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情社会     
在京城遇到难办的事儿,人们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找人。超级现代化的北京,依然是盘根错节的人情社会。解决看病、求职、升迁、拆迁、上学等一系列与生存息息相关的事儿,“有人”与“没人”,其结果大不相同。  相似文献   

2.
游宇明 《老年人》2011,(2):39-39
人的本性是乐意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明白的。所谓明白,就是洞明世事、通透人情、为人处世恰到好处,“明白人”从来就是一种正面的评价。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一些人尤其是某些手握重权者却视糊涂为法宝。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中国人应有什么样的道德价值观?世纪之交的中国人如何在新旧道德观的冲撞中求得调适与超越,以填补因体制转型和观念震荡而产生的道德隙缝?中国目前最迫切需要什么?人之本性“利己”还是“利他”?市场经济有无人情?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权的人弄钱;这是经济学家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中试图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每年的春节前夕,人情往来都是陈志翰最重要也最繁忙的工作。和绝大多数中国商人甚至普通的中国人一样,这个出身草根的民营企业家,在十几年的商海打拼甚至是日常生活中,深深体会到人情的苦辣酸甜,享受到人情的便利,也为人情所苦、所累、所无奈。在商业上,人情已经构成了一套潜规则体系。潜规则之一:人情就是机遇  相似文献   

5.
经典语录     
【来自一位老人的建议】:1.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人情事情混为一谈的人,做不了大事情!2.谎言永远不是独立的,如同吸毒,总会越说越上瘾。3.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4.一等人成龙成凤,次等人攀龙附凤。5.不肯吃小亏的人,是要吃大亏的。5.对于尚未成熟的人来说,自由就是散漫。  相似文献   

6.
有一种称谓与精神共存,有一种气质与青春同在,有一种经历与人生共辉,那就是“当兵的人”。当又一个“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采访了部分老军人,聆听他们的“兵谣、兵梦、兵之路”,见证他们的“铁马、铁剑、铁营盘”,感悟他们的“军心、军魂、军人情”。说起那段经历,他们尤感自豪。脱下军装,他们时常怀念军营、怀念战友、怀念那如歌如泣的军旅生涯……  相似文献   

7.
姚丽云 《社会学》2005,(4):13-19
一、问题的提出 从中国社会文化中找寻本土概念以研究中国社会,是许多港台和大陆学者为之努力的一个方向,其中“人情”一词更是成为了研究中国人心理与行为的主要出发点,并由此展开了对中国人际关系的本土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恶乎危①?于忿②。恶乎失道?于嗜欲。恶乎相忘?于富贵。─—周武王《杖铭》,见《大戴礼记·武天践阼》①恶(wu):怎么,为何。②走(zhi):同“健”,愤怒。(译文)为什会有危险?是由于忿怒而不能自我克制。为什么会背离正道?是由于放组自己的欲望。为什么会忘记旧情故交?是由于地位升高,有钱有势。尧问于舜日;“人情何如?”舜对日:人情甚不美,又何问焉?妻子具而孝衰于亲,嗜欲得而信衰于友,爵禄厚而忠衰于君。人之情乎!人之情乎!甚不美,又何问焉?”唯贤者为不然。——《芍予·性恶*》[评文)尧向舜问道:“人的情…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我们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一部《蜗居》,引起了许多城市人共鸣,剧中这句经典台词,更是让太多人有感而发。“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6000元,吃穿用2500元,冉冉上幼儿园1500元,人情往来600元,交通费580元,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西方社会的各种思潮观念和生活方式也随之涌入国门,它对中国传统的社会人际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中国社会人际关系集中体现在:功利化人际关系淡化了人的感情,“人情”与“面子”仍维系人际关系,契约化人际关系挑战伦常关系等几方面。文中从人际关系的概念入手,阐述了中国人人际关系的总体特征,同时借助社会交换理论来诠释中国社会特定的人际关系模式,并肯定社会交换理论在解释中国社会人际关系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情,乃应酬馈赠的礼物。送人情之风始于何年何月,恐怕无从查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学生给孔子送人情(束)了。记得23年前笔者过10周岁生日,姑妈送的人情是她亲手用卡其市拼缝的一只小书包,让我高兴了好几天,直到上初二了还背着它。那时对人情有一种特别的感受,觉得它代表了爱。:,代表了友情,也代表了真诚。可不知何故,如今的“人情”似乎是走了样,变了味。波及每个家庭的人情风已弄得人们精疲力竭,不堪重负,几乎酿成社会性病毒了。一日数量多。一年365天,大年小节,婚丧嫁娶,贺寿升迁,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人情。祖传的…  相似文献   

