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周积明 《江汉论坛》2002,3(6):56-60
乾嘉时期,清儒有一种普遍的学统重建的意向。其侧重面有三:汉学学统的重建、经世实学学统的重建、礼学学统的重建。正是通过如上三个方面,典型地体现出清学重礼、重学、重行为效应的色彩。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以上续孔孟学统为旗帜,彻底打乱了宋明以来儒学“心性理气”、“道统”与“学统”的传承谱系,体现出历史发展的延续性和非延续性的统一。乾嘉时期的学统重建虽然表现形式是“复古”,但其历史内容却是“近代指向”。  相似文献   

2.
乾隆时期,苏州的浒墅关是江南重要的粮食转运中心,粮食商品流通的增加,为浒墅关税收提供了充足的财源;乾嘉之际由于受产粮区商品粮数量的减少、粮价增加、交通条件的恶化以及江南自然经济程度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经过浒墅关中转的粮食大为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近代江南经济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乾嘉时期儒学思想的转型——以戴震为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学在乾嘉时期发生重大变化 ,表现出与宋明理学的根本区别。宋儒以天论道 ,强调形上本体 ,讲先天的善 ,最后“存天理 ,灭人欲”。乾嘉儒学以人论道 ,着眼于现象事实 ,讲践履言善 ,结果德性资于学问。戴震是乾嘉儒学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 ,其思想预示着时代精神的转向。  相似文献   

4.
侯俊云 《兰州学刊》2006,(11):55-56
18世纪,随着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来华贸易,新的贸易情况的出现,促使清政府不得不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在一口通商到五口通商时期制定颁布了一系列管理外国商人的法规。  相似文献   

5.
乾嘉时期文人游幕极为兴盛,出现了六个重要的学人幕府。幕主具有浓郁的欧苏情结,把风雅与为政结合起来,以期像欧、苏一样,播弦歌之雅化,以文章名冠天下,流传后世。幕主都有很好的文学素养,在诗文中表达着对欧、苏的赞扬与向往,幕宾们也在诗文中以欧、苏来夸赞幕主。幕主效仿欧、苏,课士爱士,大力提倡风雅,形成了幕府文学的兴盛局面,并留下大量与幕府生活息息相关的诗文。  相似文献   

6.
清朝统一新疆之后,随着新疆城乡建设的发展和内地人口向新疆的不断流动,新疆尤其是北疆各地的煤矿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不仅方便了新疆各族军民的生产生活,而且对于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根据清代满、汉档案,并结合其他相关文献,以内地人的活动为中心,对乾嘉时期新疆煤矿业的兴起和发展予以了论述。  相似文献   

7.
乾嘉时期的新疆竹枝词继承前代竹枝词传统,以风土诗而成为学者研究的重点视角。同时,竹枝词的自注也在继承史家自注体例的基础上,深受乾嘉时期特殊学风感染融合发展成独特的自注体例,从而形成具有文人化、学者化趋向的独特文学形式。诗注一体,诗注与诗文之间相互印证,以注释中大量史实资料与外围资料丰富诗文内容,增强竹枝词可读性与可信度。  相似文献   

8.
乾嘉时期是贵州秘密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各种政治、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下,这一时期贵州秘密社会开始兴起并有了初步发展:鸡足山大乘教在贵州得到了快速蔓延;另一民间教门五盘教亦传入贵州,发展迅速,并为一贯道的前身青莲教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贵州秘密会党从无到有,并逐渐走向成熟.天地会于这一时期传入后,拜盟仪式在福建、两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组织结构亦日趋完善;产生于川黔交界处的啯噜组织在贵州的活动有了增多,并开始了向哥老会的转化.  相似文献   

9.
康宇 《文史哲》2015,(2):142-148,168
乾嘉时期,中国哲学出现了重要的"语言学转向"。虽然这并未造就出中国近代的语言哲学,但它却引发了人们对语言本身的深切关注,尤其是系统地探讨了几个关键的语言哲学问题。学者们通过对字、词、心、道关系的论述,将文字、词汇、文化制度、语言研究的价值、意义与追求圣人之道的崇高的价值理想联系起来;通过对语言意义理论的思考,解析了汉字符号的意义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演变问题,建构出一系列理解与解释意义的具体方法,并触及关于"解释的循环"问题的理解;通过对"六书"体用论的辨析,形象地揭示了静态的文字形体与动态的语言运用间的有机统一,表明了"音"、"义"间的辩证关系,且在一定程度上推论出语言文字中的"物"与"则"的关系。乾嘉学者对于语言哲学问题的研究意义深刻,影响悠远。  相似文献   

