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对于新时代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文章利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2010~2018年间国内“对外话语体系”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经统计发现“对外话语体系”研究时间虽短,整体发展态势强劲,聚焦于对外话语体系建构的原因、意义、价值、原则等方面;“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梦”“中国故事”“国际话语权”等是现有研究关键词,并将继续成为未来研究的主要关注点。但现有研究仍需完善,如术语混杂、概念界定不清、学科间互动欠缺、研究方法单一、受众分类模糊、研究视角广却缺乏深度等。针对以上问题,研究提出了具体建议,以期为今后对外话语体系构建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3.
国家对外话语体系是综合国力的重要表征,攸关国家形象塑造和国际话语权竞争.当前,中国对外话语体系的译介与传播实践存在着诸多现实挑战与理论难题.在廓清国家对外话语体系译介与传播的研究性质及其意义的基础上,评述国内外相关学术脉络与研究现状、总结其中的局限与弊端、展望未来的研究动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以上认识,学界应以问题...  相似文献   

4.
增强中国共产党对外话语体系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是建设一个具有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基础性工程,党的十九大在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九大进一步创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代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主要特色的话语体系,成为中国共产党传播对外话语体系的最有效载体,加速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影响,其成功经验值得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自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外交语言逐渐被强制西语化。西语的被动使用,在近代中西公务往来乃至东西方话语的传递中,实则是一种话语权在彼的政治行为。作为晚清外交第一人的李鸿章在与西方国家的交往中任用译员,推动清末整体翻译机构的建立与革新,是清王朝在逆境中的应急补救措施。李鸿章在与东方国家的交往中往往以汉文笔谈进行沟通。基于李鸿章的话语理念、外交策略以及任用翻译弊端等诸多因素考量,李鸿章所主导的一系列东亚外交笔谈,并非只是一种出自其个人嗜好的偶发现象,本质上是其外交智慧与话语理念在实践中的灵活运用。  相似文献   

6.
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的灵魂,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的载体,建构与传播中国话语体系是思想文化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外话语体系建设,强调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在党中央政策理念的指引下,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成为国内学界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以近25年来CSSCI数据库收录的有关话语体系的文献为样本,主要借助CiteSpace研究工具,从外部样态、内部特征与研究热点三个维度,对国内话语体系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考察。国内话语体系研究: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紧跟党政动态、时事热点,研究成果呈现出分化、扩展、创新的显著态势,但学科领域聚集单一、科研合作较为分散;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价值引领性与意识形态导向性,思想文化是话语体系建构与传播的理论来源与重要内容,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与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宣传互为表里;研究热点主要分为中国话语体系与对外话语体系研究两大类。未来,需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注重中西比较研究;深化基础研究,重视话语体系建构的底层思维逻辑研究;重视加强协作研究,推动交叉融合、协同创新。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的话语体系经历了革命话语、建设话语、和谐话语的不断转化和发展,对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体系起到解构作用。进入新时代,国际冲突的突发性、复杂性有所加剧,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与国际话语体系之间仍存在话语鸿沟,以共同体为标识性叙事话语体系,能够体现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的实践主体性,凸显新时代中华民族形象的自我想象和定位,规避了全球性危机引发的负面效应,为中华民族形象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话语方式、建构思路和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8.
新形势下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价值,它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时代潮流、参与全球治理、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维护我国国家核心利益、为实现中国梦争取有利的外部条件的迫切诉求,是彰显中国开放自信的外交风范和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然要求,是应对国际话语权争夺和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的内在要求。习近平关于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战略思路蕴含着一系列新理念、新论断、新思维和新观点,包括: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梦相通相融,实干圆梦的新思维;经贸合作硬支撑,人文交流软助力,打造命运共同体的新思维;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维护正当权益,决不以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的新思维;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道路,全面布局,重视顶层设计的新思维,等等。我们要以习近平重要讲话为指导,积极创新,努力打造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话语体系,不断开拓对外宣传和展示国家形象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系统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标志性成果,对增强我国国际话语权、推动实现全人类共同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要深入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相关概念、构建的现实基础及价值意义。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构建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需从马克思主义文明思想、中华文明五千多年历史积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全球传播相关重要理论资源中把握其理论逻辑;从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人类文明发展史和全球传播史的历史视阈中考察其历史逻辑;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中明确其实践逻辑。应从话语生产、话语转译、话语传播三个维度入手,以共识共情为目标,以共知共享为导向,以共通共融为原则,实现人类文明新形态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的创新和优化。  相似文献   

