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通过时宁渡鄞州庄家溪村的亲属称谓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把村民分成了几个年龄阶段,从夫妻称谓、父母称谓、长辈亲属称谓及平辈亲属称谓入手.分析了浙东农村亲属称谓的演变特点及发生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宁波鄞州庄家溪村的亲属称谓词使用情况的调查,把村民分成了几个年龄阶段.从夫妻称谓、父母称谓、长辈亲属称谓及平辈亲属称谓入手,分析了浙东农村亲属称谓的演变特点及发生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汉语夫系亲属面称和背称呈现出比较大的差异,面称属于从夫称谓类型,而背称既有表示姻亲关系的从已称谓,又有拟血缘的从儿称谓.研究这些称谓,尤其是陕西关中西府亲属称谓的存古性质,有利于汉语夫系亲属称谓的解读.从关中西府等地以男性亲属称谓称呼女性的现象来看,夫系亲属称谓中的从夫称谓、从儿称谓都是古代男权以至于父权文化的遗留.  相似文献   

4.
汉语方言中的亲属称谓词非常丰富。文章列举了"右扩式"亲属称谓词的表现形式,总结分析了其构词特点。指出"右扩式"称谓词除了"中心语素 词缀"这样的构词方式之外,还有其他的构词方式,如:"中心称谓语素 与之称谓含义相同的语素"等,并指出"右扩式"亲属称谓词中表示姻亲关系的居多,在语音表现上不受双音节基本音步规律的限制,多为三音节。  相似文献   

5.
亲属称谓在社会交际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深入了解延边地区朝鲜语亲属称谓,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以男性话者使用的68个亲属称谓为研究对象,对宗亲的面称与背称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该地区的亲属称谓与其他朝鲜语方言相比,称谓系统相对简单,可分为曾祖、祖、父、己、子、孙、曾孙等七级,固有词占绝对优势;在构词方面,复合式合成词较多;辈分、性别通过不同的中心词和语素加以区别,一般语素位于中心词之前,具有对待最为疏远的姻亲亲属更为尊敬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汉语亲属称谓泛化的文化心理考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每一种语言的称谓系统中都沉淀着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汉语亲属称谓的泛化与汉民族的社会结构、文化传统密不可分。基于“泛伦理化”和家国同构的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会引导出亲属称谓的泛化。情感原则是人与人相互称呼时,讲究亲疏远近、注重关系的融洽和情感的交流,从“情感”、“关系”的角度选择称谓词来称呼对方,它反映出中国传统社会重视人伦、重视人际关系和谐的文化心理。汉语称谓中,最能凸显情感原则的恐怕就是亲属称谓的泛化了。亲属称谓词的泛化用法与亲属称谓词的常态用法相比,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与特点。  相似文献   

7.
从《红楼梦》的俗语翻译看汉英亲属称谓语的文化制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晓晴  张从益 《云梦学刊》2004,25(1):119-122
中西方历史的渊源与传统文化的差异,孕育了汉英两种语言在亲属称谓语上的民族特色与语言特征,在其数量多寡、指称明确度上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在《红楼梦》及其两个英译本中,其汉英亲属称谓语,表现出四个方面的区别:1.明亲疏,内外有别与亲疏不明,内外无别; 2.讲辈分,长幼有序与论英雄,人人平等; 3.重性别,男女分明:英汉民族不同的表现领域; 4.汉民族独特的“非亲属的亲属”关系———准血缘带来的血亲称谓泛化。  相似文献   

8.
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廓清乾县方言亲属称谓概貌,并指出以下特点:一是亲属称谓词以阳平调的单音节词为主:二是亲属称谓词以重叠或前加名字来区分亲疏关系;三是父权社会的烙印中,强调他称,以示尊敬;四是突出辈份,注重排行。  相似文献   

9.
从父系、母系、夫系、妻系四个方面廓清乾县方言亲属称谓概貌,并指出以下特点:一是亲属称谓词以阳平调的单音节词为主;二是亲属称谓词以重叠或前加名字来区分亲疏关系;三是父权社会的烙印中,强调他称,以示尊敬;四是突出辈份,注重排行.  相似文献   

