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文化对基诺族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汉文化对基诺族青少年心理的影响韩忠太,彭多毅基诺族是云南省西双版纳的一个古老民族。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基诺族仍然滞留在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阶段。在经济上,基诺族主要从事以“刀耕火种”为主的山地农业,辅之以狩猎和采集,没有形成独立的畜牧业和手工业,劳...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求真务实”、“实事求是”、“气化日新”等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批判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观和辩证法思想精华,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挖掘并弘扬了民族精神,使江泽民思想理论极具民族品格;他还批判地吸收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党建理论。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基诺族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突出表现在把真正的民族平等作为最高价值标准,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民族工作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政策的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时代特点和实践特征。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是我国哲学史界正在开拓中的新领域,也是国际蒙古学中刚要兴起的新学科。开展这一学科的研究。对丰富中国哲学史,对深化蒙古学研究,都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的思维”当前,我国各族人民攀登的高峰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要实现它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族的现代化建设,使各民族都成为具有科学理论思维的社会主义的现代民族。在这样一个历史条件下,开展蒙古族哲学思想史的研究提高民族理论思维能力,增强民族的科学素质。对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正因为如此,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会议,已把“蒙古族哲学史”确定为国家重点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诺族的"跨越"与新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经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基诺族从原始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成功跨越"卡夫丁峡谷"的同时,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基诺族的跨越,不仅为多民族国家成功解决后进民族的发展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而且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基诺族的跨越表明,只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政策措施,前资本主义民族就能跨越"卡夫丁峡谷"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并充分利用"资本主义的一切肯定成果",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促进其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多民族的系统研究始于司马迁,他开创了“四裔传”的先河,使中国民族史研究有了明确的时空概念、明确的对象和丰富的内容,奠定了中国民族史学发展的基础。司马迁还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角度,在民族研究中建立了中国民族史研究的整体观,说明了民族发展与国家发展具有互动性,提出了黄帝是“华夷”的共祖等思想。这些思想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影响是深远的,贡献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是葛兰西实践哲学的核心思想.其后学阿尔都塞、普兰查斯不断地对这一理论丰富和发展,形成这一理论的次生逻辑.因此,深入地阐述从葛兰西开始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的原生逻辑和阿尔都塞、普兰查斯之间的传承关系,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实质,而且对于我们发展和创新历史唯物主义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家骥 《学术探索》2008,3(2):91-97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在解决中国民族问题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既继承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又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作出创造性发展,开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中的民族理论、邓小平理论中的民族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民族理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又将这一理论体系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文章系统阐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阶段及其承前启后、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并对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和达到民族理论研究的新境界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历史和现实结合而形成的有关民族发展过程的集体记忆,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处理与其他民族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作为集体记忆储存器的文化遗产是民族性的一种现代表达,民族文化遗产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各民族共同发展及民族文化交融等方面的集体记忆内容.因而,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就具有在充分尊重各民族历史传统、丰富中华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建构和强化国家认同意识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化共同体作为“共同体”思想的组成部分,旨在实现文化的统一性。“君子和而不同”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人类学“和”的价值理念,这是李安宅对待不同民族文化的基本立场,也是其文化共同体思想的形成渊源。李安宅在“整个国家福利”的系统下,以“统一中有个别适应,个别中有一致福利”为原则,将边疆定义为“与内地文化有一点不同”的区域,提出了以“文化程度”界定边疆,以“文化种类”区分边疆的主张。基于边疆建设的思考,李安宅进一步从语言的魔力、文化的相对性、文化的尊重、“复异中有统一”及“统一中有复异”等维度丰富了文化共同体思想。研究文化共同体视阈下的李安宅边疆思想对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弘扬边疆文化内涵中的民族精神,探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融合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藏民族在其生存环境中形成的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传统生态文化,是藏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价值维度,具体包括:生活价值——“身外的自然”的开启和拓展;方法价值——“自身的自然”的延伸和放大;精神价值——人的自我超越;负价值——人类发展的阶段性和理性的有限性。准确地理解与把握藏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精神实质,对于继承藏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当前建设生态西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藏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藏民族传统体育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的探讨,揭示藏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藏民族传统体育对丰富民族文化,增强民族体质,促进藏民族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并从理论上提出了研究藏民族传统体育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荣格的“原型”理论对心理学、文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它内涵丰富 ,首先是一种反应倾向或领  悟模式 ,是无意识中的一种“形象构成倾向”。其次 ,它又可以形成具体意象 ,可以衍生出丰富多采的形象。处于形象和具体物之间 ,因此具有中介性 ;它是意识所无法把握的 ,所以具有隐蔽性 ;同时 ,它又与地理因素和历史条件无关 ,存在于从古至今一切人的心理中 ,具有普遍性和永恒性。  相似文献   

14.
“两会”机制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这一机制的形成与实践有着深刻的政治哲学意涵和丰富的理论价值:“两会”机制实现了人的多样性与人民同质性的统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善了正当性与合法性基础;“两会”机制验证了国家-社会互动理论的有效性,为现代民主国家建设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两会”机制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是我国现代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生长点.  相似文献   

15.
发展取向的民族认同理论认为,3 ~ 12岁儿童的民族认同发展是分阶段的,每个阶段都有着里程碑式的关键事件.在此理论的指导下,国外的相关研究采用“娃娃研究范式”及其变式等研究方法,深入考察了儿童民族认同发展过程中的意识、自我认同和态度等三个核心要素.这一理论及其研究范式对中国少数民族儿童的民族认同研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作者从民族学资源污染现象谈到民族人文资源危机,进而在无文字基诺族人文遗产的救护中创用了濒危人文微观法,并举例论证了异于文明时代喜庆型诞礼的神秘型诞礼的存在。基诺族原生神秘型诞礼具有鲜明的人文个性,也是对人类文明共性的一种丰富。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基点,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要素和动力是全国56个民族,核心和主线是增进共同性。其在“国家-民族”关系上,体现为各民族共同维护统一完整的国家观念、共同铸牢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意识、共同拓展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度;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体现为不可分割、紧密互利、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在“治理-发展”关系上,体现为共同保护、共同治理、绿色发展、协调发展。中华民族生态共同体的概念构建和实践深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对推进民族地区发展繁荣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凤莲 《东岳论丛》2004,25(2):191-19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运用于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而形成的具有丰富内容的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体系在多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民族理论 ,并将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全面推进、中华各民族共同繁荣和发展局面的拓展而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列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和反殖民主义革命理论 ,形成了系统的关于帝国主义时代民族殖民地问题的理论 ;把东方被压迫民族解放斗争的发展前途 ,引向社会主义的光明方向 ,提出了“非资本主义道路”理论 ;对东方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和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寄予了殷切的期望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化产业的兴起与发展使得大众能真正参与到文化艺术的创造与消费中来,这是文化和历史的发展与进步使然.作为一种审美经济,文化产业首先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其次才是一种经济活动,二者和谐共生才能促进当代文化产业健康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精神生产”、“生产也是消费”和“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个人”的理论与观点,对于认识和理解当前纷繁杂乱的文化产业现状及其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能够为当代文化产业研究建构一个具有较大普适性与当代特色的解释框架,进而为引导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建构一个正确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