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际投资对产业升级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先进国家通过对外投资拉动落后国家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中国却是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主动获得产业升级。通过模型分析,得出中国清晰的产品内的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路径:首先参与跨国公司的全球分散生产嵌入跨国公司的全球生产与分工网络,然后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并购高附加值生产链进而主导整个价值链,再通过全球范围内分散生产将附加值生产链分包出去。  相似文献   

2.
基于2007-2020年54个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贸易发展对一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贸易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之间存在“先负后正”的U型关系,即在数字贸易发展初期,其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会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超过一定门槛值后,这种抑制作用会慢慢演变成促进作用。研发强度和贸易开放度对数字贸易提升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贸易对发达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具有更大的提升作用。据此,文章提出应加大数字贸易发展、重视研发投入力度、推进高水平贸易开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对外直接投资作为载体将要素分散到不同的国家,使各产品的生产不再局限于某一国内,进而影响一国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的程度。为探究OFDI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效应,对二者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得出OFDI对中国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有正向的行业调整效应和技术逆溢出效应的结论。提出为了使投资活动能够更有效地促进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应大力鼓励企业“走出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速培养尖端复合人才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以来,大批企业走出去并开始谋划全球范围内的投资布局。然而,沿线国家的制度、法律、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可能造成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投资意愿,因此有必要对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投资方式和战略布局进行规划和指引。基于企业投资意愿的视角,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2012—2016年商务部投资项目信息数据库中我国企业发布的对外投资项目信息进行分析,对项目分布的国别偏好和产业分布进行比较,发现在沿线国家的投资和在发达国家的投资相比存在多方面的差距。在此基础上,为我国企业走出去给出一系列有益的建议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提供的2000-2014年涵盖42个国家或地区56个行业的最新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国家—行业层面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指标,并基于实证研究探讨了 一国互联网发展对其国内行业全球价值链嵌入度的影响效应和内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互联网发展水平的提升显著推动了行业嵌入全球价值链分工;其次,机制分析表明,缓解一国融资约束、推动产业升级及改善居民就业是互联网促进价值链嵌入的重要渠道;此外,异质性分析中,从经济发展水平上看,互联网的这一正向影响在发达国家更加凸显;从金融危机影响看,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显著抑制了危机前互联网的价值链嵌入度提升效应,但随后几年中,伴随全球经济逐步恢复,这一促进效应又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6.
采用政策评估的有效方法——双重差分法,评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提升效应。实证结果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显著提升了沿线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理区位上,“一带一路”倡议对提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地位更为有效。从沿线国家发展水平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发展中国家的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而对发达国家则不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国际投资意向来看,实现双边投资协定签署及制度合作将有助于沿线各国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升级。实证拓展研究使文末的政策建议更具针对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我区农业信息基础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发展我区农业信息基础数据建设的对策: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业信息数据库建设奠定思想基础;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多元参与的投资机制;强化政府主导、整体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对农业信息资源的研究、开发和利用;加快人才与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中国和德国是全球价值链上的核心国家,并互为重要贸易伙伴,但新冠疫情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重构冲击,两国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增加。基于全球价值链理论对出口增加值进行核算后可以看出,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快速提升,成为仅次于德国的世界第二大出口增加值来源地。中国价值链的独立性持续增强,而德国在上游和下游对中国的依赖度不断提高。出于经济安全考量,德国企业尝试分散供应链布局,或将在华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至其他经济体,但这并未改变两国以互补性为主导的经贸关系,由于核心制造业产业链高度融合,中德经济无法"脱钩"。当前非经济因素干扰经济议题,德国强调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差异,视中国为"制度性竞争者",经贸关系作为中德关系"压舱石"作用受到限制,但鉴于两国趋于平衡的经济依赖关系,德国对华政策转向并不会对中德经贸合作的基本面产生根本影响。随着两国相互依赖关系深度和广度的提升,中德共同经济利益网络不断扩大,经贸合作依然是中德关系的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9.
对非洲农业援助是当代中国外交的重要内容,也是中国参与全球治理和全球减贫的重要抓手。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作为中国对非洲农业援助的新形式,通过示范、培训等活动,带动当地农业技术水平提高和农民脱贫致富,发挥了应有的技术示范效应。由于受到受援国本身农业发展体系、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低水平的商业化等因素的限制, 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可持续发展普遍面临诸多问题。中国对外农业援助的可持续发展需根据受援国国情,重新审视示范中心不同功能定位与受援国的互动关系:参与受援国农业发展顶层设计, 系统性布局中国农业对外援助;积极融入多边援助, 参与受援国全面建设;结合援助实际需求,争取受援国政策支持; 注重资源整合,促进产业链建设; 重视经营当地社会网络,适应受援国的政治关系。  相似文献   

