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前人们对象征主义的理解存在一些偏差,这很大程度上是对"象征"一词概念的误解造成的.应该重新理解"象征主义"的定义,并结合其他现代文学流派来思考"如何理解象征主义"这一问题.比利时作家梅特林克的作品比较集中地体现了象征主义文学在叙事、表现等方面的诸多艺术特色,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2.
象征主义文学作为现代派文学的开始,极力追求作品的音乐性,用音乐的不确定性来表现作者的某种情绪.从音乐性是象征主义诗人共同的追求与渴望、象征主义诗人赋予"音乐性"新的内容、构成象征主义诗歌音乐性基本要素三个方面系统地探讨象征主义文学(诗歌)的音乐性,以及如何辩证地认识象征主义文学的音乐性.  相似文献   

3.
象征主义是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普遍遵循采用的一种基本创作美学;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在主调上可以有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的抑或现代主义的区别,但象征主义都是它们共有的审美构成。象征主义在中国,总体上说是横向移植的产物。象征主义的被引进是现代中国作家对世界文学发展主潮自觉趋合的表现,是中国文学自五四始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之一。新时期文学也是同样,几乎说不上有哪一位作家没有受到象征主义的侵染  相似文献   

4.
冯至的诗歌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学现象.一提到冯至的诗,许多评论家则从鲁迅的评论即冯至是"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及他的<十四行集>文本切入去探讨,而对冯至早期诗歌很少作深入的探析.依托冯至的早期诗作<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两个集子对诗人早期诗歌创作的象征主义倾向作以体认,同时涉及鲁迅先生对冯至的影响,并从象征主义作为诗人对世界及人生的一种体悟方式和象征主义的暗示性角度入手,对早期冯诗进行别一层面的解读与把握,并对将冯至"归为象征派极不恰当"的说法提出质疑,对冯至早期诗歌中趋向象征主义的自发性特征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予以新的确认.  相似文献   

5.
中国象征主义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美学观并将其植根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形成了以“天人合一”为基础的美学特征。西方象征主义追求的是心灵与物质世界的对应、沟通和超越,中国象征主义力图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心与物冥”、主客消融、天人合一。周作人提出“象征即‘兴’说”,指出了西方象征主义与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和中国古典诗艺在审美本质上的相通性,梁宗岱”以“契合说”为统辖,将象征这一西方诗学观念植入了中国诗学的土壤。  相似文献   

6.
卞之琳诗歌在评论界素以"晦涩"著称。一般认为这是他接受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影响的缘故。通过分析其诗歌的隐蔽结构,认为他对象征主义的接受中也有疏离、拒斥与创新。这也正是卞之琳诗风"化欧"而非"欧化"的可贵之处。  相似文献   

7.
俄国象征主义诗歌运动尽管在哲学思想和艺术技巧方面受到西欧文化的影响,但是对俄罗斯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无疑具有独特的品性.其独创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展现世纪末情绪和屯颓废情调,表现内心世界的强烈的矛盾对立与冲撞;神化"自我",疏远"上帝",对传统宗教进行深刻的反思,力图重新建构人与上帝的关系;特别注重"瞬间"真实,追求"瞬间"的美感,并且具有神秘主义色彩.俄国象征主义在世界文学领域具有一定的认知价值.  相似文献   

8.
中国19世纪和20世纪中叶接受了象征主义,产生了象征主义诗派;象征诗派产生也有它自己的土壤与环境,它不是逆时代而动,而是"五四"时期的产儿."五四"初期,在中国诗坛上出现了象征主义新诗的萌芽;"五四"低潮时,象征诗派兴起,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共同苦闷与怅惆的情绪.到了二十世纪中期,象征诗派成为"异军突起"的一支劲旅,那是新诗发展的必然.特别他们注重诗歌本身的艺术性,合乎诗歌的艺术规律.自然有些诗过于晦涩难解,荒诞怪异,防碍了它的发展.到了三十年代,象征诗派被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所代替,也是新诗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9.
象征性与探索性的结合--论俄国象征主义诗歌的艺术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国象征主义在艺术形式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为:象征性与探索性的结合.其象征性包括强调"应和"和重视多义性两个方面;探索性则表现为通过音乐性和视画性体现出来的在诗歌语言、音响、造型方面所做的大胆探索.二者的有机结合,既体现了俄国象征主义的艺术创新,也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传统上我们将克洛德·德彪西列为音乐印象主义,将他的作品视为反瓦格纳主义的另类,而瓦格纳主义在19-20世纪的法国音乐中根深蒂固.尽管科尔托曾经这样肯定的说:"德彪西利用了与瓦格纳象征主义相似的声音象征主义.  相似文献   

