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东汉中后期,先后有六位太后把持了政权,导致东汉皇权每况愈下,政局分崩离析。其深层原因主要是由于东汉的皇后多出生于士族化的强宗大姓,随着外戚势力的发展,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的职官制度逐渐蜕变为外戚擅权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东汉惩西汉晚年外戚和大臣的擅权,便提高尚书的政治地位。作为东汉尚书台名誉领袖的录尚书事,并不能象西汉尚书系统的实际领袖领尚书事那样常居中央枢机。两汉的领、录尚书事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有区别  相似文献   

3.
东汉王朝发展到后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的腐败,外戚的专横,宦官的擅权,地方官吏的凌虐百姓,使得社会政治陷入极度的动荡不安之中。广大的农民群众忍受不了残酷的剥削和压榨,于是不断起义,与地主阶级进行生死博斗,终于发展成为灵帝中平元年(184年)的黄巾大起义。黄巾起义摧毁了外戚和宦官更迭把持着的东汉政权,为曹操的建立霸业创造了条件,而社会上浮现出这一批热衷于政治的文士,也为曹操的完成  相似文献   

4.
论外戚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戚政治与宦官政治是中国宗法的封建专制主义的两个毒瘤.外戚政治是由于后妃参政而引起的封建政治体制中的一种特殊的政治形式.外戚,按照正史后妃纪,传及《外戚传》的记载,其成份是指皇室的外姓亲属,以及后妃系统的亲族,还包括皇家公主的夫族.实际上,她(他)们是一个直接依附于太后、皇后或皇帝宠妃的裙带政治集团,史称为戚党,又称为后党.这种裙带集团还包括着依附外戚的私门宾客、官吏僚属.由于皇帝女宠或临朝干预政事,外戚集团得以入参大政,这是封建王朝宫廷政治的必然产物,一般都称之为外戚政治.后妃通过外戚专权用事,外戚攀龙附风仰仗后妃权势而入参政治;外戚政治是后妃参政的延伸,两者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5.
王莽执政时期官至大夫的杨雄(公元53前年~公元18年),是一个富于正义感,不满现状而又胆小怕事的学者。西汉未年,外戚擅权,统治者昏庸无能,土地兼并剧烈,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动荡,荒诞的谶纬迷信思想弥漫朝野,在这种背景上,杨雄逃避现实政治,闭门著书立说。《汉书·杨雄传》说:“杨雄……少而好学,不为章句训诂,通而  相似文献   

6.
辽史外戚表补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近时我因编写辽墓发掘报告,在查阅有关后族肖氏的材料时,感到《辽史·外戚表》不仅凌乱无章,缺乏条理,而且错漏尤多,殊难为据;因此,遂进行一些诠释考证的工作。《辽史·外戚表》本身存在的问题很多,诸如:后族原始叙述不清,无本源可寻,偶有谈及,亦多有错误,而发展脉络更欠详明,此其一;世次严重混乱,行辈误升误降,造成叔侄误为兄  相似文献   

7.
辽史外戚表新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辽史》外戚表序云:“辽史耶律、萧氏十居八九,宗室外戚,势分力敌,相为唇齿,以翰邦家,是或一道.然以是而兴,亦以是而亡.”辽代后族外戚,于一代兴亡,关系甚巨,为史家所洞见.后族皆以萧为姓,实出不同族系,又多兼有汉名与契丹名.元修《辽史》,据耶律俨《实录》、陈大任《辽史》,兼采他书,译名互有异同.本纪列传或误一人为两人,重出迭见,或以两人为一人,强作说解.外戚表无旧表可据,杂采纪传,排比成篇,多称“不知世次”.辽人墓志近年陆续出土,足资纠补.但原表族系不明,势须改作.因著为新编,综考相关文献与石刻文字,梳理族系,辽代后族审密乙室己氏、拔里氏、述律氏、刺只撒古鲁氏四系家族世次,略可考见.穆宗后与圣宗齐天后家,文献缺略,先世不明,别列待考.新编不采旁行直上表格,分别族系,条列世次.编列诸人,各注出处,略考异同,以备参稽.事迹官阶,已见史传,不复录入,以求简明.  相似文献   

