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清朝是以满族贵族为核心建立的,而清朝统治的社会基础是由多民族构成的,而当时的满族人数很少,在客观上限制了其统治的社会基础,这就决定了清朝统治者必须有意识、有日的地协调好与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不断扩大其统治的社会基础.蒙古族、汉族、藏族在清朝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非常突出而又广泛的作用,因此,满族与蒙古族、汉族、藏族等民族的关系成为清朝民族关系格局的主干层次.而满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不包括蒙古族和藏族)、汉族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关系等则成为清朝民族关系格局的非主干层次,这是由不同民族关系在该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2.
孙瑞 《学术探索》2004,(6):122-125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是一个民族文化多元性和生物资源多样性特征十分突出的地区 ,在西双版纳地区的现代社会发展中 ,要十分珍惜和有效保护好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多样性的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除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接触、交流与融合外,生态环境和生活条件改变对塑造民族文化多元性同样产生着深刻影响,这一点在婚姻文化中表现尤为明显。大理西罗坪山白族在数百年前从坝区迁徙到山区后,生存环境变动引起生产生活方式急剧变化,为更好地适应当地环境,出现了一夫一妻与婚外偶居并存的婚姻家庭形态,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特殊婚姻、家庭形态与特定生态环境下形成的生存、发展模式之间的相互适应。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特点及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民族关系的历史格局、特点及影响郭家骥本文认为,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云南的民族关系格局逐步形成了八大基本特点。其中最根本点是云南各民族从部落林立、土官遍野、各擅山川、互不统属的分裂状态,逐步成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一部云南...  相似文献   

5.
中国西部农村地区的生计转型是自然生态环境、社会文化环境与土地利用方式综合作用的结果.生计转型既可以导致生态环境问题,也可以修复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拟通过对云南山区某彝族村寨——Y村5个阶段生计转型和生态环境演变特征进行分析,阐释生计转型与生态环境变迁之间的逻辑关联.Y村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由于过度依赖开...  相似文献   

6.
兵团体制作为国家政治决策的产物,因其产生的族际人口数量变化,打破和改变了新疆原有的民族分布格局。同时,居住空间格局作为一种文化的表现形式一直是影响新疆多民族交往的重要因素。各民族在长期戍边实践中,创造了增强兵团群体认同的宝贵精神财富——屯垦戍边文化,其对民族关系发展有着重要的整合力和影响力。汉族为主体的多元民族,多种经济类型;民族分布格局受区划、经济类型、宗教文化的影响,存在着明显的地理界限;文化传统上形成了以屯垦戍边文化为特点的民族交往心理和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情认识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对传统云南省情认识论进行回顾与分析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视角提出了新的云南省情认识论。作者认为,生态环境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省情的三大基本特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云南各民族为适应多样化的生态环境和开发利用多样化的生物资源以求得生存与发展,创造了与生态环境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相互适应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形成并长期保持了三多一体、良性互动、高度融合的格局,可抽象并形式化为“三多一体”互动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最晚形成的民族文化多样性处于核心位置,对于三者能否良性互动发挥着关键作用。在21世纪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只要云南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长期保持并不断优化“三多一体”良性互动格局,云南就一定能率先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区。  相似文献   

8.
黄桂华 《理论界》2014,(7):18-21
研究中国民族关系的演变与发展应当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共存历史和现实的自觉认同为基础和前提。在这一前提下,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主题,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落脚点在于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云南民族关系现实格局存在十大基本特点,现实的云南民族关系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同时也进入了矛盾和问题多发的时期.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证明,国家权力在协调民族关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所以应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和国际影响诸方面,运用国家力量推动云南民族关系持续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关系格局的演进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缘起、形成和发展。生产、生活上相互依存,是中华各民族融为一体的基础;对民族地区的优抚与开发,是维护中华民族一体化的重要途径;尊重少数民族特点及自主管理权,是协调族际政治关系,维护政治一体化的前提;多元文化并存、相互吸纳,是中华文明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及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实践是构建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11.
近现代社会变迁标志着总体社会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各部分联系的增强,它改变了包括民族关系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使中国民族关系的许多方面表现出发展势头:民族关系的基础摆脱了农牧两大经济体互补的局限性,开始建立在全面的经济依赖和社会分工之上;民族关系格局由少数民族、汉族两大主体之间的双重关系发展为以少数民族、汉族、中华民族三者为主体的多重关系;封建统治者长期奉行的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从法律上得以否定,民族关系的性质由不平等转向平等。  相似文献   

