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晚清新疆城镇近代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达远 《西域研究》2005,(3):101-106
晚清时期从新疆建省到新政期间,新疆城镇近代化开始启动。开埠通商、对俄贸易使新疆卷入近代世界市场;晚清新疆区域内部商品经济的发展、新疆地方“新政”推行的近代色彩的施政措施,共同促使新疆城镇近代化。其中,来自俄国的“外力”推动是主要因素。同时,它也导致新疆城镇近代转型带有强烈的半殖民地色彩。  相似文献   

2.
近代华北城市社会教育形成与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教育作为中国近代新兴的教育事业 ,是伴随着中国城市市民社会的兴起而逐渐确立起自己的重要地位的。因为在近代城市中接受社会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市民。社会教育面向社会下层民众进行文化普及工作 ,适应了中国国情的需要 ,是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发展的重要分支。本文拟就华北城市社会教育的形成背景、教育形式、发展状况、社会意义作一初步探索。一、社会教育的根基———城市市民社会的兴起  鸦片战争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同时又是中国实现近代化的转折点。在这个复杂的社会演变进程中 ,中国城市逐渐完成了传统城…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胶东商人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地方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力量,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来自于农民阶层的商人群体成为近代胶东商人的主要来源构成,并发展成为商人群体的中坚力量。近代胶东商人投资领域和经营观念的转变,使近代胶东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具备现代化生产的部分特征。商人组织形式的变化,则体现了近代胶东商人力量的联合及其向公共领域的渗透,使得近代胶东社会具备了市民社会的某些特征。在商人力量的推动下,胶东地方社会亦呈现出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一百多年来的历史进程表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价值体系的彻底转型和更新,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关键。从社会的横向来说,这种转型是从与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从历史的纵向来说,改革的成功、现代化的实现,有赖于对既定的传统价值体系进行认真的改造整合,形成具有现代素质和中国特点的新型价值体系。目前改革所遇到的最强大的阻力,便是来自这个远未彻底改造转型的传统价值体系,正是它在影响着整个民族和社会的心理承受力。所以,剖析一下历史形成的传统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中,传统道德教育受到前所未有的撼动,并因此出现了断裂,陷入困境。在此背景下,作为近代中国道德教育的主要载体——修身科应运而生。从臣民的教化到国民的培养,从个人私德的修炼到国民品性的完善,从传统的教化灌输到学生本位的课程教育,在修身科的这一历史嬗变中,传统德育的教学目标、内容及方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但传统德育的近代转型却未彻底实现,因此在国民塑造上也仅是缺位的启蒙。  相似文献   

6.
<正> 近代中国处于前所未有的时代巨变之中.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初,洋务新政、戊戌新政和清末新政相继出台.对于这三次新政,史学界褒贬不一.尤其对洋务新政和清末新政的评价,或说成是反动的运动,或把它们同戊戌新政并列为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都未免失之偏颇,难以令人信服.本文试就这三次新政的发生原因、  相似文献   