8.
恩荫又称门荫、恩补、世赏、任子等 ,恩荫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朝廷按照权贵的政治地位授给其子孙亲戚官职的一种优惠制度 ,外戚是最主要的受惠群体之一。我们通过对宋代外戚恩荫制度的探讨 ,可以从不同的侧面更深刻地认识宋代的选举制度和宫掖外戚制度。但遗憾的是 ,截止目前史学界尚不见一篇专门讨论宋代外戚恩荫制度的论文发表 ,而仅在有关专著的个别篇章中对之略有论及 1。笔者不揣浅陋 ,试对之作一些浅论 ,冀补宋代政治制度史研究之断栈。  一、外戚荫补的定例和特恩例宋代的外戚又称戚里、国戚、外姻、近戚 ,是指三后 (太皇太后、皇…  相似文献   

9.
王符论职官考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核制度是人事管理的重要环节 ,是督促官吏忠于职守的有效措施 ,是知人善任的基本途径。历代有见识的政治家、思想家往往非常关注职官的考核问题。王符是东汉后期的进步思想家。其著《潜夫论》中论述的官吏考绩问题 ,提出了很多益人心智、发人深省的见解 ,在我国自先秦至两汉 ,尚无出其右者。本文就王符的职官考核思想作一探讨。一、知贤之近途 ,莫急于考功  东汉末年 ,外戚、宦官擅权 ,吏治腐败 ,阀阅取士 ,察举不实 ,选贡非贤 ,考绩制度名存实废。处于社会下层的布衣文士王符对东汉后期的政治昏暗深恶痛绝。他在《潜夫论·实贡》(以下…  相似文献   

10.
近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国内对秘书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众多学者对与秘书相关的次级领域展开研究并取得很多有价值从学术成果,但是,从目前的成果来看,对秘书擅权这一现象的研究相对较少。以魏忠贤擅权为代表的秘书擅权现象曾在明末给明王朝及百姓带来严重危害,为了防止这一现象再次出现,有必要在阐释秘书擅权的意涵及分类的基础上,对这一现象展开分析,探究其成因及对当代领导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老的家族 ,自殷周以来 ,直到清代 ,大约经历了两种形态的变更 ,起始是贵族的宗子制 ,实行大小宗法制 ,家与国一致 ;其后是民间族长制 ,或同祠堂联系在一起 ,成为祠堂族长制 ,实行小宗法 ,家、国分离。以宗法观念治理家族 ,大体上有两种类型 ,一是有祠堂、族谱以及某些家族共有财产的家族 ,可谓典型的族长制 ,另一是基本不具备上述三种实体 ,而实行族老、族贤治理的族老制。到了 2 0世纪上半叶的清末和民国年间 ,家族的变化 ,首先表现在家族组织的类型增多 ,达到丰富多姿的程度 ,在传统的族长型、族老型之外 ,出现族会、同宗会、族公会…  相似文献   

12.
史学界传统观点认为:宋代把军权分给枢密院,财权分给三司,同时,宰相还要接受台谏的严密监督,所以,宋代宰相的权力已经萎缩到令人难堪的地步。近十几年以来,部分学者在认真排比了宋代第一手史料后,得出不同的结论。如王瑞来先生总结说:“在不断与皇权抗争中,宋代的相权总的看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重要。”1张其凡先生考察宋初中书事权之后,归纳说:“中书的权力不是削弱了,而是加强了。”2翻检两宋史料,有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两宋基本上没有后妃、外戚、宗室、宦官擅权乱政之事发生,只有权相架空皇帝,独揽中央大政。这个简单的事实以最简洁的…  相似文献   

