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如果说公司是一条船,那么员工无疑就是船员了。这条船是满载而归还是触礁沉没,取决于船员是否同心协力、同舟共济。由此可见,员工对公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员工的成长不是天生的,需要公司的栽培。很多老板不愿意花大量的时间和金钱培训,因为他们都有一个顾虑:我辛苦培养起来的员工最后跳槽了怎么办?其实刚好相反。当一名员工和企业共同经历风雨、共同成长时,他还会离开吗?  相似文献   

2.
徐风云 《经理人》2012,(11):106-107
有战斗力的、不断进取的营销队伍,是中小民企向前发展的关键最近和一位民企老板聊天,他抱怨,自己的企业这几年停滞在一两个亿,不管怎么努力,还是发展不起来。让他困扰的还有:许多老员工一到三十来岁,经常就不愿意加班了,特别是做销售的员工,在企业干久了,觉得自己跟老板一起打拼过来的,做多做少反正老板也不敢把自己怎么样,开始嫌苦嫌累。有时候出差也  相似文献   

3.
在大多数老板心里,自己既担负着引领公司发展的重任,还要保证公司所有员工都有饭吃、有钱赚,绝对是一个好老板,在某种意义上,自己还是员工的救世主,为他们解决了生存难题. 这些老板或多或少有这样的自我意识:我给了下属钱赚,所以怎样要求他们给我做事都是理所当然.或者我作为老板,每天兢兢业业早出晚归,下属加一点班也很正常.更有人认为,经不起折腾的员工都不是好员工,等等. 但员工心里可不这么想,几乎没有人打心眼儿里喜欢加班,也没多少人喜欢在别人的手下做事,更没有多少人喜欢接受折腾,在一些员工心里,自己老板简直就是个自大狂、吝啬鬼,甚至是个"混蛋".  相似文献   

4.
《经理人》2015,(2):92-95
随着公司的发展,新员工的不断加入,同老板一起创业的伙伴们的工作积极性大不如以前,彼此间说话不再像以前那样推心置腹,甚至有的老员工还排斥新员工,挫伤新员工的工作热情。怎样重新激发这些创业伙伴的积极性?本人是一家咨询公司的老板,刚开始创业时,员工主要是我过去就职企业的一些下属和同事。在咨询行业,创业很艰难,竞争很残酷,但创业之初,大家都能齐心协力,为公司的发展积极出谋划策。有时,我的工作压力特别大,容易对这些创业同伴们发脾气,这个时候,大家都很理解我,也不和我  相似文献   

5.
张生是从海外归来创业成功的老板,在美国的时候学习了一种以EVA经济增加值为基础的管理体系.他还专程前往实施了EVA管理体系的公司考察,的确,这种EVA的治理体系能够让下属主管乃至员工也能够像老板一样思维和行为,而且效益大多有较大的提高.但他在自己的企业中,却无法推行EVA体系,因为他的员工们无论从观念上还是从经验上都是EVA的细胞,一事当前,员工总是以他们过去的观念和经验去处理.他现在明白,仅仅把EVA的几个概念和计算公式传播下去远远不够,还需要一些策略的方法.但他却还不了解什么策略和方法,可以让员工们接受和实行EVA.你是否也希望下属主管乃至员工也能够像你(老板)一样思维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正>上陈下不达,下陈上不达,是许多公司常见的现象。这种现象就像一列火车,其火车头和后面的火车箱脱节一样。老板想的是一套,员工做的是另一套,结果做出来的成绩根本就不是老板所想的那一回事。当中的原因可以由几个方面来看:  相似文献   

7.
乐子 《经营管理者》2014,(7):109-109
员工时代时,应该都经历过做会议记录,整理资料,跑腿买咖啡,周末加班的日子.实在是被压榨的苦了,就背着老板抱怨抱怨,发发小牢骚,或者想象一下自己去划伤老板豪车以后老板心疼的表情.应该不会有人因为对工作对老板的不满而动了杀心吧,为了出口气,把自己弄进监狱蹲着,搞不好还要偿命的赔本买卖应该没人会做吧.可是本期推荐影片《Horrible Bosses》(恶老板)里这三个人就会,这三位好朋友面临着相似的窘境,又都对各自的老板怀有不小的怨气,想要对老板进行报复,最后三人一合计,决定制定一套相互杀掉对方老板的周密计划.  相似文献   

8.
<正>办公室里太多令人不愉快的事,是因为老板和员工都把看不惯对方的想法闷在心里,让不满情绪直逼爆发的临界点。办公室里潜藏了太多令人感到不愉快的事,甚至偶尔还会发生一些很令人烦恼的事情,而之所以会有这些事情,主要还是因为老板和员工似乎都认为太直接坦白地把话说开,好像有点不是很恰当,于是都把看不惯对方的想法闷在心里,让不满情绪直逼爆发的临界点。  相似文献   

9.
一私营企业的业主,听说一位打工青年的父亲病重,不敢回家看望,生怕被老板炒了鱿鱼,便亲自用小车专程将其“押”送回家,看望其生病的父亲,并留下3000元慰问金。那位小青年激动得热泪盈眶“:老板这么把我当人看,我不为企业卖命干,良心都被狗吃了”而另一企业则相反。说的是广东虎门胜美达机电公司有3800多名员工,其中女工超过3000人,工厂规定,每个员工每天只能上3次厕所,逼得一些员工尿裤子。员工们气愤地说:“企业简直不把我们当人看,而是当牛使”两家企业,两种对待员工的不同态度,必然也带来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青岛港务局的领导们认为,企…  相似文献   

