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人认为列宁并没有把对立统一和否定之否定划分开来,而是批判地继承了黑格尔对立统一即否定之否定的思想,在把对立统一规定为辩证法的特征、本质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作为辩证法的特征和本质,在把对立统一看作事物发展的泉源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当成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泉源,在把对立统一规律确定为辩证法的核心的同时,也就把否定之否定规律当作辩证法的核心.果真如此吗?如果认真阅读了《哲学笔记》,对列宁的有关摘录、批注和论述作全面而不是片面、深入而不是肤浅的分析,就可以看出,这种“新探”是站不住脚的.通观列宁的著作,可以看出,虽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对对立面的统一和否定之否定的使用,无论从概念的使用还是从使用的场合都是有明确区分的.关于否定观,列宁显然是赞成黑格尔同意斯宾诺莎的观点的,即任何规定都是否定.列宁摘引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否定的东西同样也是肯定的’——否定是规定的东西,具有规定的内容,内部的矛盾是旧的内容为新的更高级的内容所代替”(第91页).关于对立统一,列宁从黑格尔的逻辑范畴推引过程中特别注意到了黑格尔的对立统一思想:“在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对立面”.在讲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时,更是明确使用对立统一概念.在《辩证法的要素》中,列宁所列的十六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规定就是否定”(拉丁文为:determinientsatoegatio)是十七世纪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提出的一个著名命题。黑格尔曾多次提到这个命题,并把它和古希腊哲学家普鲁塔哥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命题同称为伟大的命题。恩格斯和列宁也分别在《反杜林论》、《哲学笔记》中谈到这个命题,并作了高度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所谓船山学术身份的定性,就是把船山认定为一个什么样的学者,具体来说,是“理学家”还是“早期启蒙思想家”。在船山学研究的历史上,对这个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正、反、合的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即理学家(正)到早期启蒙思想家(反),再到两种观点趋同(合,否定之否定)。前两种认识分别经历了两百多年和近一百年,后一种认识,目前正在进行中。  相似文献   

4.
(一) 徐庆凯同志的《关于形而上学的两个问题》(见《学术研究》1981年第2期)文中说:“恩格斯只是沿用了黑格尔早已赋予‘形而上学’的涵义(即反辩证法的同义词)。恩格斯对‘形而上学’并没有提出过一种前所未有的特殊新涵义。”在这个问题上,我以为是无可争辩的了”。我们的再讨论就从这个所谓“无可争辩”的问题谈起。《辞海》关于“形而上学”条目的释文认为:“从黑格尔开始,把形而上学用作反辩证法的同义词”。笔者在前文中正是针对这一点指出,这种说法不对,是一种误解。在黑格尔那里,形而上学从来不是反辩证法的同义词。何以见得?在前文中已经引证过一些材料,这里再提出一些新的论证。  相似文献   

5.
黑格尔是把实践看作认识论中一个环节的。列宁在谈到这个问题时说过:“毫无疑问,在黑格尔那里,在分析认识过程中实践是一个环节,并且也就是向客观的(在黑格尔看来‘绝对’)真理的过渡。  相似文献   