13.
唐前期外戚在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行为、社会生活上,其短期性特点较历朝历代更加突出。外戚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政治命运的短暂周期及外戚权力所具有的脆弱性和不稳定性。这也使唐朝外戚在人生观、价值观方面我行我素,不顾礼法,及时行乐,在伦理、道德观念上以自我为中心,在社会行为上倒行逆施,骄横不法,在社会生活上奢侈淫佚,竞相豪华,逞欲胡为。外戚短期行为导致官闱秽乱,暴虐腐化,使唐朝廷内官僚、士大夫结党营私,玩弄阴谋,使朝廷上层常处于血腥之中,由此形成唐前期政治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牟润孙先生曾撰文提出汉代"外戚称宗室"的观点,刘增贵先生的著作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两相比照,刘说为是,只是其论证略欠充分。通过逐条分析牟文所据史料,并参考《史记》《汉书》中外戚与宗室对举之记载,可以肯定汉代外戚不称"宗室"。  相似文献   

15.
本文参照国内外学者提出的史诗类型划分标准,将哈萨克族荚雄史诗的基本情节分为征战型和婚姻型两种母题系列,并根据这些史诗母题系列的内容、数量和组成方式,将哈萨克英雄史诗分为简单型、复合型和多重复合型三种类型,其中简单型母题系列的史诗分为考验女婿、包办婚姻、抢婚等婚姻型和部落复仇、抗击敌人、财产争夺等征战型两类,复合型史诗分为婚姻母题系列加征战母题系列和征战母题系列加征战型两类.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封建社会由贵族分权制向官僚集权制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封建社会,自秦以降共二千余年的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自秦始皇至隋唐末共一千二百年中,分裂时期长于统一时期。其间做到集权于中央或皇帝手中的,只有自秦至西汉宣帝共一百四十余年,东汉光武至章帝六十四年,隋统一至唐中叶玄宗期一百六十年,前后共计只三百六十余年。其余八百余年中,战乱频繁,碉堡林立,群雄蠭起,人民生活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或者朝廷失控,宦官、外戚、军阀乘乱轮番割据,俨然独立王国,中央政权有名无实。虽为专制王朝,实际上可称为贵族分权制的统治时期。宋代开始实行了真正的中央集权。自宋至清末九百余年中,历代帝王及其中枢政府掌握了全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大权。即使一些权奸、宦官、后妃擅权朝政腐败时,权力中心也没有  相似文献   

17.
唐会霞 《青海社会科学》2012,(5):194-197,203
两汉时期是豪族产生并形成的时期,右扶风马氏家族便是其中之一。马氏家族以军功兴族,后来又以外戚身份走向鼎盛,最后又转变为军功、经学合一的家族。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表现出文武兼擅、富于才干、积极进取、天下己任、严于律已、慎于立身的主要风貌,对国家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马氏家族的兴盛与衰败皆与两汉的政治、军事、法律与文化政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甲骨卜辞材料显示,商代族氏联合与联盟的形式有族氏联姻、对外军事联盟、内部政治联合三种。其中,对外军事联盟分为三个层次,以商与侯伯、方国之间的联合较多;内部政治联合分为三种类型,以王族、多子族与其他族氏的联合较为常见。这些不同形式和类型的族氏联合与联盟的存在,表明商代的族氏外部关系具有平等合作的一面,商代社会结构具有较明显的族氏联盟色彩。  相似文献   

19.
明宣宗为训诫外戚恪守臣道,令杨荣从历代正史中摘抄有关外戚的史料,收录从汉到元外戚七十九人,分为“善可为法”、“恶可为戒”两类,汇编而成《御制外戚事鉴》。全书五卷二册,图文并茂,十分精美。此书长期以来仅限于明廷赐给外戚,外间流传不广,虽经弘治年间内阁翻刻,但到明末此书已难寻觅。清乾隆间编纂《四库全书》时,也只求得天一阁所献两卷钞本,故录入存目类。现今在中国初刻本、钞本皆不存,唯日本东洋文库尚存一部初刻本,十分珍贵。  相似文献   

20.
运用参与观察、深入访谈等调查方法,调查“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自我认知的变化过程,进而归纳出“在韩朝鲜族”民族认同感的类型及特征。民族认同感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与环境变化及个人心境变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在韩朝鲜族”在环境变化之后,民族认同感亦会发生相应转变。这种重构过程,作为适应韩国社会的结果,通常在“朝鲜族集体主义”“追求平等权”“工具化倾向”等三个行为特征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少数民族成员自身所处的环境以及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是影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素之一,强化国家认同是逐步达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目标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