10.
基于1990—2019年全球131个国家(地区)的进出口贸易等数据构建贸易网络中心性测度指标,采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贸易网络中心性对国际证券资本流动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贸易网络中心性水平提升,该国国际证券资本(净)流入将受到抑制;抑制作用的机制通过影响股票和债券的国际投资得以实现,次贷危机期间及发达国家所受到的抑制效果更趋明显;抑制作用的强弱受各国的股市波动率、银行业发展水平和贷款风险溢价等因素影响,套利因素将促使资本经由处于贸易网络中心的国家流到边缘国家。我国应结合贸易网络中心优势产生的外部影响力和控制力,优化政策体系,提高国际证券资本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以来,海外耕地投资逐渐成为跨国农业投资领域研究的焦点话题.探 讨中国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分布及地缘关系因素的影响规律,有利于我国农业“走出去”战 略深入实施.基于 LandMatrix数据库的中国海外耕地投资案例数据,采用文献资料法、空 间分析法和数学建模法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海外耕地投资处于低水平,且离散性明显;中 国的海外耕地投资东道国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已呈现“高—高、低—低”集聚的分布模 式;中国海外耕地投资规模受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地缘文化等因素影响深刻,其中声明宣言 公报总数、首都距离、政府驻外机构总数、年均入境游客人数和年均出口总值均对海外耕地 投资活动的发展影响显著,且具有空间异质性影响效应.提出在当前全球粮食安全和中国 农业对外投资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要重视对优质耕地资源的投资,应针对不同地区 实际发展情况科学调整投资策略及规划投资重点国家.同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也应加强 与重点东道国的互动交流,提高中国海外耕地整体投资水平,化解企业投资风险.  相似文献   

12.
面对价值链中低成本优势丧失和高端技术优势尚未形成的困局,我国需要从制度视角寻求突破价值链攀升的瓶颈。聚焦于制度质量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机制,从总效应和中介效应两方面展开研究。采用2002—2014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利用跨国投入产出模型、系统GMM及中介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总制度质量及政治、经济和法律三类制度质量均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有促进作用,其中经济制度最为显著;全要素生产率在制度质量和全球价值链攀升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制度改善可以带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从而间接对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积极影响;外商直接投资、基础设施和人口规模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为正,外贸依存度为负。  相似文献   

