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营管理者》2014,(6):20-20
今年年初,我的《今年中国房价下跌是大概率事件》一文遭到了很多人的嘲弄。在文章中,我指出:“从目前的市场表现看,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中国房地产的预期很可能逆转,并导致整体房地产市场疲软,房价下跌。”对于刚刚经历了中国房地产市场化以来最疯狂的2013年的中国人而言,要让他们相信危险在逐渐来临的确很难。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GDP高速增长、物质财富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三农”问题、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以及环保、治安等问题接踵而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幸福”这个词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困惑。2004年底山东省统计局“你对生活满意吗”的调查结果让人心酸:只有23%的居民感到生活状况比5年前提高了。2004年6月,国内一家专业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通过对6大城市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城市的人不比经济落后的城市的人更幸福,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不感到幸福,仅有10%的被调查者的幸福感较高。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二者之间的关系非…  相似文献   

3.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 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价同比再升12. 5个百分点,35个大中城市有34个城市房价还在涨。面对“狂飙”的房价,人们不禁要问:究竟是什么助推了房价节节高涨?  相似文献   

4.
遏制民怨沸腾的房价飞涨问题,再次在国家层面得到明确而坚定的回应,又让人抱一回“热火罐”。走势如何,还待观察。  相似文献   

5.
购房福音     
张婷这次舒心地笑了,她终于等来了房价下降的消息。张婷,大学毕业后在一直工作于北京,迄今为止已经5年,高昂的房价—直让她找不到家的感觉,不过这次她并不急于出手,在她看来房价还将继续下跌。张婷的想法其实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尽管,北京华远地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任志强坚称,房价下跌只是暂时的、局部的,长远来看,房价不会跌。不过这一次似乎相信他的人很少。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与发展研究室主任王小广就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已持续超过十年繁荣,这是全球任何国家从来没有过的,房地产市场调整的拐点已经越来越近。独立经济学家谢国忠甚至断言,2008年或2009年,中国房价将进入谷底。  相似文献   

6.
那些事     
《领导决策信息》2013,(19):16-16
“副市长签字”能让高企的房价“降火”? ——近日,为防止房价过快增长,经北京住建委的审批的预售证,还需要新添一道“关卡”,提交至市长办公室,由分管副市长陈刚审批划钩后才能最终确定能否给批。京房价需副市长签字这一房价调控政策能否对房地产过热的势头和高居不下的房价起到作用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相似文献   

7.
排出“中国企业管理黑榜”,没有故意去揭“伤疤”的意思。“黑榜”,上面是一个个名单,也是一个个故事。但它不仅仅是出问题的企业的简单罗列。看着企业管理“黑榜”上的名单,心情未免有点沉重。托普、三九、德隆、健力宝、伊利、长虹、创维等叱咤风云的知名企业、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以至榜上有名。虽然从某种角度上讲,上了企业管理“黑榜”也没什么可怕的,一个企业或一个人难免有起伏、挫折,有成就有败,但是,2004年确实让关心中国企业成长的人看得心惊肉跳,有人甚至把2004年称为中国企业家的“灾年”——10年来中国企业家出事最多的一年。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可是出事的中国企业却越来越多,到底怎么了?就像2004年体育上的一个鲜明反差:雅典奥运会上中国运动健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优异成绩,而中国足球则滑入低谷——中国男女国家足球队的槽糕战绩和混乱得差不多没救的中超联赛。  相似文献   

8.
《经营管理者》2008,(7):11-11
<正>最近总有一些媒体朋友打电话问我,不少房地产学术界的人"托市"严重,甚至有人发出耸人听闻的言论,说什么"国内房价下跌将对中国的经济带来巨大的灾难"。当房价下跌触及到这些少数人的利益之时,总是会有人出来以公众利益为幌子挟持政府要改变目前的房地产市场政策。当早几年特别是去年房价快速飙升,绝大多数民众远离房地产市场时,他们没站出来说会影响中国经济,相反的是还在  相似文献   

9.
《决策导刊》2005,(11):1-1
中国“十五”计划即将全面胜利完成,“十一五”迎面走来。五年里,催人振奋的五大关键词,描绘出一幅中国人民建设伟大祖国的恢弘画卷,激励着我们阔步跨入“十一五”。  相似文献   

10.
《经理人》2005,(3)
才市春天悄悄来临对于职场人士来讲,春节大假的来临让人欢喜让人忧。不少经理人年前辞职了,或成功跳槽或在家休息,只为年后有个好开端。然而,当时正临职场淡季,怎样才能成功找到下一个目标,哪类人才最受市场追捧?套用那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大假过后,才市开始回暖,职场的春天正在悄悄来临。广州高端保险业经理稀缺从2004年12月11日起,外资保险机构在中国开设分支机构将不受地域和数量的限制,从此,中国快速增长的国内保险市场开始对外资全面开放。外资寿险公司可以提供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场面引发了学术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警觉和担心,他们认为房地产领域已经出现了明显的“泡沫”现象。其实,经济起飞阶段需要房地产业超前发展,况且中国房地产业并不处于过剩经济状态。对于商品房空置要区分摩擦空置与市场空置两种情况。从房价收入比来看目前的房价水平也是合理的。所以,房地产业“虚火”过旺是误诊。另外“家家有房”的舆论引导是不符合实际和国际惯例的。  相似文献   