12.
《伴侣(A版)》2013,(10):64-64
[来自一位老人的建议]:1.人情归人情,事情归事情。人情事情混为一谈的人,做不了大事情12.谎言永远不是独立的,如同吸毒,总会越说越上瘾。3.理直也不要气壮,得理也要饶人。4.一等人成龙成风,次等人攀龙附凤。5.不肯吃小亏的人,是要吃大亏的。5.对于尚未成熟的人来说,自由就是散漫。  相似文献   

13.
翻看别人影集时该说什么?唐加立很多人都以为自己口齿不伶俐,不会搞人际关系,常常为处理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的关系而大伤脑筋。其实生活处处有学问,《红楼梦》中就有“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生活中一件小事也是你改善人际关系,加强与朋友、同事感...  相似文献   

14.
似乎是一夜之间,代办公司已风靡全国。如今,你只要到大中城市走一遭,便会发觉标有“代办”字样的各种便民服务公司已布满大街小巷,使人实实在在感到找人“代办”现象正热起来.代办公司服务范围名目繁多,五彩缤纷,千种风情,万分温馨,犹如新潮一族,成为家庭尤其是都市家庭的消费时尚。那么,热衷于代办公司的消费者心中又是何种景象呢?心态之一:“金钱有价,入情无价,我有事找代办公司帮忙,为的就是不欠亲友一份人情。”一位机关干部如是说。老陈在某一政府部门供职,抄抄写写是他的拿手好戏,可就是对电一窍不通.这不,二个月…  相似文献   

15.
《红楼梦》里有一句名言:”世事洞明皆学问”,讲的是一个人在社会上与人相处、洞察人情,这是一门学问。人到老年,这门学问还需要继续研究吗?当然需要。不过,老年人的”世事洞明”与中年、青年时的体验是不一样的:内容形式上不一样.人的心态也不一样,遇到的具体问题不一样.对待、处理方法也不应当一样。  相似文献   

16.
义理和人情占据了日本人生活的各个方面。根据鲁思·本尼迪克特的观点,义理指的是对恩的有限报答,是人的本分。人情是与义理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指人的自然性情。对义理和人情的探讨在江户时代达到了顶峰。义理和人情的概念在历史发展中更加丰富,形成了现在互相依存的状态。  相似文献   

17.
人情,大家都知道它不同于以血缘为条件的亲情,也不同于以互助为基础的友情,而是人与人交往中实质性的付出或回报。  相似文献   

18.
在老人堆里,常听见声声抱怨。抱怨天道不公,使自己生不逢时;抱怨领导不是伯乐,使自己怀才不遇;抱怨人情淡薄,朋友背叛自己;抱怨儿女不孝……抱怨来抱怨去,活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  相似文献   

19.
穿得像自己     
一直不能喜欢流行服装那一派世事洞明、人情练达、能讨好所有人的样子。滚烫的流行就是这样,热情地允诺你种种美丽的可能,惟一不能告诉你怎样穿得像你自己,怎样不为趋奉潮流而牺牲了自己的“真身”。我不愿“人不胜衣”,我只想“衣如其人”。浸淫在楚辞汉赋唐诗宋词,沉溺于商鼎周钟晋字明陶,我对古中国五千年文化顶礼膜拜,那种微妙含蓄、深藏不露的东方之美很合我的审美品位。渐渐地对自己的生卒年代就有些含糊起来。幸好不含糊的是虽心在古代,倒还知人在当代,于是便期盼古色古香的古代文化艺术,能“借衣还魂”。于是定位属于自己…  相似文献   

20.
情感是人性最活跃的存在。“三资”企业青年在工作中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性、人情与工作的关系?“三资”企业对青年员工的情感需求又是如何看待的呢?一、工作中的人情与理性1.工作与人情关系LJP是法国某银行广州分行市场推广部员工。他说 :“外企要求员工把工作与私人事务分清 ,不允许员工把私人的事带到工作上来 ,在工作上经理有权决定一切 ,放工后 ,老板便不会过问员工的私事。同事之间 ,上班时大家是工作伙伴关系 ,下班后虽然也有来往 ,但多是谈论工作 ,很少谈论私人的事情 ,因此大家的交流往往只是局限于工作方面 ,在公司很少有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