7.
近代幼儿教育社会背景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学术》2007,(4)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结构开始改变,进入了近代社会。面对国门被强迫打开后变化的形势,封建传统教育已经难以承担起维护阶级统治的重担,开始了艰难的改革。1904年,清政府颁布了《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第一次以国家学制的形式将学前教育机构的名称确定了下来,同时也标志着中国传统幼儿教育的近代转型。由此次看来,中国近代幼儿教育的产生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变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围绕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两大任务提出了哪些思想、观念和主张,这些思想、观念和主张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社会产生过哪些影响,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逻辑起点是嘉道年间而非1840年鸦片战争,因为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思潮使中国传统思想具备了向近代转型的可能性,而发生于此时的鸦片战争,又给经世思潮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使这种可能性成为了现实性.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是由来自传统社会、传统思想的内部因素和来自西方文明冲击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9.
陶澍是中国古代向近代转型过程中来自湖南影响全国的经世派重要人物。其经世思想的影响和地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集经世实学和经世事功于一身,倡实学、行实政、求实效,成为当时经世派的领袖;第二,从水利、漕运、盐政入手改革,开发两江地区,裕国安民,通商除害,垂百年之利;第三,举新革腐,便民利商,是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者;第四,惩治不法官吏与重用人才并举,成为整治吏治、注重人才的典范。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清朝政府对蒙古地区的统治明显“松动”,开始放弃传统的封禁政策,实行较为开明的移民实边政策和新政。对于清廷这种引人注目的政策变化,若干年来专家多有著述。然而,大都把这两项不同的政策看作是密不可分的同一问题,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以致形成移民实边就是新政的具体化,新政的主要内容即是移民实边这样的错误观点。新政是发生在近代蒙古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用移民实边取代对它的研究,就很难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容易抹煞或低估新政所产生的深远社会影响。本文不揣浅陋,专门就蒙古的新政作一粗略论述,并附带对新政,移民实边问题进行比较,以示区别。  相似文献   

11.
从管制发展史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变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西方管制的实践和理论发展脉络为线索,通过分析近几百年来自然垄断产业管制改革的主要经验以及理论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政府管制和市场竞争关系的演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要提高高校共外资料室书刊资料的利用率 ,需精选书刊资料 ,按国家标准分类、编目 ,并编制专题目录等 ,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为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崔瑞萍 《晋阳学刊》2011,(4):130-133
汉代碑铭文兴盛,是当时盛行的各文类中的显学,历来受到研究者的重视。但是,汉代碑铭序文中出现的大量变体、破体现象,却一直没有在文学研究中得到应有的关注。其主要表现是:碑诔文体功能的接近引发以诔文笔法作序;非事功化带来的志怪传奇体渗入;碑铭形制变化影响——碑传文私人化增强,叙述方式由单一描述加入对话;文人的逞才显能心理使赋体、诗歌体流入序文。  相似文献   

15.
期刊是靠特色存在的,拥有特色是期刊成熟的重要标志。期刊的特色意识在于锁定读者市场,体现自己的思想和价值导向,为读者提供独到内容的刊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文体革命不仅直接导致了文体的生成 ,还间接影响着文体的形态甚至文体的价值。文体革命通常不是纯粹的文体内部的变革 ,总是与人和社会休戚相关。散文诗是诗与散文异质同构的新的抒情性文体。散文诗文体从无到有 ,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过程和人类追求自由的发展进程大约同步 ,是人类社会和艺术世界自由发展的结果 ,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散文诗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与人追求自由的天性和社会追求自由的本性有关 ,还与艺术自身具有的革命潜能引发的文体革命相关。因此与诗 ,特别是与抒情诗相比 ,散文诗具有更自由的文体形态和更偏向于社会价值的文体特征。研究散文诗的文体起源与价值 ,有助于理解文体革命的真正原因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英华 《北方论丛》2003,4(1):24-26
对于国情的认识对党的方针政策的制定起着决定性作用。翻开中国共产党八十年的历史我们不难看到,正确认识国情是党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党史上的重大失误又都与对国情的错误认识有重要关系。总结这些历史经验,深刻理解我国现今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适时调整政策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执政组织文化是政党政治条件下执政党与国家机关以及社会组织互动关系中形成的一种体系文化.执政组织文化鲜明的政治性和使命性的文化特质,是构成执政组织文化价值的核心要素,而文化内涵是文化价值的重要变量,发展文化内涵,保持文化的先进性,是提升文化价值的关键.执政环境和执政使命变化后,需要进一步加强执政文化内涵建设,增加新的文化元素.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组织文化建设中,急需再造学习文化、发展创新文化、重塑服务文化,以进一步提升组织文化价值.增强组织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媒体担负着重要责任,媒体是公民认同和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媒体及其工作者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贯穿到宣传报道之中,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