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孙敏  姜允芳 《城市观察》2015,(2):132-139
本文梳理了目前上海市郊野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规划探索,总结了城市郊野单元规划的内涵与主要内容,并就城市郊野单元规划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思考。  相似文献   

2.
近代公园是我国城市文化空间遗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产保护与更新改造是动态的过程,一方面要尽力保证历史园林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同时又要适应不同时代复杂多变的价值观及公众使用的需求。欧美对于历史公园的遗产保护与更新较为成熟,从保护组织、工作流程、规划导则到策略方法都有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通过深入分析英国伯肯海德公园(Birkenhead Park)和美国纽约晨曦公园(Morningside Park)遗产保护的一手史料与规划管理导则,梳理其具体的保护策略与更新改造要点,借以探讨中国近代公园如何进行遗产保护和更新改造,归纳总结理念思路并提出针对性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张颖  王振坡  杨楠 《城市》2016,(7):72-79
小城镇是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统筹的重要抓手,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平台。新形势下提高小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水平迫在眉睫。笔者通过梳理美国不同城市化阶段小城镇发展特征及演进规律,总结美国小城镇在规划、建设和管理3个方面的发展经验,反思我国小城镇发展面临的问题、机遇与挑战。从强调规划引领,突出协同化规划;把握建设规律,探索多元化建设;深化管理改革,注重信息化管理3个方面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
绿色交通规划是生态城市的基础。1990年代中期,德国展开了一系列生态新城项目,以探索绿色、生态与人性化的未来城市模式。本文在对中德两国城市交通安全、交通规划用地与法规框架比较的基础上,以德国慕尼黑里姆会展新城住区为案例,通过对该生态住区的公交系统、非机动交通规划和机动车交通控制与管理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总结德国生态住区的绿色交通规划与管理的成功经验,以期为推进我国建设人性化的生态开放住区,促进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与健康生活方式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许倩瑛  高相铎 《城市》2008,(8):30-34
目前.我国各大城市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纷纷确定了新城发展战略.掀起了新城规划的建设热潮。有关新城的研究也逐渐展开,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英、法等国外新城建设的综述和个案研究,探讨国外新城在开发模式、设计理念、政策指导等方面的建设经验及其对我国新城规划的借鉴价值。另一方面,是对国内新城规划建设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6.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作为大遗址保护的有效手段和方式,已走过了十年的探索与发展历程。本文通过不同种类公园的差异比较,解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功能定位;通过梳理103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含立项),分析其价值代表性、遗产完整性和国家示范性等3个基本特点;其后,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与建设实践中存在的建设时序、遗址复建、景观塑造、居民搬迁,以及价值阐释与展示中的阐释与展示关系、遗址博物馆展示等6方面问题展开讨论;最后,提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发展趋势中的几个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分别是重手段,轻研究;重建设,轻体验;重迎合,轻引导。  相似文献   

7.
《城市》2010,(8):79-79
据湖南省长沙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规划中的长沙市西湖公园以及全国首个水下城市,拟于2010年10月正式开工建设,4年~5年后,我国首个水下城市将“潜伏”在西湖公园内。  相似文献   

8.
李灵芝 《城市》2014,(1):58-61
正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推进,公园的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新的城市公园不断涌现老的公园也在逐步改造。当前,大港公园的园林景观和服务设施已明显不能满足市民的需求,根据公园现有条件和整体布局的需要对公园的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对园林景观及配套设施进行改造,使公园布局更合理、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景观更优美是此次改造设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城市公园是城市开放空间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营建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巴黎是为人们所熟知的具有高质量公共空间的城市,其城市公园的营建经验值得借鉴。贝西公园是巴黎1990年代新建的大型城市公园之一,该公园的建设对巴黎东部城区的活力复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在介绍公园历史和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贝西公园规划设计的思想及具体手法,通过对我国开放式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反思,总结了贝西公园对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卢道典  蔡喆 《城市观察》2012,(2):110-118
关于我国的城市规划管理权限一直存在"集中"与"放权"的讨论,并且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也存在差异。通过对全国部分城市的规划管理体制进行梳理,从市、区(县、市)两级分权视角总结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中的"垂直型"、"半垂直型"和"非垂直型"三种典型模式,分别以南京、北京和上海为案例分析三种规划管理体制典型模式的主要特点和事权划分,并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比较,最后提出我国城市规划管理体制改革的若干建议,包括将规划决策权"上收"与实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市—区—镇(街)"三级规划管理机构体系、整合市区两级规划部门内部机构设置形成"大处室"和"大科室"以及完善城市规划委员会制度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