10.
建构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体系是中国提升海洋话语权、建设海洋强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必经路径。中国需要借由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为世界提供全球海洋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智慧,全球海洋治理期待更多科学、系统的海洋治理话语来支撑,助力更加公平合理的海洋治理机制及治理实践。作为国际海洋秩序风向标的海洋话语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因此有必要厘清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的内涵与外延,探索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规划、翻译及实践路径,以此系统化地构建中国海洋治理对外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胡艳玲 《国际公关》2023,(11):113-115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国内各个行业的发展实现了极大的飞跃。在“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河南地区的企业要想更好地“走出去”,增强自身的影响力与竞争力,必须将自身的生产经营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紧紧把握住国家相关激励政策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勇于迎接挑战,根据自身的具体生产经营情况,选择有效行之的优化策略,从而真正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为国家与社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稳定持续地推动企业的长远发展。基于此,本文对“一带一路”背景下河南省“走出去”企业对外话语体系构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本文拟以"主流文化价值观"为论点,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对外话语体系"为支持该论点的应用平台,从少数民族文化实力建设方面入手,探索提升与我国综合国力相适应的国际话语权的途径,进而拓展各族源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同时,提出基于中国少数民族对外话语体系之上的主流文化价值观建设的八大具体路径,冀望将本命题在理论上的前瞻性和实际运用中的可操作性结合起来,找到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3.
郭晓婷  张建 《国际论坛》2024,(2):48-70+156-157
官方话语分析对更好地理解一国的对外政策具有重要意义。1993至2023年俄罗斯官方发布的六个版本《对外政策构想》是其三十余年重返国际舞台和处理对外事务思维观念的缩影,集中体现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探索、进取和调整历程。“身份”“国际秩序”“国际安全”“国际经济合作”“文明”五大主要话语单元及话语体系的建构和演化深刻体现了俄罗斯对外政策的延续与变迁。国内国外两个层次、国家与国际社会的空间维度以及历史与现实的时间维度是俄罗斯对外政策话语体系的三大构建逻辑,在不同历史阶段指导着话语体系中各主要单元的话语表达强度,通过调整话语表达表明俄罗斯决策层对国家利益和国际秩序的态度以及对“多极化世界”的诉求,实现对身份认同和国际地位的追求,在延续中体现出发展动态和阶段特征。同时,俄罗斯对外政策话语体系仍然存在概念不清、思想矛盾、目标与能力失衡以及与现实偏离等问题,需要贴近现实并增加思想和内涵的丰富度。对外政策话语体系的延续与变迁直观地反映出俄罗斯看待当前国际秩序的观念、构建对外关系的逻辑以及为突破当下的困局而开展的外交实践,将长期影响俄罗斯的外交趋向。  相似文献   

14.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是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题中要义,是把握好“两个大局”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参照。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建构面临西方话语霸权的窠臼与偏见、话语内容要素的滞后与区隔和话语表达手段的零散与单一的现实困境。因此必须形塑话语内容,创新话语表达,改善话语环境,聚合话语力量,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建构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政治话语与文学话语具有密切关系.文学话语在当前构建中国国家形象中具有独特优势:可以将国家理性形象转换为直观感性形象;整体形象转换为具体细节形象;将固定形象转换为想象延伸形象.为此,必须利用文学话语积极应对国外文化霸权主义的挑战;必须复活中国历史上展示国家形象的文学资源;要将政府官方输出与民间文学渗透相融合.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经济学理论总是笼罩在西方中心论的西方主流经济学话语体系下,既不能解释真实世界变化,也无力为乏力的世界经济开出药方。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经济增长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而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却无法解释中国经济发展的奇迹。总结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功的经验,就在于不受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影响,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实践的成功已经打破了西方中心论的神话,但尚未形成一套系统的、完整的、严谨的中国经济学理论体系。因此,构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是系统化总结中国发展经验的内在理论诉求。基于此,本文在厘清西方经济学话语特征基础上,提出中国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要突出国家主体性、阐释好中国道路、服务于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7.
运用“话语理论”研究中国现实问题近年成为理论界的热点之一,本文从现代“话语理论”出发,从理论界定、基本形态、个性特征等三个侧面对“参政党话语体系”的论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科学把握世界大势的前提下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张,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奠定了总体布局。不过,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对外传播过程中也面临着现实的外交话语挑战,即话语权不足、传播能力较弱、国际认知错位、西方国家依旧主导着国际话语体系等困境。但是,中国国力的不断提升、国际局势的多元化发展,也为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机遇。因此,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体布局下,通过坚持中国模式的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来不断完善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际话语格局悄然发生变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社会主义文明新形态等科学性理念和实践方案被更多的世界民众所了解和接纳,中国外交迎来“升级”的新时代。为了更好地回应世界的期待和关切,中国共产党加大对外发声力度,以理论创新推动话语创新,构建了一系列具有引领和导正意义的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丰富了人类现代化的话语实践。在理论层面,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以马克思主义话语理论为根基,坚持“两个相结合”论。在现实层面,科学地提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外宣传话语创新的时代诉求,把握中国立场与世界指向的关系。在实践层面,有针对性地打造话语内容、话语风格、话语平台,走出了一条中国式话语道路。在价值层面,实现了对人类文明形态创造图景的积极引领。  相似文献   

20.
构建自主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与话语体系,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应有之义,是让世界读懂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对话工具。新时期粮食安全新思想与实践路径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粮食安全知识体系,进行理论创新,形成粮食安全话语体系,提供了指引和广阔的现实背景。同时中国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也迫切需要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并用创新发展的理论指导实践。文章在凝练粮食安全理论创新,夯实粮食安全知识体系,构建具有文化价值、理论与实践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