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民族社会的发展 ,尤其是新社会的要素不断注入少数民族社会肌体 ,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的实施 ,少数民族传统多元结构的行政管理模式已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多元行政管理制度模式已为民族区域自治行政管理制度所代替。当前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 ,在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的背景下 ,把民族自治地方传统行政制度与现行行政管理模式有机结合起来 ,处理好现代化与民族化的关系 ,实现民族自治地方现代化与民族化的有机统一 ,是民族自治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民族自治地方的发展问题是当前我国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困扰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最关键的是自治权落实不到位的问题,根源在于自治与发展的关系没有理清.我们应从剖析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条件下"自治"和"发展"的特定含义入手,分析自治与发展的内在关系,努力探究推进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首要任务是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功实践证明,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实行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发展进步的生命线,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历史,合乎现实,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国家的集中统一与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区域自治、经济因素与政治因素的有机地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普遍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民族自治地方是在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中,在保障民族团结、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中建立和发展的.民族区域自治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不断促进和保障了各民族共同繁荣进步.它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举,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5.
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就民族自治地方经济自治权问题进行了论述 ,认为 ,当前民族自治地方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经济能否快速发展问题 ;而原定的经济自治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难以实现 ;具体界定和有效实现经济自治权是今后一段时期内民族区域自治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自治机关民族化,是贯彻执行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核心问题。我党在一开始推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时,就很重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亲自签署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第十二条明文规定: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应以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人员为主要成份成立;同时应包括……适当数量的其他少数民族和汉族人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的基本权利,建立了中央与民族自治地方的协调关系.对促进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学术界对该制度进行自治机关自治权、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条例和法制建设的研究基础上,文章进一步从平等、发展、地方自治三个方面阐释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法理基础.  相似文献   

8.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和区域自治之间正确结合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成果,也是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制度基础之一。作者从条件、途径和任务3个方面论述了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政治文明建设的基本内涵。  相似文献   

9.
我国从1952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到198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标志着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全纳入法制轨道。《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实施。在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是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二是民族自治地方教育、科技、文化等项事业蓬勃发展,三是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不断壮大,四是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进一步巩固发展,五是民族地区法制建设得到加强。四川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14个世…  相似文献   

10.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努力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的政治基础,《民族区域自治法》则为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法律保障。当前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除了做好与一般地区相同的工作外,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进一步宣传、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增强依法办事意识,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工作,是当前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两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论民族区域自治地方自治立法的民族性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合平 《兰州学刊》2004,1(4):162-164
自治立法是民族自治地方行使各项自治权力的重要保障 ,也是民族地区法治建设的基础。必须从立法程序上和法规内容上体现自治民族成员的意志和利益要求 ,否则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会走向虚无化 ,民族自治地方的法治现代化也不可能实现  相似文献   

12.
二维视域下的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权是我国在立法分权层面对"民族区域自治"模式作出的制度性安排,能使国家基本法律结合民族自治地方的实际,得到切实有效的贯彻执行.笔者运用跨学科、多向度的研究方法将政治学、法学资源重组、整合,剖析该制度设计的机理,说明了民族自治地方立法变通模式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人大六届五次会议上,赵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把“认真贯彻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法》,使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日臻完善”,作为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项重要工作,提到全国各民族人民面前。这对少数民族自治地方各民族人民来说,更是首要任务,应坚决贯彻执行。为此,回顾一下我们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是有益的。1947年5月1日,我国建立了第一个省级自治地方——内蒙古自治区。从那时起到1987年5月,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和制度,已有整整40年的历史。其间,我国共建立了区、州、县三级少数民族自治地方142  相似文献   

14.
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法制工作 ,是民族法制建设不可缺少的部分 ,是民族自治地方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 ,是民族自治地方依法行政、实行依法治省(区)、县 ,以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保证。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法制工作 ,又是一项较新的工作 ,被人们认识的深度和广度都很不够 ,无论是理论研究 ,还是实践工作中都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新形势下如何加强民族自治地方的政府法制建设问题 ,从政府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法制建设的基本内容 ,当前民族自治地方政府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等几个方面作简要探讨 ,以期对其引起足够重视 ,进一步搞好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制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是民族法制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各民族自治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项重要的地方法规。制定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是一项难度较大的工作。自1954年《宪法》赋予民族自治地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限后已整整36年了;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自1984年公布施行,至今也已七年了(以下简称自治法)。但是目前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巳制定自治条例的还不到半数。5个自治区也都没有制定出自治条  相似文献   

16.
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要的政治制度,从这一法律规范出发,散居少数民族就有了特定的含义:一是指居住在各民族自治地方以外的少数民族,包括民族乡的少数民族;二是指居住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内,但不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少数民族。目前,全国散居少数民族约有2400多万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强。因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能夸大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作用,必须以少数民族权益保障为主题来研究完善我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问题。民族自治地方应当平等且创造性地行使自治法规的拟制权,全国人大必须高度重视对民族区域自治的立法权.加强国家行政立法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的关键。搞好自治法规的拟制是完善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建设的基础。要积极探索建立民族区域的司法制度。  相似文献   

18.
对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具体实践面临着亟待解决的一些新问题。一是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的民族自治地方应当享有的自治权利还未能得到充分行使;二是有关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尤其是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权益方面的优惠政策急需进一步强化;三是妥善处理坚持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同城市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有50年的发展历史。认真反省和认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历程并对其作出理性的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承继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三个历史阶段的理论划分,并提出第四个阶段的成立并非一时冲动,而是根据民族自治制度建设的发展规律作出的理性判断,其标准主要是看民族自治权利的运营状况。  相似文献   

20.
论当代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地实行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是多民族国家全面协调各民族之间关系,维系和巩固民族国家安全的必然选择。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构成及特点;当代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模式构建应该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培育共同文化精神,形成国族观念和国族认同;二是调整民族政策价值取向,构建国家主义取向的民族政策体系;三是构建民族区域自治约束机制,平衡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利和义务;四是民族区域自治走向民族共治是中国族际和谐治理的必然选择。重新构建一套相对健全、稳固的当代中国族际政治和谐治理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