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协商民主与政治协商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协商民主是20世纪后期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民主理论,其核心概念是公共协商,强调对话、讨论、辩论、审议与共识。协商民主既肯定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又尊重国家与社会间的界限,力图通过完善民主程序、扩大参与范围、强调自由平等对话来消除冲突,保证公共理性和普遍利益的实现,以修正传统民主模式的缺陷和不足,所以具有规范意义和实践意义。协商民主的理论和实践不仅仅属于西方,中国也存在着不同形式的社会主义协商政治,但其中具有较成熟和完善制度架构的是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平台的政治协商制度,它既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为了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应该完善政治协商,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对宪政主义的贡献:理论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理论的最新发展,协商民主主张公民通过自由而平等的理性对话、辩论、审议和协商等方式来参与公共生活,赋予立法和决策以合法性,保证公民自治和真实民主的实现,从而推动民主政治的发展.宪政主义是当代国家治理的基本途径,但在当下的发展中,遭遇了来自现代社会的复杂性、普遍的不平等和文化多元主义等各方面的挑战,协商民主理论及其实践为宪政主义摆脱困境提出了三个方面的智识贡献:整合宪法原则,为人民主权和人权原则的同源性辩护;平衡宪法关系,顺畅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之间的沟通;补强宪政制度,修正和发展以选举为中心的代议民主.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7,(2):110-112
实现公民与公民、公民与政府之间的讨论和协商,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协商民主的目标价值追求。国内外关于协商民主的研究如火如荼,协商民主理论的推进者通过回应协商民主在理论和实践中面临的规模、合法性和理性选择难题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社会不平等、社会复杂性等方面的挑战,为丰富协商民主理论做出了贡献。然而,在关于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研究视角、理论价值等方面则各有侧重和偏好。梳理、分析国内外学者对协商民主的研究视角和主要观点,可以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诸多有益思考。  相似文献   

4.
协商式民意调查是调和政治平等与协商、落实协商民主理念的最基本的一种制度设计.依照严格的程序,协商式民意调查不但有助于民意的探究和改善公共决策的品质,而且通过公开协商的环节,普通公民也会逐渐提升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养成参与的美德、提高参与的能力和厘清对政策的认识.作为一种有效的公民参与形式,协商式民意调查对中国扩大公共参与、拓宽民意渠道和完善民主决策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协商民主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自20世纪后期以来,西方学术界逐渐关注这个新兴领域,协商民主理论超越了自由民主,是选举民主的补充,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以及在民主平等和公共理性培养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可以提高公民意识,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6.
李强彬 《浙江学刊》2013,(3):127-131
民主决策不仅体现于相关者参与人数的多寡,更是歧见在相互审视条件下的实质性承认与整合。作为一种民主的决策理论,协商民主引致政策决定的基础是个体偏好的转换,动力是理性之说服力量而非金钱或权力,方法是论坛论理式而非市场理性计算式,注重理性主义与渐进主义决策观的调和,赋予公民更为重要的角色,其实现需着力于协商民主实质与程序性原则的协调、个体能力的发展和社会条件的创造。  相似文献   

7.
黄小玲  张运萍 《探求》2009,(4):27-34
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是世界范围内较为成熟且不断发展、完善的法学课题之一。政府重大行政决策要反映人民的需求和利益,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通过对重大行政决策制度在各国行政法治中的实践,以及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理论基础和价值内涵的分析,指出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听取意见”、“兼听则明”等工作方式,它是由众多特别法律原则支持的一种法律程序。  相似文献   

8.
《社科纵横》2015,(9):57-60
政治信任是中西方国家及学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政治信任的生成同政治参与的程度、政治参与制度化以及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而协商民主意味着公民平等地参与政治过程,在实质性的程序和制度框架制约下,秉持理性、包容和相互尊重的公民精神,通过公共协商实现偏好的转变,达成共识,从而赋予立法、决策合法性。因此,我们一方面可以乐观地认为,协商民主能够增强民众对政策的认同和对政府的信任。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在现实的政治实践中,由于协商民主自身的局限,它对政治信任的生成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刘冬和  彭诗升 《探求》2009,(4):22-26
协商民主是一种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其核心概念是公民参与。协商民主理论直接诉诸公共利益、强调政治参与、妥协包容和尊重少数等,在实践上与我国政治协商概念具有一致之处。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对于人民政协更好地履行政治协商职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韦静 《创新》2008,2(4)
由于我国没有建立完善、规范、统一的行政听政制度,有关行政听证制度的规定散见于各个法律法规之中,具体操作规则不统一,产生诸多弊端。因此,应从听证代表的遴选程序、听证代表意见的信息反馈、听证程序、听证过程中的信息披露、听证笔录的效力、听证权利的救济途径等六个方面积极完善我国现行听证制度。  相似文献   

