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11,(10):46-46
新中国连环画发展史与中国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成长息息相关,连环画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所传播的书体承载了几代中国人往昔的记忆,也包含了我们出版人在那些岁月为中国文化做出的贡献。我认为从今天看来。连环画其实不是“小人书”(儿童书),而是真正为党为人民造福的大书。我策划和主编本书,不仅仅为了弥补空白,更不是简单为写史而写史,而是想让现在的人阅读本书后能够和我一起热爱连环画和阅读连环画。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早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儒、释、道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而儒道文化作为中国本土产生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从对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的分析入手,找出儒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进而追寻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3.
中华的孝道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道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精神文明。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核心和基石。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孝便是这一传统伦理的基础。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是仁和义,而孔子说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作为文化大省,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丰厚,从四千多年前上古传说时期的唐尧旧迹,到近古元、明、清三代成为中书省、直隶省、直隶总督任职驻地,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河北省最辉煌的一页!且"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唐韩愈《送董邵南序》),地灵而人杰,形成了特有的直隶文化;但近年来,我省在区域文化的挖掘与宣传上,较之同样作为国内知名、独具特色的文化大省河南,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本文试从大力发展我省区域文化的角度,论证创办"直隶文化研会"暨《直隶学刊》之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徽州为“程朱桑梓之邦”,徽州文化范围广泛,内容丰富,人才辈出,极具特色。而独居风貌的更显古民居,它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文化的典型代表——徽州文化的载体,它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的徽州文化现象。为程朱理学的封建伦理文化、聚族而居的宗法文化、村落建设中的风水文化、贾而好儒的徽商文化、保留大量中古音的方言土语以及民俗、服饰、饮食等方面所特有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92岁的贺友直先生,是中国的连环画大师,他的《山乡巨变》《李双双》是中国连环画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画家刘旦宅生前曾赞叹:在连环画领域,贺友直是除张乐平外的“另一只鼎”。陈丹青的评价是:“连环画家的全能冠军,连环画的大寿星、常青树,俗极而雅的文化老姜与老将。”  相似文献   

7.
篮球运动不断创新完善,已发展成为集科技、文化、艺术于一体的项目,深受广大群众所喜爱.美国篮球作为篮球运动的巅峰之作,有它自身特有的文化基础.本文从中美篮球文化角度进行比较分析,寻求差异,以期促进中国篮球运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书法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经过数千年的洗礼,已是灿烂辉煌。中国古代诗文创作追求“中和之美”,强调“诗缘情”,注重意境的创造;中国书法创作则追求志气平和、不激不厉,强调“书为心画”、“达其性情”,中国古代诗文理论对书法创作的影响、渗透,使二者的审美精神和理念呈“同源”之势。  相似文献   

9.
李承志 《现代交际》2023,(1):101-110+124
贺麟的跨文化传播思想深受其个人学术经历与所处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用自家独到而严密的“文化体用论”作为坚实的文化哲学根砥论证他“以心为体,以古今中外的文化为用”的跨文化传播原则,并以之批判“中体西用”“全盘西化”“中国本位”等在近代中国常见的跨文化传播思想谬见,真正向往“面向人类文化本身的传播”。不可否认的是,贺麟的跨文化传播思想未能圆融地消弭民族国家时代“人类文化共同体”与“民族文化本位”之间的跨文化传播矛盾,其思想仍有待后人持续反思并完善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中国文化表达工具之一的中国文字,有几千年的历史,如发端于殷商的甲骨文。随着甲骨文的产生,作为中国书法的篆书书体也就随之产生了。中国文字和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的表述方式和载体。经过几千年漫长岁月的积累和发展,中国书法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艺术。因此,中国文化和中国书法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樊瑛 《现代交际》2014,(2):88-91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意蕴丰富,而地名文化就是其中的一小个类别。地名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同时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换而演变。地名又是组成历史精髓的要素之一,虽是一个个简单的名称,却道尽了地与人、地与事、地与物的种种关系。奉化地名也蕴含着丰富的当地文化,反映了奉化所特有的文化意蕴。从地理地貌、历史事实、宗族观念、宗教文化等方面来体会奉化所特有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文化气息生动地体现了华夏民族特有的审美追求和思维方式,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性符号,是无数先贤几千年文明智慧的结晶。以本民族的文字进行艺术创造而形成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体系在全世界只有中国,我叹服我们的祖先在创造文字的同时,又把文字演化成一门艺术形成,实在是很了不起。作为炎黄子孙我们有责任继承先贤给我们留下浩瀚的经典文化遗产,并把她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自然与社会环境直接影响文化艺术的形成。作为原始宗教形式,萨满是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具有很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探讨萨满艺术的原始本质及现代影响,探讨做大做强以萨满文化艺术为主的地方民族文化产业,从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开发社会经济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4.
荐书录     
《中外书摘》2009,(12):51-51
人民音乐出版社社长 吴斌 伟大的音乐·国韵华章丛书 植根于中国文化土壤中的人民音乐出版社,视传承音乐文化为己任。在音乐界同仁的帮扶下,风雨兼程。恰逢共和国成立60周年之契机,人民音乐出版社将精心策划的中国民族音乐系列《伟大的音乐·国韵华章》作为献礼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连环画辉煌了仅仅百年就淡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欧洲,连环画却依然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在法国,连环画更是民众喜爱的日常读物。在全球书业不景气的今天,中国连环画怎样才能找回自己的定位?通过对法国连环画行业的研究,发现中国连环画行业的不足,借鉴法国对于连环画行业的调整,寻找振兴中国连环画产业的对策。对比研究不仅有利于中国连环画的复兴,还对新媒体冲击下,其他传统出版物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6.
19世纪中叶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的大潮,作为西学之一的逻辑学也在中国广泛传播。王延直认为逻辑可以促进国家之文化,张东荪认为中国逻辑和西方逻辑不仅有古今之别而且有中外之别,提出用文化来解释逻辑,强调文化对逻辑的制约作用,逻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制约和促进的作用值得我们深思,这可作为我国未来逻辑研究的一个出发点。  相似文献   

17.
代英 《老年世界》2007,(7):42-42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编辑部正在倾力梳理一个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那就是同每个中国人息息相关的姓氏。  相似文献   

18.
中国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深厚文化底蕴,如何更好地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传承成为大众媒体考虑的重要问题。电视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媒体,传播并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的重任是义不容辞的。结合电视媒体特有的传播特点和传播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的传播,是现在电视媒体的需要探索的。  相似文献   

19.
肖小英 《职业时空》2008,4(10):237-237
禅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思想,更是一种自在随性、返璞归真的生活之道,在现代设计语境之下,禅体现为一种质朴而放达的生活姿态。在室内设计中,禅体现为一股清、静、朴、拙的自然之风,成为一种天人合一、物我和合的高雅语义。禅宗的兴起与发展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对我国文化艺术的影响更为深远。随着中国文化的向外辐射,在中日文化交流活动之中,禅宗东传日本,同样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作为一种生活哲学,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深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在日本的设计界,禅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设计文化,同时随着服装设计师三宅一生、建筑设计师安藤忠雄等人的出色表现及日本禅学家铃木大拙的宣扬,禅走向了世界。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绵延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这些传统文化精神直接对人们的消费心理产生重要的影响。准确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对于设计师把握产品受众和设计出为市场接受和欢迎的产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概括了几种主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并试分析其对人们消费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