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超市货架上五光十色的食物包装上面的文字说明,有多少真实的信息?有多少水分?有多少虽然合法却不可信的描述?我们在购物之前,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标签上的“障眼术”。  相似文献   

2.
《阅读与作文》2009,(7):52-56
“现实总是留给想象极大的空间” ——约翰列侬 多少次我们曾坚定地对自己说“从现在开始我要活得更有规划,更有成就”?或者从明天起开始减肥?或者开始努力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3.
时尚慢生活     
李凡 《社区》2012,(23):64-64
最近常被问。“买车了吗?”我点点头。“什么牌子?多少钱?”对方立刻坐直,身体前倾。“凤凰。340元。”“自行车呀?”失笑,坐回原样。“自行车不是车吗?”“是的是的。”问者有的大度地笑,有的则反问我,“有房有车的车难道是自行车?”  相似文献   

4.
2006窜红手册     
搜罗一下,2006年度有多少种蹿红方式?有多少个在某段时间内让你流连忘返。但过后就如嚼过的口香糖一样不想再见的人? 这是个疯抢眼球的时代,玩的就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相似文献   

5.
在这个社会上,有一道光芒格外耀眼,那便是名人。名人离我们很近,看一看,他们几乎天天活跃在我们眼前;名人又离我们很远,想一想,他们的生活我们又了解多少。怎样才能写好“名人”类话题呢?老师教你三招。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上,可以说我既没有受教于多少“洋”教员,也从未喝过“洋”墨水。中国学英语的人千千万万,究竟有多少人能喝“洋”墨水,在“洋”环境里泡出来呢?难道大多数人不是都像我这样土生土长,靠自己奋斗吗?如果说我还有所成就,可能更多的是得益于自学。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依据作者的书面语言,由学生通过朗读、默读等形式,理解文章中的字词、句段,进而辨别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思想,赏析作者写作风格及表达技巧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但是,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我们扪心自问:学生有多少时间阅读?学生对阅读还有多少兴趣?学生能从阅读中找到快乐吗?  相似文献   

8.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这些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关于探索“路”的名言警句,曾经给了我们多少勇气与感动。  相似文献   

9.
船从海外来     
海那边,究竟有多少神秘的国度?又有着多少奇异的物产? 尽管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是所有人都与生俱来的,然而,“天下之中”、“天朝上国”的自豪与矜持,使炎黄子孙对异域的好奇仅仅停留在对海天尽头怅惘的凝视上,很少有人会扬帆远航去探寻波谲云诡的彼岸。绝大多数时间,  相似文献   

10.
数学考试结束后,甲问:“3乘以7等于多少?”乙答:“不知道,好像是35吧,你填的是多少?”甲答:“我想了好半天都想不出来,  相似文献   

11.
在农产品、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生活在世界大城市如纽约、莫斯科、北海道、香港等地的人们。怎样打理自己的生活?柴米油盐的涨价对徽观的家庭开支有着什么样的影响?年收入1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大城市家庭,与年收入10万美元的美国纽约家庭在消费方面有何区别?在日本大阪,一个普通大学毕业生的月薪能买多少个西红柿?多少根黄瓜?多少升汽油?…… 我们收集了世界5个城市普通家庭的开支情况,供涨价时代的人们参考、对比。  相似文献   

12.
“什么都涨了,就是书价不涨!”这是记者和许多出版人聊天时,听到的最多抱怨之一,而在出版界已经默契地形成了一个未公开的共识:2008年书价肯定要涨,只是多少的问题。也许,在享受了多年“低”书价的幸福时光之后,我们即将不得不接受书价上涨的事实.“生活用品、各种原材料价格都在上涨,书价为什么就不能涨?”这已经是不少出版人的心声了,图书涨价也许即将静悄悄地来临。  相似文献   

13.
一位朋友准备在沈阳开一家美食城,一段时间以来,他四处取经,不久前,他约我同去盘锦,据说那 有一家“桃源新村”值得拜访。出发前,我向几个盘锦人打听了一下这家“桃源新村”,他们升口同声:“桃源新村呀?到了盘锦,你打听谁谁都知道。”这天我们趋车前往盘锦,好信儿地在盘锦街头打听了几位当地人: “请问您知道‘桃源新村’吗?” “你问的是哪个‘桃源新村’呀?” “噢?有几家‘桃源新村’啊?” “你们是外地人吧?‘桃源新村’有好几家呢!在盘锦有谁不知道许老板的“桃源新村”! “我们要去总部。” “你们这么走……” 热心的盘锦人为我们指点了迷津,一路下来我们又打听了一些人,真是问谁谁知道。 说句不谦虚的话,上至五星级酒店下至乡村野店,我去过的饭店太多了,留在记忆中的又有几家呢?对这家路人皆知的“桃源新村”不免有些不服气。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08,(7):72-73
“丁零零……”清晨是谁把我们唤(huan)醒?“滴答滴答……”每天又是谁在提醒我们一寸光阴一寸金?是它——小闹钟!它不仅有别致的造型,还能准确地报时,我们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它。今天,我们就来写写小闹钟。  相似文献   

15.
调查之困惑     
我们发现,每次公关从业者在会面谈到调查时,有多少与会者,对“调查”一词就有多少定义。  相似文献   

16.
最近在印度一家著名的科研机构,我们询问了工程和科学专业的80名本科生有多少人想去美国读研或工作。若在10年前,几乎教室里的每个人都会举手;而现在,却没有人举手了。他们发问:“在印度有各种的机会,为什么要去美国呢?”  相似文献   

17.
当我们形容一个人读书很多学识渊博时,会很自然地用‘读书破万卷”这句话,意思是,万卷书都被翻破,足见读书之多。那么古人的“万卷’’究竞又该有多少书呢?  相似文献   

18.
当年.几位著名相声演员带着“大山”说相声,有一句台词“贵庚啦?”意思“您多大岁数啦?”这就出了笑话。过去问人年龄,常用“贵庚几何?”“青春几何?”“贵庚”仅表示“您的年龄”不含“多大”“多少”之意,怎么能问“您的年龄啦?”过去对年长者可问“高寿啦?”已约定俗成,问“贵庚啦”则不妥。相声不断重演.对此误已多年骨鲠在喉。  相似文献   

19.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广西大学即将迎来80华诞。在这段漫长的历史中,广西大学有过怎样的辉煌和坎坷?发生了多少鲜为人知的故事?又如何在悠悠岁月中孕育出“西大”精神?7月20日至29日,广西大学师生40余人沿着学校的迁学路线,踏上了寻访“西大”旧址、找寻“西大”成长之路的旅程。沿途经过梧州、桂林、柳州、贵州榕江等地,收集整理了一批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师生们受到了“知校、爱校、荣校”教育的同时,也为学校80华诞献上了一份厚礼。  相似文献   

20.
英语课刚上完,我就兴冲冲地跑到教室,刚好在分发计算器!我刚把计算器打开,刘一就跑过来,大声叫道:“注意,你身边有定时炸弹。”我吓了一跳,恨不得赶快逃跑。“定时炸弹在哪?在哪呀?我们会不会被炸死啊?”这时陈天怡笑眯眯地说:“不是炸弹,是计算器。”我的心这才平静下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