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50年,因电影《为国保家》于洋遇上了聪明漂亮的蒙古族演员德勒格尔玛,也就是今天的杨静。戏中两人是互相爱慕的革命夫妻,戏外也渐渐互生爱意,但彼此都羞于表达。  相似文献   

2.
做日本人难     
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我们向来隔膜,更何况数十年间,我们和他们都在急速变换中。在新井一二三——一个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人的笔下,讲述的是一个不传统的日本,旧时风物民俗今日只堪回味,今天做日本人的感受又是如何呢?  相似文献   

3.
东京女孩     
深秋赴日本采访之前,印象中的日本是个大男子社会,女子大都穿着和服,脚蹬木屐,走路踏着碎步,与人见面先弯腰鞠躬,总之是低眉顺目,一副忍辱负重的温良模样。然而真的到了日本,发现日本人的礼貌确实周到,但女子的形象已经不再是传统型的了。现代化的浪潮横扫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自然也包括女性的“面目一新”,甚至叫人惊叹不已。  相似文献   

4.
题目所示台下演戏,即生活中的做戏,系指有意制造一种假象,蒙藏对方,从而达到某种交际目的。这种戏,虽然具有明显的欺骗性,但正如生活中的谎言一样,并不宜一而低之论是非,在特别的情况下,有的不但无害,反而有益,也许这也算是一种交际艺术吧。泰山西溪有座长寿桥,桥下一端有两条山石自然形成的白线,曰“生死线”。生死线往前两步,即是落差千尺的黑龙潭,时有人不慎从这里跌下或自寻短见,未有一人能够生还。所以当地人说“过了生死线,爹娘没法见”。有一年,一位河南籍的姑娘因失恋来到泰山长寿桥下,站在生死线上,准备自杀。…  相似文献   

5.
皇民化运动是日本在占据台湾期间通过推行一整套日本文化和教育而对台湾进行的强制整型,目的是培养台湾民众忠于日本天皇的意识,企图毁灭台湾的中华文化,隔绝台湾人与中国的一切联系,造就完全服从日本统治和具有日本人意识的新“皇民”。皇民化运动虽然给台湾社会和民众带来相当大的影响,但终究以失败告终。长期以来,岛内一部分台独分子逆历史潮流而顽固推行“去中国化”运动,因其手法和实质上的类似性,可与历史上的皇民化运动做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6.
萨苏 《中外书摘》2010,(1):66-69
缅甸前线的大阪兵 在日本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文献,大多数时候让人压抑,但也难免有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古板的商人 日本总是给人“经济大国”、“有钱”的印象,但也有不少以日本人的负面特征为笑料的笑话。特别是日本的商人,那种“戴着眼镜不知变通”的形象已经成了一种典型,深入人心。讽刺和嘲弄他们的笑话一直流传到现在。  相似文献   

8.
近现代史上,日本曾对外发动过多次侵略战争,表现出很强的侵略性,给东亚、南亚、东南亚乃至大洋洲广大地区的居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对此,许多前辈、学者们做了深入的研究工作,但也有值得继续讨论之处。"侵略者"不是天生的,在一系列历史事件背后,当也折射出日本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9.
一个日本女人的中国情她叫乔惠文,今年53岁,人长得瘦小赢弱。虽然她的血管里流的是日本人的血,但她的灵魂却是中国的。随着日本遗孤回国潮,她回到了日本,但她只在日本住了很短一段时间就又回到了中国。她只想像中国曾通女人那样在中国度过自己的后半生,因此,无论...  相似文献   

10.
张咏容貌清丽,气质娴雅,身材苗条,长发飘飘。她给人的感觉像风,不是带着千里黄沙倾泻直率狂歌的风,而是轻轻穿过柳条的风──自然、清新、拂面不寒。 张咏对事业很执著,这与她在《女人在家》中饰演的祝婷婷一角很相似。她是个不随大流、个性要强、极其少见的女星。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演艺圈,能上一部戏是很不易的,尤其是女演员多如牛毛,“僧多粥少”导致她们“功夫”用在戏外的现象比比皆是。可张咏偏偏倔强得很,如果她觉得剧本不好或者导演不好,其它条件再好也不会心动;就是碰到一个容易走红但不适合自己的角色,她也不接拍…  相似文献   

