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鲍滢 《天府新论》2005,(Z1):289-290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现在能看到的版本有以明永乐北藏本(简称北藏)为底本的<中华大藏经>,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简称大正),明<嘉兴大正藏>(即径山藏,以下简称径本)、清<乾隆大藏经>(简称龙藏)等共4个版本.其中大正藏、径山藏在分卷上基本一致,龙藏和北藏在分卷上统一.笔者在校对这四个本子时发现它们之所以有"二十卷"与"十七卷"之异,一是因为分卷的起止不一,二是部分内容上有互置的情况.  相似文献   

2.
付琼 《广西社会科学》2008,19(11):122-126
从刊刻数量、刊刻密度和刊刻机构来看,《文选》在明代特别是中晚明时期是一部十分流行的文学经典。它的流行主要不是源于学术驱动,而是源于文学驱动。《文选》流行的程度和文学教育作用的发挥与号称“《选》学中兴”的清代相比,一点也不逊色。如果考虑这一事实,清代以来所谓明代《文选》学衰落的定评,就显得失于稳妥。  相似文献   

3.
谢肇淛是晚明福建文坛著名诗人、学者,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值得重视的作家.谢肇淛一生著述甚丰,尤其是他的很多小说作品在当时的社会广泛传播,影响很大.其中《五杂俎》、《麈馀》、《文海披沙》等,在作者去世后流传到东邻日本,并在日本一再刊刻,产生了很大影响.全面梳理这些作品在日本的刊刻流传过程,对当今不无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4.
晚明时期是中国传统出版的极盛时代,也是古代茶书编撰出版的繁荣时期。晚明编撰出版的茶书约占历代茶书的半壁江山,而且大量刊刻以《茶经》为代表的前代茶书;茶书编撰体式可分为撰述类、编辑类和汇抄类三种,推动着茶文化知识体系的重构;茶书的作者以江南地区的山人墨客群体为主,其刊刻者则以书坊为主力;茶书的读者,是日益扩大的文人阶层;晚明茶书的出版传播反映了明代茶文化的转型特征,也形塑着茶人生活的品格,是观照晚明文化的一个独特视角。  相似文献   

5.
《金瓶梅》先有抄本流传。明万历丁巳(四十五年,1617)序本《金瓶梅词话》,有学者认为它是最早刻本(魏子云《金瓶梅的问世与演变》、马泰来《诸城丘家与金瓶梅》)。国内和日本所藏明清刊刻的《金瓶梅》约有三十余种,以明万历词话本、明天启崇祯绣像  相似文献   

6.
凌初是晚明著名小说、戏曲家。平生交游甚广 ,所谓“一时名公硕士 ,千里投契 ,文章满天下 ,交与遍寰区”(郑龙采《别驾初成公墓志铭》)。但由于凌氏诗文集下落不明 ,对其交游 ,我们却知之甚少。目前所知 ,仅有冯梦祯《快雪堂集》保留了一些同凌初交游的记载 ,汤显祖《玉茗堂尺牍》有《答凌初成》一信 ,袁中道《游居柿录》录其南京珍珠桥见凌初一条。这些 ,既与郑龙采《墓志》所载不符 ,同时也窒碍了对凌初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近读晚明王稚登集 ,于其《清苕集》卷下 ,得见《凌玄渤玄房玄静携酒问病》诗一首 ,诗中记载了凌初兄弟与王…  相似文献   

7.
<正> 自一八八六年以后,随着佛教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传播,继那塘古版、柴巴版和里塘古版藏文《大藏经》之后,便产生了卓尼版《大藏经》。 卓尼版大藏经原藏于安多藏区卓尼掸定寺,即今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县城关。寺院座落于县城西北半山平岗之上,坐北向南,  相似文献   

8.
大藏经《甘珠尔》、《丹珠尔》是佛教文学的两大丛书,是重要的宗教、科学遗产。《甘珠尔》里基本包括了古天竺的三藏全部典籍。《丹珠尔》里收入了天竺和吐蕃学者对佛经所作的注释性论著以及大小十明杂著等,故在西藏将《甘珠尔》称为“佛语译文”、“善教谕”,称《丹珠尔》为“论典译文”,“教义注疏”。  相似文献   

9.
在南宋方书编撰之风盛行的背景下,受家族"儒医"情结影响,南宋人魏岘于宝庆丁亥年(1227年)在其家乡浙江四明(今宁波)鄞州碧溪刊刻了私家方书《魏氏家藏方》。该书在中国从1227年至今时隐时现、艰难传递。目前,对其在国内的流布问题进行历时探讨,从中可见该书的现世保存情况并得到启示:书籍的流布命运与其刊刻、保管及研究紧密相关;海外中医珍善本古籍的回归,任重而道远;中医古籍的发掘与整理是继承中医、发扬中医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晚明王学之鼎盛时期,以朱子为宗的闽学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朱王之辨"成为闽地诸儒最关注的学术话题。日本内阁文库所藏孤写本《道南一脉诸儒列传》,乃晚明闽南同安人黄文炤所著,是最早完整梳理明代闽学脉络的著作,并对朱王之辨有详细论述。由于清初尊朱黜王的影响,明代闽学诸儒在《闽中理学渊源考》《道南源委》等著作中皆被塑造成朱子学的纯粹拥戴者,成为抵制王学的典范,而黄文炤的著作在编撰宗旨上则呈现了与清代理学家不一致的思想倾向,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