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新希望,培育型新农民是目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之一。本文基于四川省培育新型农民的事例,从人力资本角度说明新型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人力资源,然后分析制约四川省培养新型农民的若干因素,最后对如何培养新型农民的作相关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化解“三农”问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加强与改进农民培育进行了许多有力的探索,形成了很好的经验.本文通过对桂林农民培育状况的实地调查,表明新型农民培育中存在投入机制不合理、管理机制不科学、培育方式滞后、农民自身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应从投入机制、管理机制、培训机制、自我发展机制等方面入手,建立桂林新型农民培育新机制.  相似文献   

3.
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培养造就大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我们不得不承认,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农村的经济、民主、文化、法制等取得了一些惊人的进步和发展,但我们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城市相比,农村的文化建设仍相当落后,农民的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都比较低,当务之急应该是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培育新型农民。本文结合近几年提出的几个中央一号文件,主要从解释新型农民的内涵、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型农民培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当前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与新型农民的培育不相适应等方面入手,来探讨新型农民培育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的新型农民要求是市场农民、科技农民、民主农民、文明农民、生态农民。  相似文献   

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新型农民培育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不断培育具有高科技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真正实践者和受益者,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然而目前农民整体科技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还不相适应。只有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科技水平、生产技能和思想道德素质,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人翁意识,才能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目标。因此,培养新型农民对建设新农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靠农民来完成。农民的文化素质、法治意识、劳动技能、管理水平等,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水平。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迫切性和农民素质的现状,要求各级政府尤其是县乡一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选择正确的途径,培育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7.
新农村文化建设必须以发展农业生产为基础,以培育新型农民为根本,以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载体,以丰富农村文化活动为纽带,以创新体制机制为动力,以加大政府投入和组织领导为保证,相互协调、彼此促进,使新农村文化建设顺利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要依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培养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和必然要求。在培养新型农民过程中,如何确保留住人才即培养的有效性是最关键性问题。在界定新型农民内涵的基础上,对于新型农民培养过程中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解决新型农民的来源、培养有效性、培养方式等问题,通过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和媒体多方共同努力,实现新型农民培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新型农民培育的使命与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型农民培育,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的根本保证。新型农民是指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新型农民培育的基本路径是: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育市场农民,通过发展义务教育培育文化农民,通过发展职业教育培育技能农民,通过营造环境培育创业农民。  相似文献   

1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要的任务是培育新型农民。本文从新型农民和新农村的关系、新型农民的概念界定、造就培育新型农民的途径等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1.
乡村旅游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与政策取向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乡村旅游对提高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改善乡村环境、保护乡村文化遗产、提升农民素质有重要作用。本文在借鉴世界旅游组织成员国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总结乡村旅游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律,探索出乡村旅游开发的最佳模式——政府扶持、社区主导的产业化开发模式(CBD模式),最后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提出政府的行动方案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SARS病魔的侵袭 ,加剧了我们对农村医疗改革的紧迫感。多视角分析我国目前农村医疗现状是 :政府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 ;医疗设施简陋、高水平医务人员奇缺 ;农民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 ;农民收入低且不平衡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解决对策为 :加大对公共卫生的投入 ;加强对地方医疗人员的培养 ;建立新型多层次农村医疗保障制度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提高抗病能力等。  相似文献   

13.
搞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富民的根本,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素质,对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湖南农村人力资源素质相对较低,农村劳动职业技能培训不能满足社会需要,农村劳动力转移较缓慢。其对策是: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大力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公平、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鼓励和扶持农民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新型农民。通过对河北省农村成人学校发展现状的问卷调查和典型调研,发现农村成人学校虽然在局部地区、个别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整体来看形势不容乐观,针对现存的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提出了促进河北省农村成人学校发展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对江西省大巷村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弱乡强村的关系模式,提出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的对策:在组织建设方面完善自治机制,让农民真正组织起来;在生产发展方面以农民增收为重点,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在资金方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追加投资;政府方面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干部积极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诱致性技术变迁、交易费用理论并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三个问题: (1)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是主体,但当农民面对较高的交易费用时农民是不会自发进行技术创新(或引进)的(2)农民是主体,并不意味着办任何事情就该农民出钱、出力;(3)加大农民人力资本投入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的行为主体是农民,对农民进行清晰的认识和科学的区分有助于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更加健康。本文通过对现阶段农民的分类进行研究,提出农民工群体中可以分化出与大众化农民不同的具备特殊人力资本的异质型农民。并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研究了有利于异质型农民分化的制度环境形成的因素。文末结合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案例作了进一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
农民收入增长:基于赋权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民增收困难,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面临的突出问题,并且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城市偏向政策是导致农民增收难的根本原因。增加农民收入,农民是主体,赋予农民权利、摒弃城市偏向政策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的必然要求。向农民赋权主要包括赋予他们发展权、教育权、集体申诉权和正常迁移权。切实解决农民的切身利益,实现城乡统一、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