12.
《决策探索》2005,(1):60-61
2004年,中国经济可圈可点。人民币升值的讨论从年初持续到年末,央行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宣布加息,从4月“黑色拐点”开始的汽车价格的一路狂跌,无不在这一年的经济画卷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2005年刚刚到来之际,车价、房价将如何变动.未来的经济生活将会发生哪些变化,2005年的财经生活里将有哪些悬念,通过各界人士的观察和争论和你自己的细心体会.相信各种悬念都将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3.
杨俊杰 《经理人》2005,(11):2-2
10月12日9:00至17日4:33,共计115小时33分钟,“神六”飞天之举唤起的多种情绪刺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这是一种大家都乐意被感染的“病毒”.记住这个时刻吧!此次“神六”飞天比2003年“神五”飞天时更让人振奋。有人赞叹说:这是一个最激动人心的时代!确实,神舟飞船、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政治相对稳定、社会急剧变革、互联网第二轮高潮……,所有这一切,都让人有诸多遐想并振奋不已。但是事物总有两面性,在欣欣向荣的背后,却埋藏着众多的“地雷”,如  相似文献   

14.
专家解读     
中国经济“硬着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近日在“中国长三角战略发展与企业机遇论坛”上提出,中国政府将2004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调整为7%左右,并不意味着“硬着陆”。陈东琪称,200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三个“十年周期”的第三年,处于上升阶段,在经过前两年连续加  相似文献   

15.
陈芳  徐寿松 《科学咨询》2005,(11):44-45
短短一年间,一套54万元的房子能上蹿到86万元,利润率高达60%.这样的"爆炸式增值",在2003至2004年的上海楼市,是件寻常事. 近年来,全国各大中城市房价持续上涨.国家统计局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房价涨幅达14.4%,比上年提高10.6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房价同比再升12.5个百分点,35个大中城市有34个城市房价还在涨.  相似文献   

16.
晨星 《决策探索》2006,(1):24-25
正如《一个农业大省的工业化脚步》文中引用河南省政协一位官员的话所说——“从来没有一个省份像河南一样被如此的群体性鄙视”,作为一位河南人,编者深有体会,然而,看到《21世纪经济报道》所刊载的几篇关于河南的专题报道,足以让不曾振奋的河南人也振奋起来。什么“河南人怎么了”,什么“贫穷”,什么“落后”,统统抛弃。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河南,支持河南,特选载该专题中的两篇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7.
发轫于东海之滨宁波的“限价商品房”,成为继“经济适用房”之后,中国楼市中越来越响亮的一个名词。但限价商品房要达到政府“有利于房价保持平稳发展,抑制房价过快上扬,解决中等收入市民的居住问题”的目标并不容易,搞不好它又要重蹈经济适用房的覆辙,成为中看不中用的“政绩工程”。  相似文献   

18.
抑制房价过快上涨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评价及建议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当前,从2004年开始实施的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对于控制投资规模过快增长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一些房地产热点市场依然存在着房价上涨过快的压力(如长三角一些城市从2003年进入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阶段,房价上涨迅速,不论是上涨幅度还是平均房价都达到历史上最高水平。有些市中心的楼盘短短一两年内,增幅达到1倍以上),需要各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综合发力,才能收到成效。(一)宏观调控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1.金融政策。严控信贷政策。2004年,人民银行继121号文件后,又出台了提高商业银行准备金和开发企业资本金比例以及严控信贷规模等“严控贷款”的调…  相似文献   

19.
在房价这件事上,国家似乎有点左右为难,房价变成“热得快”,老百姓不愿意,可如果房价朝下跌,GDP又怎么办?银行愿意吗?GDP再跌,就业岂不更惨?GDP每跌1个点,就会有800万人失去工作,受伤的还是老百姓。于是2010年:中国的房价是涨是跌?就变成了一个难以解开的斯芬克斯之谜。  相似文献   

20.
刘华  刘洪 《领导文萃》2011,(5):122-125
在很多人看来:税制不同、体制不同、国情不同,单纯比较房价,或者比较房价收入比是不合适的。的确这样,拿仅仅发展了几十年的中国和发展了百余年的发达国家比,确实对中国不公平。 但是生活在同一个星球,为什么房价会成为我们沉重的负担,而对另外一些国家的人来说,却是云淡风轻?我们总要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找找差距,学学经验,不要让高房价成为中国一代乃至几代人的心头之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