12.
宁夏吊庄移民的民族关系和宗教生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吊庄移民的社会效益最终可归结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两个方面。宁夏的吊庄移民以南部山区回族群众为主 ,在吊庄移民的社区重建过程中 ,民族关系和宗教生活问题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两个方面的问题与回族的民族文化发展有直接的关系。吊庄移民社区正是要通过异地经济开发 ,达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本文应用实地调查并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了宁夏吊庄移民中民族关系和宗教生活的现状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古代傣族召片领和各地召勐,从一世叭贞(1180年)至三十九世刀世勋(1949年)先后统治西双版纳近800年,竟未与山区土著民族发生过一次记载于册的战乱。其原因是①尊奉被征服的山区少数民族领袖和英雄人物为勐神,在精神上给予抚慰。②召片领与被征服民族联姻和亲,改善关系。③将山区少数民族划为便于征赋的“卡西双火圈”,并封赐本民族的头人加以管理,予以殊荣,民俗依旧。  相似文献   

14.
试论清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新特点方慧本文认为,清代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发展和演变出现了新特点,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分布更加交错杂居,基本形成了今天各民族之间“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而他们在政治、经济、乃至文化诸方面的联系日趋紧密,在中华民族的人...  相似文献   

15.
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明德 《文史哲》2005,(5):50-56
褚遂良的民族关系思想主要由“先华夏而后夷狄”、“畏威慕德”和“以信义而抚戎夷”等三大部分所构成。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的形成,既有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又有个人对民族关系的深切体验,还有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浸染,也有唐初民族关系思潮的影响;关注现实和经验理性是褚遂良民族关系思想的最主要特征;他的民族关系思想是对儒家教义和传统民族关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傈僳族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等国跨界分布格局的形成,主要是历史上寻找经济资源与区域内民族关系紧张双重因素导致的。长期以来傈僳族先民在区域政治格局中的关系和地位,对其民族认同感在历史上的演变产生着重要影响。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民族国家的建构和民族之间交往的频繁,促使其民族意识逐渐觉醒和强化,民族认同感越来越强烈。傈僳族大规模迁徙缅甸等国之后,其民族认同感也经历了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在当地族际关系影响下,不断重新调适,并呈现出与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之下的民族意识有一定差异的缅甸傈僳族的民族认同感。  相似文献   

17.
唐朝通过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入蕃和亲,与吐蕃缔结、发展了舅甥关系,本文以这种亲属关系上升到的舅权制为切入点,阐述汉藏民族以儒家伦理为纽带,形成伦理体系的认同,为藏民族融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奠定了感情基础和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文化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具有明显的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价值.本文按其功能,将传统聚落的物质形态构成要素分为宗教要素、生活要素和自然要素三类,并从空间构成上将其划分为环境空间、精神空间和生活空间,进而从物质层、心物层和心理层三个层次对文化形态赋予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影响进行剖析,归纳出传统聚落的四个文化因子,即水之村寨、越人之村寨、神灵之村寨和佛之村寨.提出从文化内涵的角度,按傣族聚落的文化核心、社会时代特征和相应的民族价值观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有机地统一了傣族传统聚落发展中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的作用,深化了西双版纳傣族传统聚落文化资源保护和文化产业开发中所需的、对传统聚落文化演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9,(3):102-109
云南是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一个缩影,云南的民族关系在全国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云南的民族关系状况直接影响着全省乃至全国发展稳定的大局。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符合中国国情的民族政策指引下,云南的民族关系在继承传统的和谐因素,批判和纠正左倾错误的影响,通过改革开放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过程中,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文章回顾了改革开放三十年云南民族关系的发展变化历程,总结了其中所蕴涵的丰富经验,揭示了云南民族关系面l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对于巩固云南民族关系长期和谐发展的局面,实现全国全省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战略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和主要任务之一.本文研究了当前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分析了西北地区构建和谐民族关系的特殊重要性和西北地区民族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和谐民族关系的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强化各民族的"国族"意识;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成各民族的利益共同体;深入挖掘各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实现民族文化的现代转型;正确认识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发展差距和发展趋势,努力缩小各民族的发展差距,是新时期构建西北地区和谐民族关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