10.
清代乾嘉时期的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不仅官方史学繁荣鼎盛,私家历史考据也精深广博,在编纂史书、理论阐发、历史考据、文献整理等方面皆超越往代,是传统史学大清理、大总结的阶段。近代以来,学术界在评价乾嘉学术时,多称其时考据学独领风骚,事实上,所谓的"乾嘉史学",应当是官方史学与私家史学的总合,而不能仅仅关注私家之历史考据。官方与私家史学之间,有挤压,也有竞争,但以相互补益为主,史学思想与历史观念也趋向于一致。但是,这种"盛世"史学的繁荣,却增强了传统史学思想体系拖延转型的力量,并不利于长时段史学的发展。中国近代史学的产生,之所以滞后于鸦片战争多年,原因之一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1.
乾嘉汉学作为清代中期的主流学术思潮,在经学领域与宋学相对峙,与文学也产生了背离。其成因大致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对文人的传统偏见、治学方式的差异以及外部的时代因素。乾嘉汉学与文学的背离不可避免地对文坛造成诸多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乾嘉时期的诗学理论与清初一样是在辩驳明代文学中建立起来的,他们批评明代文学的盲目复古和低俗,认为有明一代是衰落的一代,自信能够开创一个新的时代,诗歌批评出现了厚今。受统治阶级和时代学术风气的影响,乾嘉学人对明代的复古思潮和门户持批判的态度,他们的文学观更具历史辩证性,认为当代也能创造出经典。乾嘉文学创作繁荣,在盛世情怀下,他们认为自身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蒋士铨是清代乾嘉时期少有的热爱戏曲艺术的文人之一。他的戏曲活动主要发生在家乡江西铅山、以扬州和绍兴为主的江南以及京畿地区,并由此形成了其戏曲创作的三个黄金时期。期间,他与各类戏曲作家、评点者的密切交往,构成了审视其戏曲创作的特殊维度。蒋士铨的一些戏曲作品是与朋友交流磋商的结果,戏曲作品的生成往往得自朋友交谈中获得的灵感。周边人士的鼓励与支持所触发的戏曲创作机缘,也促成了他对于戏曲创作的乐此不疲。而始终保有的道德激情形成了他的独特创作个性,不仅赢得了志同道合者,还促进了戏曲作品的传播与影响,奠定了其国朝院本第一的文学史地位。  相似文献   

14.
清代乾嘉时期是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由理学迈向朴学之重要转型期,也是中国戏曲评点理论发生转变的关键期.清代戏曲评点在清初顺、康年间达到鼎盛,乾隆以后又迅速走向衰落.较清初而言,乾嘉时期的初戏曲评点在延续中有变化,主要表现在:戏曲叙事结构理论的延续与变异、形式批评的崇尚和反剧场化的艺术追求.这是时代思潮规训和文人戏曲评点家忽视戏曲综合性艺术的"类"特征二者合力的结果,标志着古典戏曲评点日渐走向衰亡.  相似文献   

15.
16.
陶渊明在彭泽令上决然的辞官行为,既不仅是因为不堪吏职,也不仅是久有归隐之志等,关键还是他的门阀观念受到了刺激。陶渊明有着作为士族大户的身份优越感,束带见乡里小人督邮,对他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侮辱。彭泽辞官其实是陶渊明在晋宋之际门阀士族地位剧变文化语境下一个必然的抉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特别的选任规定、严格的考核与严厉的惩处、频繁的调遣与定期入觐以及将军的"总统"权限和丰厚的养廉银等几个方面揭示了乾嘉两朝有关伊犁将军选任及其相关制度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周春《阅红楼梦随笔》体现出乾嘉时期藏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生态。围绕在《阅红楼梦随笔》周边的早期读者多系周春同乡亲戚、学友,构成了一个独特的通俗小说阅读、品鉴群体。在乾嘉考据学风的影响下,周春将治经、治史之法折射入小说,形成其独特的索隐范式。而同乡学友间的交流与书籍传播,使浙西成为《红楼梦》阅读、研究的重镇,索隐方法蔚然成“派”。透过考察其索隐方法、观念之来源,辨析其治学理念之得失、文学思想之倾向,可以进一步挖掘本时期藏书家、考据学家对通俗小说的阅读、研究方式,以及通俗小说对本时期学术、文学诸核心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一提起乾嘉学术成就,便使人们自然联想起那些著述颇丰的朴学大师,却往往忽略了虽未留下经学鸿篇巨制而对乾嘉学术风气形成有重大影响的朱筠。本文以为朱筠对乾嘉学术风气的形成,作用显著,其倡导之功,不在著述之下。朱筠借朝廷之力,首开辑佚之风气,而成四库全书馆开设之先声。而四库馆的开设,集中了一大批汉学精英,成为汉学家的大本营,推动了朴学思潮的勃兴。朱筠还以朴学训士,表彰经师先贤以倡朴学。特别是他自身探经嗜古,提出自己的学术主张:尊汉学而薄宋学,重古训而轻义理,并为汉学指出了治学宗旨与门径。此外,他还广招学人于幕下,搜罗承学之士,振拔困厄之士,遂被奉为士林风会之盟主,对乾嘉学术风气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尽管"<文选>派"是一个文学流派,但与学术有着千头万绪的联系.其代表人物的学术路数多属考据一派.考据本质是形而下的;而文学的品质是形而上的,故产生张力.有时张力能互补,有时也会产生悖论.对该派所蕴涵的学术因素及文学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梳理,可望对"<文选>派"内部独特的价值得到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