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市场作为联结宏观政策与微观活动的媒介有着重大的作用。理论与实践已经表明,市场的发育具有很强的区域特征,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完善不可能跨越区域市场这一阶段,区域市场作为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始终是全国统一市场的基础和组成部分。在全国统一市场短时期内不可能形成的情况下,发育区域市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于区域市场的概念,目前存在着许多分岐,不同的分岐也就产生不同的概念。由于分岐的不同点,便产生了不同的概念内涵和概念提法。目前,至少有如下几种提法:“区域共同市场”、“区域市场”、“地区市场”、“地方市场”和“地域市场”等。  相似文献   

2.
1987年底,我们曾撰写了一篇题为《产权市场论》的文章,对开放产权市场的深层原因和产权市场的运行模式进行了探讨。按照我们“引发两场革命”(即“产权革命”和“经营权革命”)的整体设想,本文拟作为《产权市场论》的“姊妹篇”,着重讨论建立企业经营权市场的的问题。一我们在《产权市场论》中指出,要把经济体制改革引向深入,措施之一就是要开放国有小企业的产权市场,通过拍卖或折  相似文献   

3.
市场成了人们谈论当前经济生活的集中话题。回顾1988年“抢购风”席卷国内部分地区市场时,它曾经热得令人头晕目眩,经过一年多的治理整顿,市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1989年夏季以来,全国大部分城市出现一股甩卖商品的风潮,在不时传来的“让利销售”、“还本销售”、“有奖销售”、“大削价”、“优惠价”、“出厂价”声中,市场由热变冷,由波动转为平稳,相当多的商品由过去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变成了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部分商品出现  相似文献   

4.
市场经济条件下,厂商将其供给量调整到合理水平所需的费用可称为微观调节成本。引进微观调节成本概念,将在宏观层面上界定一个“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社会就业一旦进入该区间,市场机制便不可能再对其作出调节。确认“市场均衡就业区间”的存在,将使我们在更深层次上认识和把握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市场的运行特点:劳动市场是“连续非出清市场”劳动市场的波动是供求总量波动的“减幅谐振”劳动市场存在两个层面的运行失衡劳动市场的调控需采取多种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区分“市场规则失灵”与“市场失灵”杨恒龙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就是要让市场替代计划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资源配置是市场、市场经济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是市场经济中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的一般描述。政府调节市场正...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者明确指出 :社会主义能与市场经济“联姻” ,社会主义可以利用市场经济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目标 ,市场社会主义就是当前实现社会主义目标的最佳方案。之所以有如此的认识 ,是因为他们实际上是以三个具有内在逻辑性的理论新形态即“市场手段论”、“市场中性论”、“市场主导论”为“联姻”立论依据的。正是通过对这三个理论的论证 ,他们才较为深入地回答了社会主义何以能同市场“联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梁謇 《北方论丛》2015,(1):142-146
所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资源配置市场决定论”,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权威性,克服市场配置资源的局限性,有效实现资源市场化配置,必须建构有“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是指市场架构完善,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市场状态。“有效市场”是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权威性的基础。“有为政府”是指能够尊重市场规律,正确履行职能,有效弥补“市场失灵”的政府机构。“有为政府”是克服市场配置资源局限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8.
我国流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 ,存在着明显的认识偏差 ,即“市场工具论”这种错误认识。所谓“市场工具论”即是将市场视为资源配置的工具或手段 ,由此断言市场经济与社会制度不相干。“市场工具论”有两个思想来源 :一是新古典经济学的“资源配置中心论” ,二是东欧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这两种思想都是片面和狭隘的。“市场工具论”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是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论国内市场     
市场,狭义上是指商品交换的场所;广义上是同家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企业之间,国家、企业与个人之间的交换关系的综合。列宁指出:“哪里有分工,哪里就有市场”,“市场不过是这种分工和商品生产的表现。”(《列宁全集》第一卷第83页)市场,既是社会分工和商品生产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工、商品生产深化和发展的条件;既是一个同家和地区经济状况的“仪表”,又是反映该国该地人民生活水平的“镜子”。我国是一个有着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国家,这是一个非常广大的市场,是发展我国经济的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个国内市场的作用,利用和发展我国的国内市场,把经济搞活,加快四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时下,经常有商人抱怨:市场萎缩,消费疲软,生意难做。其实不然,而是经营者自身的问题。市场的运行呈波浪状,从高峰走向低谷,是市场“喘息”和“休整”时期。这时,商人更需要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市场在于商人的慧眼“发现”。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理论界不少同志接受了科尔纳“短缺经济”说,给社会主义经济贴上了“短缺经济”的标签;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始终处于“紧运行”之中,社会主义市场也只有一种形态,即短缺的市场态势。然而,近年却出现了与之相异的另一种市场形态——疲软的市场态势。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对社会主义市场形态进行重新的、全面的认识。 从实证角度考察,我们可以发现,社会主义市场形态有三种。一种是市场过热态;另一种是市场疲软态;再一种是市场兴旺态。本文拟对此三种市场形态的内涵、成因及对策作一些简略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这一论断,在经济运行机制方面使有计划商品经济的理论模式进一步明确和具体了。然而,正确认识计划与市场的内在统一这个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核心问题,关键却在于如何认识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基础。计划与市场“谁统一于谁”或“谁内在于谁”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模棱两可的回答更无益于改革实践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一、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涵义 “七五”期间经济改革的三项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逐步完善市场体系”。如何认识“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市场”,弄清它的涵义,对于落实“七五”计划,搞好“七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但是,我国经济学界对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的涵义看法不尽一致:有的同志认为是扩大商品流通;有的同志认为是增加市场设施、改进流通手段;有的同志认为,应建立各种  相似文献   