13.
国际生产分割使得全球价值链合作网络仍然需要应对国家之间不对称贸易政策的重要冲击.加征关税使跨越关境的中间品价格上升,推动以该中间品作为投入的下游行业产品价格上升,其后再进一步沿着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向下游呈多轮传递.文章在现有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放松直接消耗系数不变的假定,建立了投入产出矩阵多轮递推模型,并以改进后的模型模拟中美两国各自对对方所有产品加征关税的全球价格传递效应.模拟结果显示:美国对中国所有中间产品加征关税使美国绝大多数行业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上涨,受影响较大的行业为汽车制造等行业,但其价格上涨的效果存在时间衰减效应,同时,美国对中国征收关税还对加拿大、墨西哥等国的产品价格影响较大,说明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而中国对美国征收关税对全球价格影响很小,且对中国国内各行业产品价格的影响较均衡.在全球价值链结构下,由于企业可以采取对外投资等各类对冲策略,因而产业之间的价格互动影响并不是单纯的线性传递,而有可能是非线性传导,其最终的效果如何则取决于不同国家和区域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与位置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3-2012年中国与全球在42国对外直接投资ODI面板数据,分别研究发达与发展中东道国主权信用对中国ODI的影响,并与全球ODI所受影响相比较得出结论:因主权信用下降、遭遇全球ODI流出的发达国家反而越来越吸引中国ODI,对发达地区市场与战略资产的寻求驱动我国企业在此时增持资产;中国与全球ODI均规避主权信用下降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企业也并不偏好主权信用下降的自然资源丰富国。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现有的全球价值链分析框架,考察了全球价值链、出口国内附加值和GVC显示性比较优势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全球价值链参与率和出口国内附加值、GVC显示性比较优势呈倒U型关系;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与出口国内附加值、GVC显示性比较优势呈U型关系。引入国家组别交互项后,在促进国内附加值出口和提升比较优势方面,全球价值链对参与率较高、处于价值链下游的发达国家的影响要强于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而对参与率较低、处于价值链上游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要高于同水平的发达国家。本文结论的政策含义表明,GVC参与率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应积极融入价值链生产,并且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这将有利于发展中经济体获取较高的出口本国附加值收益和实现贸易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外资进入是否改变了中国企业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贸易数据库在刻画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的动态演进基础上,探讨了外资进入对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的影响。研究表明:2000—2013年中国企业上游嵌入度不断提升但程度较小,下游嵌入度相对较大却持续下降,企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整体为负但攀升态势明显;外资进入推动了企业上游环节的嵌入度,对下游环节嵌入度产生明显锁定效应,整体上外资进入的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效应表现出显著负向作用;一般贸易企业、外资企业、劳动密集型及低技术水平企业同行业外资进入的全球价值链地位负向效应明显;进一步的动态效应和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外资进入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表现出显著动态抑制作用,会通过融资约束效应对企业全球价值链地位产生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从而有利于缓解外资进入的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风险。  相似文献   

17.
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分工中所处的地位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构建行业上游度指数,同时运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测算中国服务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并将其与2011年世界服务贸易总额前六名的国家以及其他三个金砖国家进行比较.测算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中国服务业整体行业的上游度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在九国中最高,处于相对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18.
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议(RCEP)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成功签署.RCEP 15个国家是全球和区域价值链的深度参与者,一旦该协议正式实施,必将对全球价值链重塑产生深刻影响.笔者从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视角出发,深入探讨了RCEP对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影响,认为RCEP将加速全球价值链的"区域化"步伐,使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由二战后日本学者构想的以日本为首的雁型发展模式加速向以中国和日本两国为头雁的"双头雁阵"模式转变.中国将依托RC E P这一巨大平台,深入参与亚太地区生产网络中并发挥更为重要的引领作用.这将对中国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通过建立引力模型对2006-2012年中国台湾与中国大陆、日本、美国等13个主要国家(地区)的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台湾地区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会阻碍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台湾地区和其他国家(地区)的GDP乘积、伙伴国(地区)的贸易开放度与台湾地区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交叉项对台湾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有促进作用;地理距离对台湾农产品出口贸易起阻碍作用,但对农产品进口贸易的影响却为正。在此基础上,提出台湾地区应加强与贸易开放度高的国家(地区)的合作,注意贸易和投资管理措施的协调统一,走创新资产寻求型的投资道路等,以促进台湾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与贸易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当前世界经济的显著特征,贸易便利化毋庸置疑是推动价值链分工体系向纵深发展的关键助力。采用2006—2014年42个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在测算各国的全球价值链嵌入度和贸易便利化指标的基础上,实证研究了各国贸易便利化水平如何影响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嵌入度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贸易便利化水平的提高会显著促进各国在全球价值链中嵌入度的提升;贸易便利化会通过提高对外开放度、扩大国内市场规模来促进一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从区分“一带一路”与非“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看,贸易便利化水平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参与全球价值链具有更为显著的促进效应;从区分时间段的维度来看,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贸易便利化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促进作用更加突出。研究结论将从贸易便利化的视角,为中国更高水平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提供可能的思路,继而为中国全面开放新体制的建设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