11.
听证制度,是行政机关公正、公开、公平行使行政处罚权的重要程序规范.我国听证制度,在立法上和执法上,都有待于完善.听证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抑制行政权的滥用;对行政相对方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提供了程序保障;对提高行政机关工作透明度,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公务员的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听证制度以它公正、公开、简便、效能等优点,将成为我国民主化、法治化建设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作为当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以理性的公共协商为核心的协商民主,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选举竞争为主要方式的自由民主和代议民主的不足,对世界各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多元开放的公民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共产党的价值选择、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发展以及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和"文化等四个方面,分别构成了我国发展协商民主的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制度基础和文化基础,并且我国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也已经形成了政治协商、民主恳谈会、听证会和社区议事会等协商民主的雏形,但我国还没有形成严格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必须在协商主体、渠道、程序和范围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3.
朱丹 《学术交流》2007,(4):56-59
听证制度被誉为现代行政程序法的灵魂和核心。为了实现行政听证的立法目的,保证行政效率和公共利益,为现代各国广泛采用。大多数国家的立法将其概括限定在行政机关作出的对相对人不利的行政行为之中,并规定了一些排除和例外情况。我国目前已有立法、价格决策、行政处罚和行政许可几种听证程序,但由于我国引入该制度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根据我国行政听证适用范围的现状,应从以下几方面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向其他行政处罚种类拓宽;向其他非处罚性具体行政行为拓宽;向抽象行政行为拓宽;向行政司法领域拓宽;向事后听证拓展,等等。从法制的统一和完备角度看,我国需要制定一部全国性的行政程序法典,并在这部法律中,对有关行政听证程序方面的问题加以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听证制度的严肃性、权威性,真正实现当事人的程序民主权利。  相似文献   

14.
行政决策程序中的公众参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姬亚平 《浙江学刊》2012,(3):164-171
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是实现公民监督政府的宪法权利、促进政府由统治转变为治理的重要途径,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实质所在.近年来,随着行政公开化的推动,我国在公众参与行政决策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公众参与行政决策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目前我国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还存在许多问题:参与的主体不明确、参与的决策动议权缺失、参与的范围不够明确、参与的方式较为单一、公众提出的意见得不到充分尊重等,表明公众参与行政决策亟待法治化.因此,要检视我国行政决策公众参与的得失,尽快构建公众参与行政决策的机制,这是我国当前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5.
作为我国行政程序核心内容之一的行政听证制度,是从国外引入的.但它能在我国宪法中找到依据,并有符合我国国情的理论基础.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行政听证制度有其独特的产生及存在的原因.它既是行政程序价值--公正、效率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6.
作为稳态民主的构成要素,公共理性的实质是公民集合体通过理性的公共运用,实现异质社会多元主体间的持续性规范合作。基于公民身份产生的公民责任和建制化的协商程序是形成公共理性的基本前提。在全过程人民民主话语体系中,公共理性以民主方式创设民主条件的适用路径,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规范价值。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建构公共理性需要在法治各领域系统性重塑公民责任:在立法领域,应不断提升人大立法协商的法治化水平;在执法领域,应逐步完善信息公开等具体机制,确保政府协商的规范化运行;在司法领域,应着力优化司法协商的程序机制,确保人民参与司法实践的各项权利得到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17.
夏正林  张丽琼 《探求》2014,(1):20-27
随着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及法治化,人民政协的功能几经变迁,与中国政治的发展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本文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梳理,结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认为我国是民主集中制下的协商民主。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对协商制度的法制化、协商形式的程序化和加强人民政协自身的建设,促进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为人大分担部分政治参与功能和利益表达及整合功能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疏导。  相似文献   

18.
周福振 《社科纵横》2011,26(1):17-19
听证咨询制来源于西方的民主制度,是通过协商民主实现公民自由的一种重要制度。现阶段我国在公共服务、法制建设、民生建设等诸领域进行了听证咨询的实践,但是中共在党内事务中明确实行听证咨询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又促进党内民主。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度是人民民主促进党内民主的一个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的重要制度安排。中共长期实行自上而下逐级管制的领导体制,党内缺乏听证咨询制度的民主传统,因而要真正建立健全党内事务听证咨询制需要明确党内事务听证咨询的范围、程序,实现从程序正义到结果正义,从而提高党内民主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政治发展走向现代化、民主化及法治化,人民政协的功能几经变迁,与中国政治的发展紧密相关。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要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本文通过对西方协商民主理论的梳理,结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理论,认为我国是民主集中制下的协商民主。新形势下,需要通过对协商制度的法制化、协商形式的程序化和加强人民政协自身的建设,促进人民政协充分发挥为人大分担部分政治参与功能和利益表达及整合功能以进行有效的社会疏导。  相似文献   

20.
李萍 《探求》2014,(5):78-83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国家治理理想状态的必然要求、是民主行政的表现形式、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虽然广东在公众参与社会治理方面开创了许多全国第一,充分体现了广东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但仍然需要从国家治理层面继续加强监督听证的制度创新、将公众参与引向有序体现政治系统民主化、善用互联网提升公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的时效性并通过公众监督从法律上体现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治理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