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基督宗教的革命性体现在它的产生是人类信仰的精神革命、是西方哲学发展必不可少的思想资源.基督宗教在历史的发展中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异化,但其内在的革命性没有泯灭,<圣经>中包舍的革命因素不断矫正着人类生活中的种种偏离.理解马克思的宗教批判要从其思想主旨即人类的全面解放出发,宗教的消亡与人类的解放是同一过程.  相似文献   

2.
宗教批判对马克思理论形成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马克思理论形成的思想来源,除了人们所熟知的"三个直接来源"外,对于以基督教为代表的宗教文化的清理与批判,同样构成马克思理论形成的重要思想资源。马克思"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的命题,表达了对宗教的批判在马克思理论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宗教批判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解放理论即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4.
在马克思的视野中,宗教作为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具有“神圣形象”和“非神圣形象”双重表现。宗教的秘密,既在于与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思辨哲学“同谋”,更在于与资产阶级的现实社会关系“联姻”。而这正是由于“意识领域”和“世俗领域”的双重颠倒所致。因此,马克思的宗教批判实质上也就具有双重使命不仅是意识领域的颠覆,更是现实世界的革命。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体论问题有着深刻的人性根据和哲学思维根据 ,是任何真正哲学都难以回避的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传统本体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必然性 ,但它终究只是本体论问题的一种历史性解答方式。批判和超越传统本体论 ,是马克思哲学实现哲学史上伟大变革的重要基础。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显著特点在于 ,他坚持实践论思维方式 ,坚持事实与价值相统一的原则 ,从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本体问题 ,强调以社会存在和人的生存发展来统摄自然本体 ,并把合理性追求融入本体问题的探索之中 ,具有鲜明的价值取向。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探索根本置换了本体论研究的问题域 ,鲜明地昭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人道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规定。深入理解马克思本体论批判的价值取向 ,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 ,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博士论文中所高扬的哲学对宗教的批判和哲学的拯救行动是其整个理论大厦的原始点。马克思的博士论文不仅通过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的比较来阐发自我意识哲学,更是通过慷慨激昂地宣扬自我意识哲学与大众宗教的对立、细致入微地解读伊壁鸠鲁的原子论以及逻辑缜密地阐明哲学的现实化与世界化,彰显出了深刻鲜明的宗教批判精神与追求人类自由的崇高责任。深入解读马克思博士论文中的宗教批判思想,有助于厘清人的解放理想得以形成的起点。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本体论批判及其方法论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从根本上改变了本体论研究的问题域,鲜明昭示了自己哲学的基本规定性,促进了马克思哲学的整体发展,也促进了马克思哲学与其他哲学的对话,并有助于我们从本体论角度把握当代实践.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实践批判对传统西方哲学本体论和认识论的理性形而上学观念进行了解构,并从现实的维度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进行了揭发和批判,这种实践批判不仅包含变革性、否定性的向度,而且内含着肯定性和建设性的向度,其价值旨归在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的这一思想对我国贯彻科学发展的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解放何以可能——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体论旨在寻求“何以可能”的根据 ;寻求“什么”何以可能 ,构成特定的本体论。本文提出并论证了马克思的本体论革命的三重内涵 :把本体论定位为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 ,实现了本体论理论内容的变革 ;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诉诸对人的历史活动的理解 ,实现了以唯物史观为依托的理论基础的变革 ;把对“人的解放何以可能”的寻求诉诸“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 ,实现了本体论与“革命的、批判的”辩证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作为崛起于后封建的欧洲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现代性最突出的本质属性是其价值的两重性:解放和异化的混合物.现代性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及其引发的现代性危机,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受到了启蒙现代性所开启的批判反思传统的质疑.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把启蒙现代性中所蕴涵的批判精神改造为实践的批判精神,并运用这一批判武器对资本现代性及其所造成的现代性危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寻求超越现代性的合理路径.在人类面临现代性困境和危机的今天,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周惠杰 《北方论丛》2004,3(6):99-103
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中乌托邦维度的研究,根植于人性的批判性、否定性、超越性.这种研究把人的现实存在与人对终极意义的追求、人的实践活动与人的解放内在关联起来,是对人的意义统一性的救赎,其锋芒直指现实中人的生存困境.因此乌托邦精神的探讨既有益于揭示马克思人学的现时代价值,深化和拓展整个当代哲学的自我理解;又有利于批判人的现实存在并对现实存在异化性进行扬弃与超越,为中国21世纪总体现代化建设提供一种意义支撑,使之成为一支时代的清醒剂.  相似文献   