11.
胡适说过,Cricket是英国的“国戏”,Baseball是美国的“国戏”,因此之故,中国的“国戏”自然不应是京戏,中国虽没有什么“球”不“球”的,但中国有麻将。于是麻将成了中国的“国戏”。  相似文献   

12.
张艺谋的新片《归来》不仅是他时隔多年回归文艺风格的文艺大片,更是中国电影史上首部采用世界最尖端4K高视效制作技术的IMAX文艺大片。2.94亿元的票房刷新了国产文艺片票房纪录。《归来》是一部悲凉的电影,故事的结局让人们叹息,但影片中丹丹的饰演者张慧雯却对剧情有着另类的解读,她说:“虽然有些悲凉,但故事里的每个人后来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圆满,这种圆满无关成功,却使人踏实。我很庆幸自己遇见这部戏,它让我不那么在意‘谋女郎’的光芒,而是更勇敢地做自己。”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邵阳的芙夷河边,有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白竹村。谁也说不清,这小小的并不富庶的山乡,被袋戏这枝民间艺术的奇葩为何能如此盛开。这里,处处可见近乎狂热的观众,处处可见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这种被袋戏,原是木偶剧的一个变种。邵阳人喜欢亲见地称她为被袋戏、被窝戏,是因为戏的一切,统统囊括在被袋似的小小舞台上。一个戏班,独自一人包打包唱;一个剧团,就那么一副挑担,闪悠悠走村串户,几多轻便,难怪人们又把她叫做“扁担戏”哩。一块土色土香的蓝色印花布,围着一张普普通通的方桌,撑起来就成了一个舞台。从扎台到…  相似文献   

14.
日本社会普遍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羞耻心”,这是一个基本的道德底线,就是说,作为一个理性的和成熟的社会人,应该能够明白地知道什么事是可以做的,什么事是令人羞耻的而不可以去做的。而且,如果做不好或做错了事,应该感到羞愧,并且认真反省。  相似文献   

15.
《职业时空》2006,2(5):62
在与日本人进行谈判时,应当注意,日本人非常注重团结协助和团体精神.但是,其个人能力相对来说就不是那么强,特别是个人的语言能力,更是差劲.我们知道,谈判中相当重要的是语言,掌握好了语言技巧,几乎等于成功了一半.而日本人说话枯燥干巴,没有内容,听起来十分乏味.日本人不擅长交际,其交往大多只在亲朋好友之间进行,交往圈子十分窄小,这是造成日本人说话能力差的一个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处处充满了集体主义,几乎一做事就是团体行动.在个人与团体的配合上,日本人显得很默契,也做得非常成功.即使他们个人能力并不十分突出,甚至不能独当一面,但只要能与团体很好地配合,往往能受到领导的重视,甚至会被委以重任.日本是一个很重视配合的国家,成为他们为人处事的一大准则.  相似文献   

16.
黄根华 《当代老年》2007,(12):32-32
人到老年,会突然醒悟:生命是有尽头的。这种感悟会使他们行动起来,去做一些他们很想做但以前总也没有做的事情,有时,他们甚至用他们“意料不到”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改戏     
洪林 《当代老年》2007,(5):27-27
毛泽东一生热爱我国传统文化,也很喜欢看戏。毛泽东看戏很动感情,但他同时又很认真的思考,凡是不合情理的,违背历史的都逃不过他的耳朵。戏后,他常常跟演员们很平等地交换意见,谈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五禽戏     
三宝 《老年世界》2013,(24):37-37
五禽戏由5种动作组成,分别是虎戏、鹿戏、熊戏、猿戏和乌戏,每种动作都是模仿了相应的动物动作。每种动作都是左右对称地各做一次,并配合气息调理。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的崛起,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有外因,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为了汲取日本的成功经验,文中对“战后日本经济崛起的原因”做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非常声音     
“有些中国人也要检讨。”——中国资深外交专家吴建民强调,对于日本出现一些错误的、甚至对华敌对的现象,要进行坚决斗争,但我们有些方面做的也不好,也要检讨一下,一定要着眼于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