10.
同事混水摸鱼而加重工作的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比较年轻的员工身上,因为他们通常比较不会变通,所以 很容易就被爱混水摸鱼的老同事欺负。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但如果你身为下手,却不敢向上手催讨,就表示你没有责任感,到头来, 工作没有完成,老板还是会责怪你。 订出时间表,不断跟催。其实人有一种惯性,如果你一直提醒他,他就会把你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如果你不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60年代,英国的餐饮业进入了空前繁荣期,在莱斯特大学旁边,有个名叫杰·贝尔蒙的中年人也经营起了一家小小的餐馆,希望能在这个繁荣的餐饮业中分得一杯羹. 有一天,一位中国留学生来到这家餐馆里打工,他留意到老板贝尔蒙为餐馆员工制定了一条又一条的守则和一套又一套的处罚措施,这个中国小伙子一问才知道,原来餐馆的员工们工作都不是很积极,而且还经常有迟到早退的现象,有时候甚至连工作都没有做完就悄悄溜回家了.  相似文献   

12.
佚名 《秘书之友》2009,(12):42-42
任务与结果的差别,是很多企业的“心病”:有时候并不是员工不尽力,大家似乎都在努力工作,企业却得不到满意结果,导致销售下降,质量波动,人心浮动,没有业绩。同样,这也是员工们的疑惑:我这么努力工作,“圆满”地完成了任务,为什么老板还是不满意?  相似文献   

13.
随遇而饮     
朱文科 《经营管理者》2008,(11):122-122
周末,陪友人去买沙发.逛了好几家家具店,每去一家,老板不忘招呼坐坐,倒杯纯净水,无论热冷,我们都一饮而尽,绝不辜负老板好意.来到第六家的时候,这个老板格外热心,特地为我们泡茶.他自称是广东人,来这个城市三年了,对泡茶很内行,煮水、热杯,冲泡……纯熟无比.很快,一杯茶送到了我们面前,一闻,真香呢.我不顾茶烫,一口喝下,畦,真如琼浆玉液一般,一股香气从舌尖直达头顶,全身毛孔都张开了,走路的疲劳顿时去了几分.我惊问老板是伺茶,老板笑日:普通的铁观音而已.我不相信,老板拿出包装盒给我看,果然是一般的铁观音.  相似文献   

14.
<正>同事混水摸鱼而加重工作的情况,特别容易发生在比较年轻的员工身上,因为他们通常比较不会变通,所以 很容易就被爱混水摸鱼的老同事欺负。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范围,但如果你身为下手,却不敢向上手催讨,就表示你没有责任感,到头来, 工作没有完成,老板还是会责怪你。 订出时间表,不断跟催。其实人有一种惯性,如果你一直提醒他,他就会把你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如果你不  相似文献   

15.
正劳累过度。没有什么比让员工劳累过度更能提高员工离职率的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没有得到认同和酬劳。我们很容易低估简单的口头鼓励所能发挥的作用,尤其是对那些能够自我激励的顶级员工。没有得到尊重。根本不在乎员工感受的老板很容易使员工流失。管理者不兑现承诺。做出承诺将管理者放在了兑现承诺和引起离职的分界线上。  相似文献   

16.
李国威 《领导文萃》2013,(19):117-118
抛开前呼后拥的假象,领导其实很孤独。我以前所在的公司早期,IT部门就是老板和秘书两个人,中午我们都愿意找秘书一起吃饭,可是秘书总说:"要叫上我老板,要不然他会饿着还说不饿。"老板是外籍华人,我们的话题常听不懂,就闷头吃饭,有时跟着傻笑。到了高层,领导的午饭时间孤独就特别明显。像我们这么大  相似文献   

17.
<正> 当前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即企业老板越来越强调人性化的管理和激励机制的实施,试图达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目的,但实际反馈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很多企业老板抱怨,员工受到激励后的表现并没有达到他们的期望,甚至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冲突依然频繁发生。那么到底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冲突呢?  相似文献   

18.
曾立平 《经理人》2007,(6):32-33
1亿~2亿 突出问题:1.老板就像企业的大业务员,沉缅业务及日常管理,战略思维欠缺,企业向上突破艰难。2.流程繁杂,工作效率低下,内部管理简单粗放。3.短期效应导向,不舍得在员工培训和人才培养及人才储备方面增加投入。4.对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认识不清。5.企业的创造和变革能力弱。  相似文献   

19.
《领导科学》2015,(10):60-61
秘诀一:摸透老板的心思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想得到老板的信任和器重,你必须先摸透老板的心思。一般来说,老板青睐能为企业创造利益的员工,不欢迎耍小聪明的员工。秘诀二:比老板更积极主动积极主动,是迈向成功的关键,老板通常青睐那些工作能动性强的员工。因此,你必须自动自发,以  相似文献   

20.
某年,一个华为新员工,写了一封“万言书”,提出了很多经营策略的建议。任老板看了以后,批示: “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又某年,另一个华为新员工,给任老板写了一封题为《千里奔华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