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从昆明至南宁的滇桂间交通至迟在唐朝已经畅通。《新唐书·南诏传》及《资治通鉴》记载,乾符五年(878年),南诏遣使至邕州(南宁)通和,岭南节度使辛谠遣徐云虔使南诏,至善阐府(昆明)而还。《唐会要》卷99载,徐云虔出使曰:“(自邕州)凡水陆四十七程至善闸府。”《新唐书·西原蛮传》又载:“邕州节度使辛谠以从事徐云虔使南诏结和,赍美货啖二洞首领。”这里的“二洞”当指居住在左右江的黄洞、侬洞。该通道曾是唐朝、南诏互派使者的交通路线,也是大中、咸通年间南诏进扰邕州的行军路线。明人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广西南宁府》载:“唐时,左右江盖南蛮(南诏)入寇之道也。”《册府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唐书·北狄传》的研究可以看到在《晋书·北狄传》《隋书·北狄传》《旧唐书·北狄传》《新唐书·北狄传》中所记载的北狄都有所不同,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民族观;《新唐书·北狄传》继承了《史记》对民族进行识别的历史传统,反映了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对各民族发展的关注;而《新唐书·北狄传》中对相关民族的民族志记述,则是我们今天认识古代阿尔泰文化的珍贵文献。  相似文献   

3.
苏味道考     
苏味道是初唐武后时期的重要诗人,与杜审言、崔融、李侨台称“文章四友”。他位履宰相,是武后时期政坛显要。对于这样一位重要诗人,其生平事迹于《庸才子传》中却无记载,也未引起今人的足够重视。一些史书虽有记载,却书焉不详,甚至有相互矛盾之处。本文拟对其生平事迹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考证。一门贯与家世关于苏味道的籍贯,《;B唐书》卷九十四《苏昧道传》(以下简称州B传》)载:“苏味道,赵州奕城人也。”唐代架城县属河北道赵州所辖,其地即今河北省石家庄市南之滦城县。对味道的籍贯,《新唐书》卷—一四《苏味道传》(以下…  相似文献   

4.
戎昱是盛、中唐之交有一定影响的诗人,但新旧《唐书》没有为其立传,生平事迹在唐宋文献中仅有零散片断,见于《本事诗》、《云溪友议》、《唐诗纪事》等,多为小说家言,且因袭穿凿。大不可靠。《新唐书·艺文志》丁部集录著录“戎昱集五卷”,同时载其事迹:“卫伯玉镇荆南从事,后为辰州、虔州二刺史。”这两句涉及戎昱生平大端,从其作品中可以印证。至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三戎昱小传,诗人的事迹始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但不难发现,辛文房并未为描述戎昱生平事迹提供新鲜材料,只不过连缀旧有的传奇性材料,用了点附会的功夫。此传所述,不惟行事多  相似文献   

5.
(一)书名与姓氏之误《重选》词目下释文引:“《唐书·元稹传》:‘贞观以来,保傅皆宰相兼领,余官亦时重选。故乌周恨位高不为司议郎,其验也。’”查这段引文,实出自《新唐书·元稹传》,并非《唐书·元稹传》。又“马周”误作“鸟周”,唐人姓氏无作“鸟”者。 (二)引文节略不当,语意不明《量地》词目下,释为“测量土地”。所用第二个书证,引《汉书·文帝纪》:“计民未加益,以曰量地。”  相似文献   

6.
一唐宋之间,温庭筠与李义山在诗坛上齐名。《旧唐书·文苑传》中说,李义山“与太原温庭筠、南郡段成式齐名,时号三十六”。C《小学绀珠》:“三人皆行十六,故曰:‘三十六体’”)《新唐书·文艺传》中说:商隐初为文,瑰丽奇古,及在  相似文献   

7.
一、从“李白,山东人”说起编修于五代后晋的《旧唐书》,至宋时受到许多史学界有识者的批评.曾公亮谓其“纪次无法,详略失中,文采不明,事实零落”(《进新唐书表》),吴缜谓其“纪述取舍,乖戾舛差”(《进新唐书纠谬表》).单就《旧书》的《李白传》而言,其“错误”诚然是在在皆是,其中尤以谓李白“山东人”最为识者所鄙陋.中华书局标点本《旧书·李白传》“山东人”下校勘记云:“李白中年时曾在山东住过,故杜甫诗中有‘汝与山东李白好’之句,元稹《杜子美墓系铭》以李白为山东人,《旧唐书》沿袭了这一错误.”  相似文献   