14.
从传统的“自然经济——产品经济论”、“计划——市场排斥论”,到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论”和“计划——市场结合论”,进而把商品货币关系由狭小的消费品领域,扩展到包括生产资料在内的其他物质资料及某些非物质资料领域,从而把市场机制引入到资源配置系统,这是我国生产资料市场发生、发育的理论始点和实践起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市场面临着与WTO对接的选择。只有顺应WTO的原则要求,把握好农村市场的开发度;充分利用WTO的例外政策,建造农村市场的“安全阀”;借鉴WTO的经验,拟写好农村市场的“小协定”;追踪WTO的实际进程,安装好农村市场的“多能器”,才能成功实施对接,从而促使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融合。  相似文献   

16.
“入世”后 ,中国农村市场面临着与 WTO相对接的现实课题 ,这种对接表现为既要按照 WTO的规则运作我国农业经济 ,也要利用 WTO的有关条款来保护农业。具体体现在 :顺应 WTO规则的要求把握好农村市场的“开放度”,利用 WTO的例外政策建造好农村市场的“安全阀”,借鉴 WTO的经验框架拟写好农村市场的“小协定”,追踪 WTO的实际进程安装好农村市场的“多能器”  相似文献   

17.
当前西方占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的“三化”——绝对自由化、全面市场化和全面私有化思潮正在我国广泛流传,我们应高度警惕被“市场万能论”引入误区。“理性经济人”假设从根本上忽略了最大多数智力正常的人的行为和决策极少唯一地决定于经济考虑,就必然使其经济分析容易形成错误的结论,从而导致错误的决策。我们必须破除西方经济学中的“市场万能论”和“市场万岁论”的神话,切实创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8.
市场规则的养成是在“需求———供给”理论构架前提下 ,聚焦制度商品的供求和消费特性而引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和视角。本文从制度经济学的猴儿“不许拿香蕉”故事引出市场规则养成的概念 ,在制度商品“需求———供给”理论框架下阐释市场规则养成的理论蕴意 ,并就我国市场规则养成不完全的现状初步探讨了市场规则养成的机制和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市场问题历来是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市场的健全和完善度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在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中,中央再一次反复强调。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深化人们对市场问题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对完善市场的意见。 一、对市场问题认识是逐步深化的 关于市场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谈了很多,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是不承认社会主义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市场的。他们曾指出:“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商品生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有独立的“市场价值”理论,却长期被人忽视,把它混同于“价值”,在市场竞争前提下,不同生产者会生产不同的“量”;这种单纯因“量”的影响而改变了的单位商品的“价值”是市场价值。之所以说它是与价值不同的范畴,因为相对于“价值”的“个别价值”总量等于“价值”总量,但不等于“市场价值”总量。研究市场价值能清楚地看出“价值规律”的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