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国际社会对朝鲜核危机管理的前景令人堪忧。学界纷纷对此提出各种解释。本文则主要从国际政治的合法性视角来观察。国际政治与一国内部政治一样,都面临合法性问题,只是国际政治合法性存在着一些特殊的规定性。就朝鲜来看,国际社会对其核问题的管理存在合法性危机。在合利益性方面,国际社会的承诺与朝鲜核计划的目标相差甚巨;在合道德方面,朝鲜的国际价值观与国际社会的价值观冲突严重;在合法律性方面,似乎朝鲜更乐于游离于国际规范之外,且指责管理者没有信守已达成的协议。正是这种合法性危机,使得朝鲜核危机管理困难重重。  相似文献   

2.
朝鲜核试验标志着当前半岛核危机发展到顶点,《共同文件》是六方会谈因应危机而取得的最新成果,意味着朝鲜半岛无核化进程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核试验和《共同文件》构成了朝鲜半岛核危机发生和处理的一个过程,其间包括美朝双方的种种外交折冲和博弈。本文以朝鲜核试验为背景,分析了美朝政策立场转变的原因,指出六方会谈不仅是迄今和平解决朝鲜核问题的唯一途径,而且将成为日后协调东北亚各国关系、破解地区安全困境的机制性基础。  相似文献   

3.
黄宇蓝 《学术论坛》2007,3(2):60-63
国家利益一词历来是理解政府目标和政策的关键,每个政府在面对他国的情况下都要为维护和增强本国的利益而采取行动[1](P70)。积极参与第二次朝鲜核危机的国际管理是中国外交史上一次有转折意义的事件。因为对2002年10月以来爆发的第二次朝鲜核危机,中国突破常规,采取了积极介入姿态,发起并推动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为朝鲜半岛无核化作出了积极的外交努力。文章试图就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六方会谈中的中国国家利益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
朝鲜核危机迫使五角大楼再一次将注意力集中到驻亚太地区的美军。新的军事部署将更有利于美军对亚太地区的安全事务做出更快、更有效的军事反应,将有利于美军伸缩自如地参与到地区事务之中。同时,美军在亚太地区重新调整部署,也必将对该地区,尤其是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局势造成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朴柔拏 《理论界》2009,(9):197-198
朝鲜核问题关系到东北亚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与发展,中国在此次危机中展现了其更加务实、更加理性、更加创新、更加成熟的外交策略.本文着重发现和研究朝鲜核危机的过程和实质,考察中国在朝核问题上外交政策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6.
一、为朝鲜核危机埋下了祸根1.朝鲜战争使半岛南北彻底分离早在朝鲜战争爆发前,美国、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就根据《雅尔塔协定》分别进驻半岛朝鲜南北两侧,双方按照不同的意识形态对占领区进行管理并帮助分别建立了政权,造成了南北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巨大差异,美苏矛盾加深和南北尖锐对立,朝鲜半岛局势不断恶化。朝鲜南北双方建国特别是苏美撤军之后,都宣称自己是唯一合法的政府,并都视完成朝鲜半  相似文献   

7.
霸权威慑与战略反制--双重标准下的伊朗核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危机的出现是伊朗与美国霸权长期对抗的必然,也有伊朗企图通过获取核武器寻求安全自助的因素。从战略行为方式判断伊朗核危机中的动向在于通过理论与现实的对照,理解战略的根本目标与实现手段间平衡互动,探寻化解核危机的可行模式。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以来,围绕朝鲜核扩散问题,朝鲜半岛发生了两次核危机,特别是2006年10月朝鲜进行核试验后,朝核问题的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朝鲜半岛形势发展表明,朝核问题已成为朝鲜半岛以朝美为中心的多国博弈的核心问题。由于有关各方各持己见,朝核问题的发展也一波三折。国内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大多仅限于一些新闻报道和分析,少见学理性探讨。本文试从危机由来、各方的处置态度和立场、未来的可能走向和我国应在此问题上采取何种政策和立场进行了学术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美国采取激进的反恐、反核扩散政策引起朝鲜的强烈的反应而诉诸核威慑边缘政策。朝鲜核危机给中国外交带来了严重挑战和历史性机遇。中国积极斡旋而促成的六方会谈开启了政治解决的进程,这标志着东北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从国际政治(双边结构的权力政治)向世界政治(多边体制的权利政治)的转型。  相似文献   

10.
朝鲜核危机刚有减弱之势,又出现了韩国核问题,而美国在对待两国核问题上的态度截然不同,一个是“胡萝卜”加“大棒”穷追猛打,一个是轻描淡写得过且过。美国在朝鲜半岛核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已严重影响了朝核会谈的顺利进行,加剧了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特别是朝鲜宣布其已拥有核武,这为今后处理朝鲜半岛和东北亚事务增添了新的困难和复杂性。朝鲜半岛核问题牵动多方利益,久拖不决将成为影响东北亚和平与稳定的重要隐患,也将对地区政治和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