6.
在欧洲哲学史上,黑格尔最早以唯心主义的方式,明确地、系统地而又自觉地表述了否定之否定规律。诚然,它是神秘的、唯心主义的,但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这在辩证法思想发展史上是一个贡献。正如马克思所说:“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但是如何准确地、科学地把握黑格尔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实质,在哲学界却是长期争论的问题,这是关系到正确评价和继承黑格尔辩证法思想的合理内核的问题,并且还涉及到理解辩证法的核心问题。因此,对黑格尔否定之否定思想的进一步探讨,这对开展唯物辩证法的研究是有重大的理论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徐博 《理论界》2011,(11):86-89
辩证法是黑格尔哲学的逻辑方法,而"否定"则被视为辩证法的中心,但却少有人对黑格尔关于"否定"的论述进行过分析,本文通过对黑格尔大、小《逻辑学》具体文本的解读,力图将黑格尔所说的"否定"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很长一段时期里,否定之否定规律一直成为唯物辩证法理论研究中的难点,至今进展甚微。黑格尔曾经说过,真理不仅仅是结果和开端,而且还要包括其产生和全部过程。用恩格斯的话来讲,就是原则(结论)只能从事物中来,它们不是现成的、僵死的,而是在自己产生的过程中不断表现出的。所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对否定之否定学说的发生作一个哲学思想史的考察,以探寻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深层结构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一在中国哲学的研究中,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许多人都会或多或少地提到黑格尔。钱钟书在解释老子的“反者道之动”时,认为黑尔格的矛盾辩证法虽“数十百言,均《老子》一句之衍义。”冯友兰在他的《中国哲学史新编》中也每创新意,写魏晋玄学时他说:“‘贵无论’是肯定,‘崇有论’是否定,‘无无论’是否定之否定,这与黑格尔的正反合正好相通。”日本禅学家阿部正雄也说:  相似文献   

10.
关于运动的实质,经典作家多有论述。黑格尔说:“某物之所以运动,不仅因为它在这个‘此刻’在这里,在那个‘此刻’在那里,而且因为它在同一个‘此刻’在这里又不在这里,因为它在同一个‘这里’同时又有非有。”(黑格尔《逻辑学》下卷第67页),恩格斯也有与之含义相似的言论,他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甚至简单的机械的位移之所以能够实现,也只是因为物体同一瞬间既在一个地方又在另一个地方,既在同一个地方又不在同一个地方。这  相似文献   

11.
“文史哲”1957年10、11期連載了魏明經先生的“论否定之否定”。这篇文章在理論上有严重錯误:(一)作者修改了经典作家的提法,不以对立之統一和斗爭的規律为辯証法之本質与核心,而代之以否定之否定;(二)与此相联結,作者不是从对立之斗爭去理解发展,而是把“发展的本質秘密”归結为否定之否定,又进而把否定之否定法則的“实質”归結为“向端初的复归”的神秘观念;(三)作者把这一法則当作“妙化无穷” (原文如此!)的先驗原則来使用;而(四)在使用时又往往歪曲了历史、現实与党的政策。今即就此四点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已作了一些有价值的探讨。杨适同志的《关于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一文,从本体论和哲学史等方面论证了黑格尔和马克思提出否定之否定这一规律的辩证思考的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0年第5期)。陈依元同志的《读<否定之否定的根据问题>后的思考》一文,简明扼要地补充说明了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论根据(见《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3期)。对于杨、陈二同志的  相似文献   

13.
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所表达的是一种“历史性”意识,其意义在于为人类生活设定一种价值理想。它首先是由希伯来文明在与希腊文明碰撞中形成的基督教带给西方世界的,黑格尔虽然把这种神学观念转变为一种辩证理性概念,但却同基督教神学一样,以无限的存在者绝对精神为辩证运动主体,因而这种“否定之否定”便必定在本质上是一种唯心主义的绝对的历史目的论。马克思对于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唯物主义“颠倒”,则是将运动主体从抽象的无限的存在者转变为现实的因而是有限的对象性活动的人,因而,唯物主义的“否定之否定”便只能是一种基于有限的“实践目的论”对于价值理想的设定。  相似文献   

14.
先刚 《社会科学》2023,(7):27-34
关于黑格尔哲学的“无前提性”,学界通行的观点是要么把它理解为一种单纯的怀疑主义或批判精神,要么去论证作为黑格尔逻辑学开端的“存在”本身是“无前提的”。文章首先指出怀疑主义或批判精神不足以刻画黑格尔哲学的根本特性,以及所谓“无前提”的“存在”在黑格尔那里是自相矛盾的,然后辨析了黑格尔哲学在“无前提”“本原”“开端”等关键概念语境下的开端问题,最终通过澄清黑格尔在逻辑学之本质论部分里关于“设定”和“预先设定”等概念的思想,表明黑格尔哲学的“无前提性”的真正意义在于破除一个绝对在先的开端,扬弃开端和终点之间的对立。  相似文献   