8.
《则天皇后纪》在《新唐书》本纪中第四卷,在《旧唐书》本纪中第六卷。女主临朝而立本纪,此例始于《史记》之《吕后本纪》,新、旧《唐书》均因之。惟《旧唐书》因武后已立本纪,《后妃传》中不再列入。《新唐书》以其称制后政事编作本纪,而所谓“猥亵琐事”仍立于《后妃传》内,与《旧唐书》之体有异,盖《旧书》法子长,《新书》凖孟坚也。〈班固於《高后纪》中但纪临朝八年大政,高后行事别见《外戚传》,《新书》本此〉《十七史商榷》以为,《新书》既作《武后纪》,又入之《后妃传》,“一人之身,既列本纪又为列传,进退无据,彼此两歧,反不如《旧书》专归纪者,犹差稳惬,殆因纪中不便显著其恶故邪?宋修唐史,有何嫌忌而当讳邪!”然赵翼在《陔余丛考·论新唐书改订之善》条中认为:“本  相似文献   

9.
一、说“诏”公元七至九世纪,在伟大祖国的西南边疆,兴起了一个雄踞一方的政权.有人把它称为“南诏国”,有人则称之为“南诏政权”.关于南诏这个称谓的由来,最早见于唐代樊绰的《蛮书》,其后,见于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现把两书所载,转引于下:《蛮书》卷三说:“蒙舍,一诏也.居蒙舍川,在诸部落之南,故称南诏也.姓蒙”.(向达:《蛮书校注》中华书局出版第67页)《新唐书·南蛮传》说:“夷语王为诏……蒙舍诏在诸部南,故称南诏.”(《新唐书》中华书局校点本第20册第6267  相似文献   

10.
公元693年,在我国东北的白山黑水之间,一个历史的奇迹出现了,渤海始建国。唐睿宗先天二年遣使册封靺鞨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以所统为忽汗州、领忽汗州都督,自是始去靺鞨号,专称渤海。渤海王国是我国唐代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其地域在我国东北包括现在苏联沿海和朝鲜北部的一部分的广大地区。《新唐书·渤海传》说:“地方五千里,户十余万,胜兵数万,颇知书契,尽得扶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  相似文献   

11.
近年教历史文选课,采用赵淡元先生主编的全国通用教材《中国历史要籍介绍及选读》(上、下册)获益良多。该书凝集了全国近二十位学者的智慧。所选要籍脉络分明,选文注释详赡。兹就备课所得,列五事以为商榷,以期不断提高质量;笔者建议乃浅陋之见,仅供参考而已。一、校对失误者多处,应予订正。如:上册第60页《战国策·赵策》中“变右之教”之“右”当作“古”。上册第103页《史记·平准书》“天下若其劳”之“若”,应为“苦”。下册第54页《晋书·祖逖传》中有“父武,晋王椽,上谷太守”之“椽”当作“”。下册第94页《新唐书·魏…  相似文献   

12.
此诗题下注云:湜新尉陆浑”,当为自注.盖李贺客中送别之作.《新唐书·柳公绰传》有“东都仁和里”之语,故送别之地当在洛阳仁和里。《新唐书·皇甫湜传》;“甫皇湜,字持正,睦州新安人.擢进士第,为陆浑尉.”皇甫湜进士第后除陆浑县尉。县尉非清资之官,唐代文人多不愿为。高适《封丘作》云:“拜迎官长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稍晚于皇甫湜的诗人李商隐在《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归京》云:“却羡卞和双刖足,一生无复没阶趋。”似此,皇甫湜赴任时心情可见。史载李贺“七岁能辞章,韩愈皇甫湜始闻未信,过其家,使贺赋诗,援笔  相似文献   

