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豚微咨询     
史永翔 《经理人》2015,(2):10-11
郑志武提问:如何克服棘手库存难题?我们公司是做注塑玩具的,有时候比较流行、时尚的产品,打广告的时候销售很好,广告期过了就滞销压货。我们2006年到2008年的很多库存产品,现在压了很多年,丢掉财务又舍不得,不丢掉又占库存,增加了成本。在前两年没有做销售目标考核或者利润考核的时候,公司库存还是不大的,做了销售考核以后,一个仓库分为了五个仓库,以满足五大销售部门需求,结果导致库存剧增。这种棘手的库存问题有没有办法解决?郑志武长沙智源玩具有限公司总经理  相似文献   

2.
游劝荣 《领导文萃》2014,(14):13-14
正义,其实也不是非常杂的东西。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更多的是从分配的意义上使用的。一个人得到了他应得到的东西,就是正义,否则就是非正义:一个人没有得到他不应该得到的东西,就是正义,否则就是非正义。当一个人没有得蛰他应当得到的东西,或者当个人得到了他不应当得到的西,亦即出现了不正义的情的时候,社会就要出来进行预,  相似文献   

3.
缪前明 《经理人》2006,(5):35-36,38
面对有权有势的“营销副总”们,企业也有不少苦衷“曾经有个营销副总被某机构评了个大奖。但这位营销副总最后没敢上台领奖。因为行内人都知道他不规范的行为太多,一旦领了奖,出了名,那就是  相似文献   

4.
薛韬 《经营管理者》1995,(12):35-36
<正>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不少企业在市场营销中得心应手,屡获胜利,从中创出了不少怪招,顺利打开国内外市场,其中奥秘不乏启迪。 一、不把营销当买卖,偏把营销当战略 以生产燕舞收录机名闻遐迩的盐城无线电总厂.营销总量多年来一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其中一个重要的奥秘,就是始终把营销当作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  相似文献   

5.
小幽默5则     
《领导文萃》2008,(3):118-118
结了婚的人"当一个人错了就认错的时候,他是个聪明人,但是当一个人对了也认错的时候……"演说家还没有说完,"他就是一个结了婚的人!"听众中,一个怨愤的声音说道。  相似文献   

6.
读来读往     
《经理人》2009,(9)
作为出口导向型的中国企业,就算没有金融危机,抓内需也应该是其重要的一个项目。转战内需说到底就是开发、生产中国人喜欢的商品。具体究竟怎么做?要充分考虑中国人民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生产国内消费者喜欢的产品,迎合内需要求;要充分熟悉国内流通渠道和营销模式,找准适合国内市场的营销渠道。对内需领域不熟悉的出口导向型企业,一方面必须向那些长期致力于内需的企业取经,一方面要有作持久战的准备。  相似文献   

7.
库存管理已经渐渐成为企业所关心的问题,因为大部分的制造业企业都已经遇到一个瓶颈,那就是库存管理方面的困扰。为了保险起见,企业通常都是保证库存的充足量,防止原料供应不足,或者产品供应不上。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供应不足的威胁,但是,这也会导致库存积压的问题。柠檬酸生产过程中,就充分暴露出库存管理的瓶颈,原材料的季节性供应,使企业生产形成原材料的库存,产品市场的超饱和状态,又一次形成产品积压,这些问题对于大多数制造企业来说,都是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预测信息不准确,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传入和更新,企业就难以作出客观的判断,从而导致库存积压的问题一直难以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8.
海豚微咨询     
佟景国 《经理人》2013,(6):10-10
海豚会会员周程提问:上司喜欢大权独揽,怎么办?我是一名市场总监,直接上司是公司分管营销的副总裁。年初上任以来,我发现副总几乎是大权独揽,上半年的好几个营销项目本该是由市场总监来具体运作的,但副总一直不放手,从高层定下执行方案后,几乎是事无巨细,亲力亲为。作为市场总监,我没法参与决策过程,重要的执行工作也不多。营销副总大权独揽,市场总监的位置有被边缘化的趋势,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9.
河之洲     
<正>元规则与生存之道职场之中,虽然有许多潜规则,但是如果你完全不懂,或是不理潜规则,是不是就混不下去呢?也不尽然。我认识的一位大姐,圈子里公认她"是一个完全没有情商的人"。她不善交际,不喜欢应酬,甚至不懂基本的人情世故。谁是谁的派系、谁跟谁关系暧昧这一类的八卦她当然是一概不知。就是这样一个人,现在已经是公司主抓业务的副总了。  相似文献   

10.
企业中最令CEO头疼的一件事,是营销副总的任用及其替代者的培养或者招聘,查阅一下众多猎头信息,就会轻易看到相关岗位的觅才接连不断,长年都有公司在招聘。企业中常见的人才危机也是营销人才的危机:老板与营销副总产生激烈的冲突;营销骨干出走;营销团队哗变;竞争对手恶意挖角……,无不令人瞠目结舌。另一方面,即便是你的产品、服务都很好,可是在营销上出现  相似文献   

