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日水产品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日水产品贸易发展迅速,日本已成为中国水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而中国则是日本的第二大水产品供应国。运用G-L指数和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日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变化趋势及各种水产品竞争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日水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总体较低,但产业内贸易指数较为稳定,历年波动幅度不大,仅个别年份略有下降。在细分水产品目录中,个别水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较高,产业内贸易活跃。从竞争力看,我国水产品总体处于优势地位,在大多数水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
2012年和2013年上半年中国主要贸易市场集中在美国、日本、欧盟,还有香港和台湾地区,硬件文化商品出口形势为贸易顺差,今后在文化贸易中需要发展品牌力量,保持贸易优势。并提升软件文化商品出口能力,同时要深度挖掘其他国际市场,减少"文化折扣"的影响,培养文化"走出去"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泰国贸易结构变化对长三角与泰国双边贸易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探讨泰国10年来的贸易发展趋势及贸易结构变化的基础上,使用产业内贸易指数等工具剖析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长三角与泰国双边贸易发展特点及趋势,分析造成这种结构变化的原因,提出在金融危机和欧美进出口市场大幅缩减背景下,扩大长三角与泰国双边贸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述阳 《理论界》2005,(6):49-49
一、我国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我国在党的领导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过改革开放,创造出一条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经济模式。创造了世界上经济高速度发展的奇迹,带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美国经济领袖研究所的贸易专家说,中国的崛起是世界经济近百年来最深刻的变化。美国前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说,“中国目前是日本、韩国、泰国和新加坡最大出口市场,是印度、俄罗斯、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产品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进口国。中国是南美洲矿石、中东石油…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和出口产品相似度指数,对中韩两国文化贸易的竞争性和互补性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预测的方法,对中韩文化贸易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实证检验。结论是:近期中韩文化贸易在主要出口市场上的竞争性不强,而互补性较强,中国应该加强与韩国的合作以获得更多贸易外利润;从长期发展趋势看,中韩文化贸易竞争性将会增强,互补性将会逐渐减弱,中国文化贸易应立足本地市场,在保护已有市场的基础上,争取潜在市场。  相似文献   

6.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畜牧业生产各有特色、优势互补,主要畜产品相对优势生产国的增产提效潜力较大。中国是"一带一路"区域最大的肉蛋奶生产国,与沿线国家的畜产品贸易量稳定增长,但竞争力减弱。中国产出的特种小品类畜产品在"一带一路"畜产品市场上则更有竞争优势,这也导致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畜产品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根据上述"一带一路"区域畜产品生产现状与特点,中国与沿线国家的畜产品贸易现状与变化,结合中国畜牧产业的主体——畜牧企业开拓"一带一路"市场的计划、需求与条件,从改善中国畜产品出口市场集中的状况、提高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调整出口畜产品品种结构、优化畜牧业发展支持政策等角度,提出推动中国与沿线国家开展畜牧业国际合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伏玉林  杜凯 《学术月刊》2012,(8):93-100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严守承诺开放农产品市场,但农产品出口正在成为中美贸易摩擦的主要根源。选取棉花、小麦、稻米和大豆等四种主要农产品,通过测算技术性贸易壁垒,考察净出口波动、产出效率和补贴政策,对中美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和贸易政策展开比较分析后发现:美国凭借其生产技术和贸易制度设计上的优势地位,实施严格的技术规制来保护本国农产品市场,向生产者提供巨额补贴以巩固市场竞争力。由于生产技术落后和贸易规则制定话语权的缺失,中国农产品市场开放有背离本国农业发展水平的趋势,产业安全正遭受巨大冲击。中国正在成为新多边贸易体制的重要力量,为打破农产品贸易被动局面,中国应将发展中国家利益纳入贸易制度设计中去,增大补贴范围和补贴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加强对贸易壁垒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借助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依存度、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出口产品相似度、出口市场集中度对闽台农产品贸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闽台农产品贸易关系密切,农产品贸易依存度提高.闽台两地是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行农产品的出口,它们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上具有国际竞争优势.闽台农产品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上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在这些出口品种和出口市场上存在竞争.阖台两地农产品贸易规模偏小.提出抓住有利时机,营造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从消融冲突角度考虑产业分工与合作,实现两地农产品贸易和谐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而此时被迫开国的中日两国对世界市场的认识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途径:中国在40~50年代坚持“以商制夷”,到70年代才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对世界市场了解的深入,逐渐形成了“商战”论等近代世界市场观;日本在开国之初争论的主要焦点是贸易无用还是贸易兴国,并在60年代发展为自由贸易思想。中日近代世界市场观的区别是:中国是带有政治化色彩的世界市场观,日本基本是从经济角度分析世界市场与本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印度反倾销申诉贸易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整理印度1995-2008年对外反倾销案件的基础上收集相关数据,发现印度反倾销针对的主要是化工、贱金属及其制品、塑料橡胶、机电产品和纺织品等行业.从国别上看,中国、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成为印度反倾销的主要目标国.印度反倾销打击的主要是出口增长快、市场份额高、在印度市场上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利用1998-2008年印度反倾销案件作为样本,从被诉国家以及涉案行业角度使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到稳健性估计结果.结果表明,从国家角度考察,印度反倾销措施对中国、欧盟、韩国和中国台湾等主要被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都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转移效应,反倾销措施的贸易破坏效应远大于关税的影响,说明反倾销税成为印度约束被诉国出口的主要工具.从被诉行业上看,在主要涉案行业反倾销措施均存在显著的贸易破坏效应和贸易转移效应,并且和关税相比,反倾销措施更能减少被诉国的市场份额,即贸易转移效应更大.为此,各国应该联合起来,争取在非关税壁垒有关条约中达成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规则,对国际反倾销活动能形成有力的约束:要重视对华反倾销,特别是在对华反倾销重点行业要建立出口预警系统,严格控制出口的市场份额,要避免掠夺性的占领市场,坚决控制“短、平、快”式的占领国际市场方式的出现,同时策划好出口市场转移策略,防止被反倾销;中方企业要积极应诉,争取无税结案.  相似文献   