11.
以往论者对1925年象征派异军突起之前,中国新诗对象征主义的体察鲜有论述。该文注重实证,通过对《新青年》、《小说月报》、《少年中国》、《诗》等的译介统计以及新诗批评和理论文章征引的统计,认为在1925年之前,中国报刊就有关于象征主义的大量译介和评论。中国新诗的象征主义期待视野催生了象征诗派,引发了胡适“白话自由诗”运动之后新的诗歌革命。  相似文献   

12.
对中国象征派来说,波德莱尔的影响是全面的、深刻的,从美学观念到思维方法到表现技法,无不带有这种影响的印记.作为中国最早的现代主义诗歌流派,在引进波德莱尔诗艺时表现出的某种程度的稚嫩,是不可避免的;但在引进时表现出的勇气和再创造精神却是难能可贵的,值得我们珍视的.  相似文献   

13.
中英文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体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的特点,对Swales(1990)的CARS模型进行修正,并在此基础上对中英文期刊应用语言学论文的引言结构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中英文引言结构较为接近,但是英文引言较中文引言结构更为复杂多变,英文作者对Move3的使用策略更为灵活多样,文献回顾的使用也更频繁。这一研究旨在为初始涉足研究领域的教师、研究人员和研究生提高中英文引言的写作质量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具备明显的区位、科技与劳动力、市场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优势,但是,行政服务的高成本与政策环境的低效率、产业配套能力不强、企业体制和中介服务落后和城市知名度不高等问题,都制约着湖北承接制造业转移的进程。因此,湖北省在制造业转移的步伐和质量方面应有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魏尔伦是法国象征主义大师,新文学运动初期,象征主义和魏尔伦被自觉地引入现代中国。在魏尔伦的翻译和接受上,田汉、李思纯、梁宗岱、周作人等影响了戴望舒。1926-1944年戴望舒先后翻译了魏尔伦的6首诗,戴望舒对魏尔伦的诗表现出持久的热心,几乎是持续地追求对魏尔伦更多的理解,魏尔伦启示了追求诗歌音乐性的创作道路。戴望舒的一些诗歌意象可以在魏尔伦的诗中发现相似的模仿痕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文学大系(1917—1927)》的导言因都是名家所作而在文学史上有着相当3的分量,特31是分别由周作人和郁达夫执笔的散文部分的两集提供了一些重要的散文观,比较二者之异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两篇导言的特别的两个部分“香炉论”和“作家论”入手,来对比两人在此时期散文观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7.
俄国象征主义是唯一一个在俄罗斯的土地上得到充分发展的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划分俄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界线,是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总的源头.本文旨在向广大读者介绍俄国象征派这一现代主义文学流派(产生背景、主要特点、代表作家及作品),同时力争对其做出较为全面、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由卡西尔所创立,苏珊·朗格所发展和完善的艺术符号论美学,把符号论建立在普遍的人性论基础上,认为人具有先验的符号能力,提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形式的创造”这个命题,构建了自己的艺术符号论的美学体系。文章侧重从艺术的生命形式和人类普遍情感的逻辑类似角度简要讨论苏珊·朗格的艺术符号理论。  相似文献   

19.
龚鹏程的《文学散步》,现在仍可给文学概论的重写热提供诸多启示:一、必须明确文学概论的基本问题,去掉伪问题和多余问题;二、文学概论的撰写应具有问题意识、价值取向和生命关怀;三、文学概论的撰写应融合中西,但立足点和旨归应是中国文学传统和美学传统。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语音象征的语言魅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语音象征分为直接语音象征和联觉语音象征,遵循词作为任意符号而又约定俗成的这一特性.本文从语音象征的分类及特点着手,进一步探讨了它在文学作品、尤其是在诗歌中独特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