10.
称谓是人们可以用来相互称呼的有关名称,一般可以分成亲属称谓、社会称谓、姓名称谓和指代称谓四种。中西方文化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称谓体系。中国传统文化"重名分、讲人伦"的封建伦理观念,与西方社会"人为本、名为用"的价值观念,使得中英语言在称谓语体系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通过分析中文亲属称谓语的翻译.阐述形成这种差异的文化根源.具体展示中英两种语言在称谓方面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11.
亲属制度的四结构即:称谓结构、语词结构、意义结构与范畴结构,是从对景颇族亲属称谓体系的调查研究实践中,通过民族学与语言学两种角度的观察比较体会和总结出来的。近年来在对阿昌亲属制进行实地调查与研究的过程中,四结构分析又一次帮助我认识了其体系的结构与演变。总的说,称谓结构、语词结构、意义结构与范畴结构四方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一个体系的四个不同的侧面和视角。从不同视角,对不同侧面进行分析和综合,有利于加深我们对体系整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琼州学院学报》2019,(4):41-47
黎语凤岭话属哈方言罗活土语抱怀小支,其亲属称谓与黎语保定话同中有异。根据目前掌握的语料和文献,凤岭亲属称谓数量多于保定话。凤岭黎语亲属称谓词,尽管有一些是借自当地闽方言,但黎语固有词仍占主导地位。凤岭亲属称谓可上溯至太祖的6代祖辈。构词上,不同的亲属称谓词,声韵母相近的韵律特点,使得复杂的亲属称谓既具韵律之美,又便于记诵;部分单音节词根据民族语习惯组合成并列复合词,用作相关的更大范围的亲属称谓,从而增加了亲属称谓词的数量,也扩大或虚化了一些亲属称谓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邵宜 《学术研究》2007,(4):155-158
因婚姻关系而产生的亲属称谓是亲属称谓中重要的一支,随着婚姻双方年龄的多样化,原来的称谓系统出现了一些变化和变异。本文考察广州老夫少妻婚姻类型中双方称谓对方父母的情况。文中借助社会学的方法,从语言学的角度揭示特殊婚姻类型中亲属称谓的使用特点及其规律,展示特殊婚姻类型中人们处理相互关系的变通与机智。  相似文献   

14.
亲属称谓语的外化指用亲属称谓语称呼不具有亲属关系的人.这种用法在唐代笔记小说中使用频率较前代增加,使用范围上也有所扩大,并且在表现形式上有一定的特点,为后世亲属称谓语的外化开辟了道路.  相似文献   

15.
亲属称谓即对亲属关系的称呼。世界上各民族所使用的亲属称谓制却有很大的差别。比如在汉语称谓制中,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等关系都表达得十分清楚,而在英文称谓制中,所有这些关系都一概称为Cousin。现在,世界上还有不少民族在称谓中把父亲、伯父和叔父都称作父亲。甚至还有一些民族把父亲、伯父、叔父和舅父都统称为父亲。为什么会存在这些差异呢?世界各民族的称谓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应该怎样划分它们呢?这些问题始终是世界民族学研究领域内的重大而复杂的课题。  相似文献   

16.
夫妻称谓是汉语亲属称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夫妻关系的状态及社会文化习俗。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从形式、分类、特点等方面对河南方言的夫妻称谓进行描述,以期为今后的河南方言乃至汉语方言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人际互动中,由于视角的转换亲属称谓会出现错位表达的语言使用情况.文章在描述亲属称谓视角转换的基础上,探讨了导致指称错位表达的动因和机制.亲属称谓的视角转换是会话人主观化操作的结果,在此过程中发生亲属称谓认知框架的调整,与此同时,言语场景的构建为亲属称谓视角转换的实现提供了背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古代众多亲属称谓中,甥舅、姪姑两组称谓,颇能反映这些称谓所产生的社会形态及社会根源。为了说明甥舅、姪姑关系,首先有必要说明古代社会的婚姻关系。"母系氏族公社实行族外婚,一个氏族可以同其他许多氏族通婚,或在两个氏族同级的男女(即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话基础方言基本词汇集>中的词汇材料为参考,从变调别义、轻声别义、元音变化别义、辅音变化别义以及词根变化别义几个方面对"同形异指"现象在亲属称谓中的表现加以分类考察,并探讨其本质.认为同一方言内部可以通过亲属称谓词语音单位的局部变化来区别易混淆的亲属称谓.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汉语称谓方式中,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与其他亲属对话时,通常是以听话者的称谓视点来指称自己的配偶。这种称谓方式有其形成的历史渊源,在交际中有其独特的语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