11.
跨国并购是外国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市场的一种主要手段。自中国加入WTO后,外资在华掀起一波接一波的并购浪潮,国内很多行业出现外资垄断现象,一些知名民族品牌开始淡出市场。以国内饮料、洗涤用品、化妆品和汽车制造业这四个行业的进出口贸易数据为基础,以贸易指数和竞争优势指数为工具来分析这种并购的绩效。结果发现,并购加快了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但对产业竞争优势的提高没有太大的效应,同时还阻碍了某些行业民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黄汉青 《中州学刊》2004,(6):132-134
1871年《日清修好条规》签订后,在日本各港口的中国人拥有了合法居住权和经商权,中国人的企业和店铺数量也日益增多.他们积极参与和欧美、日本商人的商业竞争.到19世纪末,尽管他们在贸易额上还不及欧美商人,但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个领域,特别是服务行业已经占据了重要地位.中国商人的经济实力为在日本的中国人社区的形成奠定了经济基础.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各国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出现,特别是欧盟的出现,中国也别无选择地被推向了国际政治、经济、文化舞台。在这种背景下,经历了百年的中国电影也被迫卷入全球化的浪潮中,一方面,全球化为中国电影广泛传播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对各民族文化传统、世界多元的文化发展提出了挑战。世界电影在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下,各国都在努力探索一种后文化殖民状态下的国际化策略。日本就利用动漫打入国际市场,欧洲保持了一贯的艺术电影和纪录电影的优势,并把它发扬。中国电影要想在世界电影市场上立足,必须立足于本国的文化传统,结合自身优势,制定出一条适合国情的中国电影品牌国际化的道路。本文将主要谈国家形象、国家电影品牌与国家竞争优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与亚太地区国家油料作物贸易流动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芳 《兰州学刊》2010,(7):62-66
亚太地区在中国油料作物贸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是中国主要的出口输入地,同样也是中国重要的进口来源地。文章对中国与亚太16国的油料作物的贸易流向、进出口市场结构和品种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根据单产品多市场和单市场多产品的CMS模型估算影响中国油料作物在该地区出口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我国向亚太地区油料作物出口的积极因素在于市场规模(市场需求)的扩大,而对出口产生负面影响的是产品结构和市场结构的不合理。  相似文献   

15.
论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领先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学术界对中国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主要从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市场结构的角度,主要从产业组织理论的"结构-行为-绩效模型"出发,认为中国应构建诸如"寡头垄断"为主要模式的市场结构,以提高中国产业的整体绩效;二是基于比较优势、新国际贸易和国家竞争优势等理论,主张中国应强化现有的比较优势和引进新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与之相关的产业,提高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笔者试图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领先优势这一新的角度,提出并分析世界产业竞争中存在的另一类产业竞争力形态,即产业领先.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优秀文化之一的中国古代小说随着中泰两国人民的密切来往流传到了泰国。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方式主要有口承、汉文文本和泰文译本几种,汉文文本多有流失,目前主要收藏在泰国国家图书馆塔瓦苏吉分馆;在出现了泰译本后,中国古代小说在泰国的传播才达到高峰。  相似文献   

17.
活跃在中日交通史上的使者--明清时代的唐通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长达200多年的锁国时代、在只对中国和荷兰国打开门户的日本唯一的开港地长崎,大规模的、持久不断的汉书的输入,是将中国语言、文化传入日本的一条主要的途径.唐(中国)(荷)兰商船频频来访长崎港,带来了长崎乃至日本贸易的繁荣.活跃在中日文化和贸易交流中的是一群被称为"唐通事"的中国人.唐通事产生于 1631年,正值中日贸易的高峰时期,他们的祖先大都是远渡赴日定居的中国人.唐通事的任命资格非常严格,当时作为一种官职地位很高,在日本社会享有很高的声誉.唐通事担任的工作是多方位的,在江户时代,主要从事对外贸易的翻译和实务工作.唐通事为推动中国文化的传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刘斌 《兰州学刊》2007,(8):41-44
近年来,"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论调有所抬头,美国、日本和印度是炮制和散播中国军事威胁的主要市场.纵观国际社会的发展,"中国军事威胁论"是缺乏事实依据的,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在军事上没有威胁世界和地区安全,美国、日本、印度三国鼓吹和渲染"中国军事威胁论"的背后是他们妄图建立世界和地区霸权的图谋以及实施对中国的战略合围.  相似文献   

19.
泰国是东盟的成员国之一,在东南亚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与泰国相交由来以久。据查证,在素可泰王国建立之前,中国人早已往来于泰国,其中一部分人定居在泰国。这便是华侨在泰国立足的开始。经历了长期“朝贡贸易”之后,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进入了近现代时期,仅就此谈谈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泰国华侨资本的形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与其他东南亚国家有所不同,这与华侨在当地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具有以下特征:首先,泰国的主要民族———泰族是从中国本土南迁到泰国的种族,而泰国的华侨也主要是出身于广东、福建等华南地区,…  相似文献   

20.
新贸易理论的形成、内涵及其政策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理论一向以古典的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理论来解释国与国间贸易存在的原因。但这已不足以解释战后国际贸易的现状。新贸易理论则认为规模经济的存在才是贸易发生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该理论大量运用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规模报酬递增、相异产品等理论构筑了新的理论模型,并主张政府干预贸易的“管理贸易”政策。新贸易理论对我国外贸政策的制订和外贸战略的规划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