15.
“正、反、合三段式”最早是由黑格尔作为纯理性的“运动的纯粹逻辑公式”提出来的。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正题、反题、合题。对于不懂黑格尔语言的读者,我们将告诉他们一个神圣的公式: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05页) 黑格尔的“正、反、合三段式”,有其合理内核因素,把黑格尔的“倒立着”的辩证法(《资本论》第1卷第24页)颠倒过来,“正、反、合三段式”反映了客观事物的发展过程,它被认为是唯物辩证法规律之一的具体表述。现在对“三段式”的通常解释是:事物的发展都表现出周期性(这是对的),事物完成一个发展周期都必须经过三个环节两度否定。换句话说,事物发展的周期,都可以找出“三段式”,都可以用“三段式”来概括。从上述根据出发,“三段式”就被看作是绝对客观的、普遍的东西,当作可以适用于一切领域的“神圣公式”。这样一来,有些同志研究事物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6.
黑格尔是把辩证逻辑系统化、理论化的奠基人,是提出与传统逻辑(形式逻辑)不同的辩证逻辑的开拓者。他的代表作是《逻辑学》。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是黑格尔的辩证逻辑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其主要思想集中体现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列宁曾经尖锐地指出:“不钻研和不理解黑格尔的全部逻辑学,就不能完全理解马克思的‘资本论’,特别是它的第1章。因此,半世纪以来,没有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是理解马克思的!!”遗憾的是,距今将近一个世纪,列宁的告诫并没有引起我们学术界某些同志的重视。有的洋洋几十万言的辩证逻辑教材,对黑格尔的《逻辑学》和马克思的《资本论》不是避而不谈,就是轻描淡写,或者根据第二、第三手的材料进行不大确切的转述。所有这些说明,认真研究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对它的分析,概括、总结古今中外大思想家、大科学家的思维经验,无疑是一项重大而艰难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否定的辩证法》是阿多诺最主要的哲学著作.他认为,黑格尔辩证法的基础是同一性,同一性通过扬弃非同一性而达到新的同一,因而其“否定之否定”的实质是肯定;同一性构成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本体论基础,这种同一性哲学在当代构成了资本统治世界的哲学基础.在阿多诺看来,事物的否定是彻底的否定,这种否定的力量在于非同一性;由于非同一性对同一性的否定是彻底的,因而辩证运动法则不是“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而是“否定,否定,再否定”.由此,他对一切形而上学采取了批判态度.由于阿多诺彻底地否定了同一性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因而他也是一位最极端的哲学家.辩证地分析阿多诺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辩证方法具有重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否定本体论出发 ,提出否定主义美学观的三个基本命题 :“美在本体性否定之中”、“美是本体性否定的未完成”、“美学只能说‘不美’和‘丑’” ,它们分别涉及“美何以成为可能”、“美是什么”以及“如何言说美”等基本美学问题 ;文章进而对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作出否定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19.
哲学界在争论实践的定义问题。有一种意见认为:要使实践概念“唯物主义一元化”,必须坚持实践是‘纯粹客观的物质活动”的观点。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否定目的是实践的要素,否定能动性是实践的特性,主张从实践概念中彻底剔除精神因素。难道目的真的不是实践的要素吗? 我们看到无论是马克思还是列宁,都肯定实践是有目的的活动。马克思在分析生产劳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过程时指出:“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资本论》第一卷第202页)“有目的的活动或劳动本身”一语清楚表明,马克思认为劳动即是有目的的活动。列宁在评论黑格尔《逻辑学》一书中关于实践问题的论述时,也明确肯定实践的涵义包括两项:“实践=要求(1)和外部现实性(2)。”(《哲学笔记》第229页)这里的“要求”显然就是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前前后后已经争论了许多年;现在又出现了“第三种意见”(不止一篇文章)。我无意再写文章,只在这里略加评论。“第三种意见”对争论双方的观点概括为: “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或者“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这个命题的实质是思维和存在的等同”; “另一种意见认为,‘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