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四史”学习教育作为新时代的必修课,将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深化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举措。微模式作为时代发展的重要产物,为“四史”学习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融入提供了重要保证,是推动“四史”学习教育做深做实的有效手段。“四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微模式,可深化“四史”学习教育内容,激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活力;融入管理服务的微模式,可拓宽“四史”学习教育平台,促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入人心;融入日常教育的微模式,可加深“四史”学习教育成效,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高校作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场域,四史”教育在高校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育人价值。“四史”教育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深入剖析其价值意蕴,遵循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探索其融入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现实理路。高校应在此基础上,立足于“四史”教育以助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聚集理论武装,切实提升融入的政治性;坚持守正创新,切实提升融入的科学性;推进成果转化,切实提升融入的有效性。以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3.
将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纳入大学思想政治课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任 务。 新时代高校“四史”教育的融入有其内在的逻辑支撑,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另一种延伸。 从理论逻辑上出发,“四史”教育 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体系一脉相承?历史逻辑上,“四史”教育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观,以正确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 人物?价值逻辑上,“四史”教育促使学生了解党的奋斗历程、新中国的发展、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以及社会主义的发展,激发学 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实践逻辑出发,在促进“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采取灵活、多样 的方式,以增强学生的接受性。 “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结合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4.
孝道在新时代既包含传统“孝义”,又拥有当代“文化”特征,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结合具有重要意义和可能性,孝道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点,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养的关键环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孝道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思想具有共通性,培养目标具有同一性、育人内容具有同源性。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校园建设为载体,培养大学生对孝道教育的情感认同,提升教育效果,强化渗透作用,为延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意蕴,丰富新时代孝道教育内涵提供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发展的内在要求、“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度契合的内在特性,以及在全社会开展“四史”宣传教育的社会氛围共同构成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前提基础。“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更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社会主义时代新人。将“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抓好以教师为主体的分工与协作这一核心动力,夯实党委领导下分工协作的战略保障。  相似文献   

6.
“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是“四史”教育的重要构成要素。在“四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过程中,要重点剖析“四史”教育要素,深刻领悟“四史”教育思想,把“四史”教育工作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有机联系。无论是“四史”教育还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所以,高校应以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作为教育主线,同时,侧重为学生介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便于升华学生思想,保证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由之路,是推进“三全育人”高等教育事业的必要安排,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专业人才的必然选择。本研究在明确新时代高校辅导员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效性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分析相关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困境。研究提出,弘扬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秀经验;营造立德树人教育良好的校园环境;强化“三全育人”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方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面临一定危机的同时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转“危机”为“契机”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实立德树人重要使命,化危为机,不断推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打造线上、线下混合育人模式,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价值,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9.
“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把握一些基本的教育教学原则,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坚守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整体性原则,把握“四史”之间的内部联系;坚持相关性原则,实现“四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深度融合。在准确把握“四史”教育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原则的基础上,通过协同推进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建设,构建“四史”教育共同体;坚持系统思维并树立大历史观,培养“四史”教育工作者的视野情怀;运用大数据思维并树立整体观,建立“四史”教育的评价体系;运用辩证思维并树立联系观,构建“四史”教育新内容和新方法;运用历史思维并树立大历史观,培养大学生“论从史出”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面临着多重挑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教育队伍参差不齐、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为此,应从丰富和优化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党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肩负着对学生党员进行党内教育的重要使命,又承担着用党的理论知识引导教育广大青年学生,不断壮大党在高校执政基础的光荣任务。为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需要,提升大学生党课育人质量,有必要透过用户满意度理论视角,基于量化指标构建与实证测量,客观掌握影响大学生党课学生满意度相关因素,有针对性地构建涵盖党课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师资和教学考核在内的“四位一体”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大学生党课教学协同机制,不断推动大学生党课教育创新改革,更好地发挥大学生党课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机遇、新挑战,高校必须更加重视大学生的历史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历史观,增强“四个自信”。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开展“四史”教育是大学生历史教育的重要抓手。当前,高校“四史”教育存在教育主体的全员性彰显不充分、教育过程的全程性体现不均衡、教育资源的全方位整合不到位的问题。教育是灵魂工程,要抓好“四史”教育就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规律,从“三全育人”视角出发,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四史”教育的全面落实。  相似文献   

13.
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是以立德树人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打破思想政治教育囿于课堂的局限,在“大思政”系统中整合学院与书院的资源发挥协同育人合力,打造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致力于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时代新人。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备通识教育和导师陪伴、学院和书院协同育人以及学习理念和方式转变的特点;有益于培养新时代知识交叉融合全面发展的人才,有利于推动新时代高校“大思政”育人体系建构,有助于实现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目标。健全导师陪伴机制、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完善第二课堂建设是书院制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的有益探索,益于形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育人新体系、“双院联动”新系统和思想政治教育新机制。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高校书院制不断回应、落实中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被视为破解当下育人困境,促进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一个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实践活动。本文分析新形势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五大发展理念”指导,构建科学的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推进全社会参与和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打造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传播阵地、探索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开创就业与创业工作的新局面,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在新时代的宏大背景下,“三个意味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使命、“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定位、“关键在党”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保证、“德育为先、德学兼修”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路向、“四有好老师”与“四个引路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师表,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同时,新时代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也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职责转移弱化、心理问题处置泛化、教师言传身教异化、辅导员队伍低龄化和专业课程育人虚化等五个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可尝试从把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定位、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建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等方面构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理路。  相似文献   

16.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目标以及方法的系统创新,它对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有重大意义。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化发展、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系到国家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高校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场所。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同时也是高校工作的立足点和出发点。针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必须以全方位的育人指导思想,切实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搞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样才能开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浅析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正确面对这一现象,认清网络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新时代必须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手段。本文通过深入分析网络的特征进一步提出如何创新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建构是新时代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方面构建理论知识体系和学科体系,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建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涵式建设方面构建教学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效果、育人效果和改革效果;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现代化方面构建制度体系与机制体系,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蕴含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鲜活教材,对于辽宁地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依托网络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应探索将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这有利于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传承、丰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目前,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取得进展,但仍存在红色文化网络育人品牌效应有待进一步提升、育人平台有待进一步优化、育人模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和育人协同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对此,可通过依托数字技术打造特色网络育人品牌、优化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网络育人平台、构建“线上线下”协同合作的育人模式和形成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网络育人合力等路径,推动辽宁“六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