11.
一般说来,中国的那些荣退老板也都会牢牢把握住财务和人事任命这两大权力要害而把其余的权力下放。如此说来,"副总"倒也"副"得在理。这样的副总通常对业务都有最高的决策权,在他不犯错误之前老板也不会轻易干预。但是不是这样有权有势的副总就一定好当呢?那也未必,名不正则言不顺,即便是"常务副总"或是"执行副总裁"也终究不是总裁。钱钟书在《围城》上讲到副教授与教授的区别的时候,打了一个比方:通常丫头升到妾是容易的,但妾要扶正做夫人却是难的。这个比喻很适合形容副总和老板之间的关系。所谓掌权副总,再有权有势,如果不抱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态度,终究会成为老板犯错误的替死鬼。  相似文献   

12.
“地位最高,待遇最好,势力最大”,是人们对营销副总的普遍印象在风光的背后,营销副总们面临着复杂的考验:业绩不佳、功高震主、空降失败、替罪羊、无法适应企业的长大、无法适应新的老板、内部政治斗争、CEO与营销副总的信任关系很难建立、授权不充分、监督不力……并且这些问题永远没有标准答案。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直言不讳更难,也没有什么比阿谀奉承更容易的了。直言不讳,即使其中只有百分之一的音调是虚假的,那么立刻就会产生不和谐,随之而来的是争吵。而阿谀奉承,即使从头至尾全部音  相似文献   

14.
黄志猛 《经理人》2007,(5):110-110
深圳一家小型制造企业的总裁郭林脸上总算有了笑容——公司业绩经过近三年的徘徊不前、换了四任营销副总后,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郭林的前两任营销副总,是通过报纸、网站招聘来的,不到一年,就因业绩不佳而离职。这次郭林瞄准了同行业一家跨国公司中业绩名列前茅的销售经理,以高薪和股份为代价,将其挖了过来,负责公司的整体营销业务。  相似文献   

15.
马洪波 《决策探索》2007,(23):91-92
经济学中有许多概念不仅有利于经营企业,而且对于认识人生是有益的.沉没成本这个概念就是其中之一. 当一项业已发生的成本,无论如何努力也无法收回的时候,这种成本就构成了沉没成本.面对这种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明智的投资者会视其为没有发生.  相似文献   

16.
一个没有完整工业能力的国家不配称为大国;如果没有完整先进的军事工业能力,也不配称为一个强国。如果不懂得利用这种能力并持续给予高度重视,那就是一个愚蠢的国家。无论受到何种评价,胜利者往往是善于吸取上次战争经验的一方。当我们从军事的角度来审视美国军队这个全世界最庞大、最高效的战争机器时,不应该仅在他发动的时候才发出惊叹和给与关注。  相似文献   

17.
罗成 《管理科学文摘》2010,(29):124-124
电力营销是供电企业核心业务,应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供电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应服从和服务于电力营销.电力营销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公司自身公司效益.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供电企业的市场化步伐将会加快,每个供电企业都面临如何树立形象、开拓市场、 创造效益的新课题,制定适应市场的营销管理策略也就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正>职场是江湖,我们其实都是江湖人。六年前,当25岁的我开始做管理的时候,第一次召集全体员工开会,才发觉最小的员工也比我大两岁,而中层以上的管理人员,最小的也大我5岁。开会时,觉得有的眼神很异样,会场纪律也不是很好。我的直觉立即告诉我,只要是踏入职场,应该就没有年龄的分别——我必须首先稳住我的心理防线。因为搞营销的人,精气神都集中在睑上和肢体语言上,稍有怯场,别人就会看出,你实际上就已经成了精神上的输家。我坚持字正腔圆地开完了会,下来就开始思考对策。当时,我负责整个公司的营销工作,主抓销售业绩,每天的电话和汇报都让你分秒不得安宁,整个人都像上紧了发条。在人员的管理上出现了不好的势头,就必须及早化解,不然工作一忙起来,就更没有时间解决,就会积累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在风险质检行为下需求与生产率具有模糊属性的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生产-库存问题。在假设制造商生产的产品存在质量缺陷,零售商在质检过程中存在质检风险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需求模糊下的生产-库存总成本模型,需求与生产率模糊下的总成本模型,运用符号距离法进行了逆模糊化处理,将模糊化的生产-库存总成本转化为确定性成本。证明了两类情形下的总成本均是关于最优订购量与最优缺货量的联合凸函数。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期望缺陷率的增加,最优订购量增加,最优缺货量减少,最优成本增加,且最优成本增加的速度越来越快。一类质检风险增大引起总成本增加,二类质检风险增大引起总成本减少。最优订购策略对质检一类风险敏感,对质检二类风险不敏感。  相似文献   

20.
全京华 《科学咨询》2003,(17):24-24
通过对公司离职员工的访谈,我们总结出当员工认为自己在企业中的个人发展"停顿"的时候更不容易被激励,而更倾向于选择跳槽.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企业中很多职位处于与某某人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企业的风险也就已经暗藏其中了.怎样让员工在企业内部就能有效流动起来,形成"活水"呢?岗位轮换是其中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