12.
现代性,作为崛起于后封建的欧洲而在20世纪日益成为具有世界历史影响的行为、制度与模式,最突出的本质属性是其价值的两重性:解放和异化的混合物。现代性的结构性矛盾和缺陷及其引发的现代性危机在其发展的初始阶段就受到了启蒙现代性所开启的批判反思传统的质疑。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把启蒙现代性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改造为实践的批判精神,并运用这一批判武器对资本现代性及其所造成的现代性危机进行深入的考察和分析,以寻求超越现代性的合理路径。在人类面临现代性困境和危机的今天,高扬马克思的批判精神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实践生成本体论:马克思本体论思想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本体论概念的三种含义及其得失 ;接着从多方面入手 ,论证了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既不是物质本体论 ,也不是实践本体论 ,而是感性实践生成本体论 ,这种本体论是一种开放性的、建构性的、过程性的、中介性的、感性的、动态性的本体论 ;这样的本体论是马克思哲学发生划时代变革的根本所在 ,它使马克思哲学成为一种崭新的形态  相似文献   

14.
西方哲学的历史演变表明,本体论经历了一个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其实质在于本质主义的建构原则被实存主义所代替.马克思所从事的本体论重建工作,不仅超越了本质主义路径,也超越了实存主义路径.其实践本体论作为人的存在的现象学,从哲学的原初基础角度给出了本质与实存之矛盾赖以展现的内在理由,并把这一矛盾的解决诉诸历史的展开及其完成.哲学因此由思辨的建构变成了历史的展现问题.这正是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最深刻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5.
哲学研究不能回避本体论问题,只有上升到本体论的层面,才能摆脱具体经验的局限,彰显哲学理解的整体性品质。而哲学的本质是人学,思考本体论问题就应该是更切实的贴近人本身。马克思将本体论问题与人相关联,通过对人的二重性境遇的分析考察,将共产主义作为其本体论的最高价值预设,以致力于全面发展的总体的人的塑造为哲学诉求目标,进而展示了以人的实践为基本动力的人的历史存在过程。因此,马克思哲学表达的是一种人在场的本体论。在全球化时代,哲学面对当代人的生存境遇,我们应该承接马克思哲学的这一致思品格,面向未来中国发展的历史使命,去积极培养人的超越情怀,构筑社会价值理想,以真正体现哲学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思想中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意识形态批判和科学批判.在马克思的早期思想中,意识形态的批判是在对于黑格尔法哲学的颠倒中完成的,是对资产阶级抽象自由的虚假意识的揭示.但是后来的马克思受到了费尔巴哈的影响,背离了意识形态的批判,而走向了科学的批判.科学的批判把无产阶级的革命看作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意识形态的批判在马克思的后期思想中,从属于科学的批判.这两种批判在理论上导致了他对于自由和必然、进化和革命之间关系的理解上的冲突,在实践上导致了技术精英的统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就其实质而言是一种社会历史批判,是通过批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而形成的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对政治经济学批判这一基本性质的理解必须超越传统的学科门类的划分,从马克思的“总问题”入手,形成对马克思思想的总体性理解,真正阐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与一般形而上学批判的关系,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政治经济学批判在马克思思想形成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为理解整个马克思思想体系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批判精神是哲学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强大动力。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从物质生活出发来解释观念的东西,奠基在实践批判的基础之上。实践批判是从物质生活的内在矛盾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中,揭示社会现实生活的真正内涵。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尽管立足于资本主义矛盾和结构的实践批判,但是,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仅具有现实性维度,而且具有超越性维度。也就是说,马克思的实践批判,不仅是马克思生活时代的精华,而且超越了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只要人类的实践是异化的,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就会不断地彰显。马克思的实践批判深入到历史与未来的内在张力之中,从而不断地解答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思想在批判中前行,对于饱含批判精神的马克思哲学尤其如此.从本体论批判角度来看,经典作家为我们勾勒了一条清晰的神学本体论批判-思辨本体论批判-感性本体论批判的逻辑进路.在一定意义上,与其说马克思完成了对传统本体论的彻底批判,不如说他向后人展现了自己走出思辨囚笼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20.
刘远传 《江汉论坛》2007,1(12):37-39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的真正的人类终极关怀的人文情结是最伟大而现实的人文关怀.马克思一生的理论和实践都是为了实现人类的自由和解放这个终极目的的,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价值取向.以人为本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的本体论基础.我们党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本体论思想的具体运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路径:社会的发展要依靠科学,科学的发展要依靠人的发展,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基础,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力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