13.
宋之问生平事迹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之问是初唐时期对近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贡献的诗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两《唐书》虽然有传,但记载甚简,且有乖误。今就宋之问的生平及有关问题进行稽考,对这位诗人的研究不无小补。一关于宋之问的籍贯。《旧唐书》卷一九○《宋之问传》云:“宋之问,虢州弘农人。”《新唐书》卷二○二《宋之问传》云:“宋之问字延清,一名少连,汾州人。”由于两《唐书》对宋之问的籍贯记载迥异,后来的有关著作,或取一说,或两说并存,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现在,故有考辨之必要。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旧唐书白居易传》《新唐书白居易传》有诸多相承之处,但是二书又有各自的侧重点。《新唐书白居易传》更多的是强调传主的吏才,《旧唐书白居易传》则重在表现传主的作品创作情况、文艺观以及对生活、仕宦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山东人.父为任城尉,因家焉.少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此传以李白为“山东人”,大误;“父为任城尉,因家焉”,亦属无稽.唯与孔巢父等隐于竹溪,集中有诗可证,当为实录.因传既以李白为山东人,故叙其事于“少”时.《新唐书》本传纠正了旧书关于李白籍贯的错误,但仍叙竹溪共饮于天宝以前,  相似文献   

16.
一在《旧唐书》等有关唐史的著作中,有一些词的词义,或是可以补充新编《辞海》相关条目的义项,或是可以订正其释义的讹误。兹举出一些例句,共作切磋。节制原列“节度限制”、“纪律”、“指挥管辖”三个义项。其“指挥管辖”义的书证,取自《新唐书·郭英义传》。传中叙述郭英义任“诸卫员外将军”时,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见到他曾说:“是当代吾节制者。”其释义就引文的字面而言,可称通顺;但通观两《唐书》中对这一词的用法,则显属错误。这里的“节制”,原意是“秉节统制”,在两《唐书》中则大量地用以代指“节度使”。《新唐书·郭英义传》在上引文句之后即叙述郭英义任陇右节度使事,与哥舒翰之言,前后呼应甚紧。这样的用法又  相似文献   

17.
《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分别著录《杨烱集》、杨炯《盈川集》.按前后文,可确证二者同为一书.今考小学类书可知“烱”、“炯”字形相近,但实义不同,故指称人名时须加明辨.据传世典籍和碑铭资料的字形记载、年代关系,作者应为“杨炯”而非“杨烱”.再考本传、杨炯文集的传世刻本和其它典籍材料,则知杨炯晚年曾居官盈川,但书名应作《杨炯集》而非《盈川集》.杨炯《盈川集》疑是后人用“杨盈川集”代称《杨炯集》,在此基础上误增“炯”字而成歧名.  相似文献   

18.
樊宗师字绍述,南阳人,韩愈的好朋友,唐代著名的古文家,他的古文在当时很有影响。关于他的生卒年,《新唐书·樊泽传附樊宗师》没有记载(《旧唐书》无传)。修订本新《辞源》说:“樊宗师;公元?——821?”这是不知道樊宗师生于哪年,有必要加以考证;又认为他大约死于公元821年,就是唐穆宗长庆元年,也值得进一步考证。  相似文献   

19.
一《史记》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司马迁,字子长,《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均无“字”,此始见扬雄《法言·寡见篇》及《君子篇》。今陕西韩城人,《自序》云:“迁生龙门。”《汉书·迁传·颜注》:“龙门山,其东则在今  相似文献   

20.
《往在》云:“往在西京日,胡来满彤宫”,此诗表明安史叛军攻陷长安时杜甫正在长安城内,然杜诗旧注均以为杜甫斯时已携家逃难至鄜州羌村。今检杜诗可知,杜甫于天宝十五载五月中下旬即开始携家往北逃难,途经白水、彭衙、三川,至六月上旬已抵达鄜州羌村。长安于六月二十三日前后沦陷,从时间上来看,杜甫完全有可能在叛军攻陷长安之前由鄜州迅速返回长安。若能确认杜甫于长安沦陷时正在长安城内,则《新唐书·杜甫传》所谓“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完全不能成立,身陷长安的他不可能由鄜州北上投奔灵武,亦不可能在途中为叛军所俘。此外,通过杜甫在长安陷落前后的行止亦可证《避地》诗乃是出于后人伪托,并非杜甫所作,《月夜》诗的创作时间亦可由八月前移至七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