本新闻媒体中反映出的厌华情绪集中表现在四个方面 :( 1 )唱垮对华经援 (ODA) ;( 2 )唱“酸”“中国特需” ;( 3)唱高中国反日情感 ;( 4 )唱恶东海油气开发。其特征也可概括为两点 :一是参与的新闻媒体多 ,除了长期反华的右派媒体外 ,连一些原来持中间立场或以往对华态度友好的新闻媒体也加入…  相似文献   

8.
余家华驼着背。背部的隆起刚好卡住七十多斤重的背篓。手里的镰刀负责开路和劈柴,军用胶鞋深深地在泥泞的山路上踏出脚印。身后跟着“金e顺精彩环保站——九顶山生态假期”的志愿者们。  相似文献   

9.
祆教是粟特地区的本土宗教,并在汉唐时期随着入华粟特人的东迁而传入中国。祆教传入中国后,在主要以儒、释、道三教以及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逐渐中国化:对儒家从孝道、仁爱、诚信、妇德、忠君事主思想的吸取到六经、礼教谙熟,并参加科举,为将为官;对佛教是从生死轮回思想等教义的接纳;在描绘祆教神祇时考虑了道教老子的形象,同时对道教的清静无为、寄情山水也充满向往;对汉地的民间信仰和传统文化也有所吸纳。在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的墓葬中,祆教中国化特征较为明显。中国化后祆教逐渐被同化,并最终消失。  相似文献   

10.
范作申 《日本学刊》2003,(5):91-104
通过对在华求职日本人基本情况的分析,可以探寻日本文化、日本人价值观的异地融合、演变问题.从众心理、生存竞争等是导致日籍员工"工作意识"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日本企业在中国投资是中日经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甲午战争之后日资企业进入中国,至今已有一个世纪的历史了。百年沧桑、斗转星移,中日两国关系既经历了不堪回首的昨天,又迎来了平等互利、合资合作的今天。面向明天,两国企业将在经济技术合作中谱写新的篇章。本文拟从宏观的角度,将本世纪前半叶与近二十年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的主要特点,加以比较分析与研究,以期吸取历史的教训和启示,进一步推进中日两国企业间的经济合作,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昨天与今天,日本企业在华投资经营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昨天,日资依靠战争敲…  相似文献   

12.
1933年春,与胡适有师生之谊、时任《独立评论》经理人的黎昔非,同几位文学青年在北平创办了《昙华》文艺半月刊。在国难当头、风云变幻的岁月,昙华社同人关注人生,坚持操守,在作品中鲜明地反映出时代青年的忧患意识,尤其是刊物上一组以抗击日寇为题材的小说,表达了对邪恶、黑暗、反动势力的愤怒和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些作品是东北全境沦陷和“一.二八事变”后首批反映抗日救亡的短篇小说,因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3.
张缨 《唐都学刊》2002,18(1):96-99
英国 19世纪的桂冠诗人华滋华斯 (WilliamWordsworth)与我国散文家匡燮在创作思维中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本文着重探索了他们在灵性空间的共同感受 ,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们思维的契合点 ,初步探索了这一现象的成因  相似文献   

14.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日资企业在华发布了大量广告,为其开拓中国市场,宣传日本企业文化,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本文以1979-2007年<人民日报>刊载的日企广告为例,在认真统计和详细分类的基础上,对日企在华广告的宣传技法与经营策略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孙颖  徐冰 《求是学刊》2007,34(5):137-142
"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是日本政府利用"庚款"在华建立的研究机构,也是日本政府为了扩大在华势力而实施的"对支文化事业"在华活动的重要一环。中国文化人认清了日本政府的企图,坚决反对"对支文化事业"。围绕该研究所的建立,日本政府与中国的文化教育界产生了严重对立。双方产生矛盾的根本在于"庚款"的退还与否和使用方式。"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是日本外务省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对支文化事业"而设立的"文化"招牌,也是日本扩大在华势力、对华实施文化侵略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16.
有害藻华     
<正>有害藻华(Harmful Algal Blooms,HABs)是由微藻或大型藻类快速增殖或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灾害。海洋中常见的有害藻华主要有由微藻引发的赤潮、褐潮,由大型绿藻形成的绿潮等。由于引发藻类的种类和数量不同,海水呈现红、黄、绿等不同颜色。有害藻华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是原本就存在的自然现象还是人为污染造成的,至今尚无定论。但通常与海水富营  相似文献   

17.
杨彬 《求是学刊》2016,(4):116-123
《金瓶梅词话》对于前代以及当代流行的各种文艺作品的仿拟是极其普遍且复杂的,文言中篇传奇小说《贾云华还魂记》就是其仿拟对象之一。在研究者指认出的诗词仿拟的基础上,笔者首次查证了《金瓶梅词话》在小说情节层面对《贾云华还魂记》的仿拟,及其同时对《西厢记》和其他一些文言小说的仿拟,由此揭示了《金瓶梅词话》"多层仿拟"的写作方式,进而发现它在这一写作方式之下形成的文学趣味的转向。追寻《金瓶梅词话》对此类小说的仿拟效果,不仅能呈现出多层仿拟的文学意义,还可为我们深入地理解这部奇书的若干难题提供重新解读的契机和别样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跨国公司的在华并购呈现出战略化的态势,在并购行业、并购方式、被并购企业和并购路线四方面表现出鲜明的特征。国企改革对国外资金产生的大量需求以及跨国公司在华合资合作模式和独资模式风险收益的逆转是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得以成功的必然,而我国地方政府的职能错位,合资合作战略以及并购战略的失败为跨国公司在华并购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可乘之机。为防范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风险,我国企业应提高对跨国公司并购的认识,慎重选择合资合作伙伴,在合资合作时构建完善的学习机制,增强学习能力,并加强国内企业之间的战略联盟,增强并购战略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中印两国的友谊史上,有一颗闪亮的明珠——他的名字叫柯棣华。在我国抗日战争期间,他参加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到中国,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逐在我国人民中传播。 1981年以前我国出版的几本介绍柯棣华事迹的著作中,高梁所著《柯棣华》收录了三十一个小故事,概述了柯棣华大夫的生平。这本书由聂荣臻同志作序。今年,在纪念柯棣华大夫逝世四十周年之际,中国青年出版社将此书再版,由王炳南同志加写了一篇序言。此书史实可靠,对全国青少年来讲是一本有益的读物。  相似文献   

20.
一抗日战争时期,印度援华医疗队来中国帮助我们抗击日寇,已届60周年。中印两国都隆重举行了纪念活动。我国于1998年9月17-22日在北京及河北省石家庄市和唐县等地相继举行大会和义诊等。17日上午,在中国人民对外友协领导苏光副会长主持下,于友协礼堂举行了纪念会。印度驻华大使南威哲先生及几位使馆官员、印度代表团(其中有柯棣华的三妹、五妹等)、柯棣华的夫人郭庆兰和有关方面的贵宾参加了纪念会。会上大家高度评价、称颂了印度援华医疗队来华帮助中国人民抗日的光辉业绩和功勋。苏光副会长在讲话中说,中国人民永远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