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礼貌是成功交际的一条重要原则。由于英汉文化存在差异,人们表达礼貌要考虑跨文化语用视阈。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言语交际中所遵循的礼貌原则的侧重点不同。文化价值的差异导致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基于不同的文化对礼貌行为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实际交际中,应以一种文化平等的心态,学习和研究不同文化下的礼貌原则和交往规则,寻找规律,灵活运用,提高交际能力,达到预期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
汉语礼貌原则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卢敏 《学术界》2007,(3):229-233
英国语言学家Leech以英语文化为基础提出礼貌原则后,引起了学者们对这一理论的研究兴趣和热情。中国学者也根据汉语的文化特征提出了汉语的礼貌原则。本文首先介绍英语的礼貌原则,然后分别对不同的国内学者提出的汉语礼貌原则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3.
言语交际中礼貌原则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话语的礼貌与否直接关系到交际的效果。然而,不同文化和文化背景的人们衡量礼貌与否的标准和表达方式不尽相同。在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礼貌因素是导致交际失误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在日语习得过程中应注重礼貌原则的导入,力求做到平面到立体的扩展、静态到动态的分析、局部到整体的感知,以指导语言交际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交际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明娟 《云梦学刊》2004,25(5):115-117
礼貌文化的移情要求交际者了解异质文化中特有的礼貌原则和策略,拥有平等宽容的心态,实施到位适时的移情。  相似文献   

5.
中西礼貌原则与“入乡随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民族和英语民族对礼貌有着不同的释义,礼貌打上了文化烙印.在汉英跨文化交际活动中,应以"入乡随俗"原则指导交际双方的礼貌言行,同时依据具体不同的"文化大背景和文化小背景"适时、适地地把握"入乡随俗"的度,旨在最大程度上避免由礼貌引起的语用失误.  相似文献   

6.
浅议王熙凤语言中的礼貌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礼貌是为保证交际顺利进行而实行的一种策略手段。我们在这里对王熙凤的语言进行分析,总结了她在言语交际中所使用的礼貌策略及体现的礼貌原则并试图从中寻找符合中国人言语交际实际的礼貌原则框架。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探讨英汉两种文化礼貌原则的差异,以及礼貌原则在英汉跨文化交际中的日常运用,以便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冲突,从而营造和睦和友好的跨文化交际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就英语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原则和汉语言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作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汉英采用不同的回应赞美策略却依旧能使各自会话顺利进行,原因在于会话交谈者遵循了相应的会话合作原则或礼貌原则。但汉英采用不同回应策略的原因却主要归因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中国社会推崇“自谦”、“尊人”,因此其主要采用不接受策略;而英美国家提倡“个人主义”,人生而平等,“尊人”但不“卑己”等,因此,其主要采用接受策略。此外,汉英国家存在赞美语使用频率及赞美内容差异,也导致了汉英采用不同的回应策略。  相似文献   

10.
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流中起重要作用。但是在全球化趋势下,跨文化交流中弱势文化面临着被强势文化所同化的威胁。在这种不平等的文化交流面前,一味地强调礼貌原则势必会使弱势文化更加被强势文化所主宰。将地域性原则用于语言文化中,可以保障弱势文化的自我保护,也有助于全球化环境对地域文化的保持和保护。  相似文献   

11.
论语言的礼貌原则与得体性原则的区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原则"与"得体性原则"属于不同的语用层面。礼貌原则是语用学的最高原则,而得体性原则则是修辞学的最高原则。把二者混为一谈既有表层的只看字面意义的直接原因,又有深层的混淆学科界限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拒绝是威胁听者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因而要采取各种策略进行补救。外贸函电的拒绝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规约策略。规约策略由于同时遵守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从而减少了对于对方面子的威胁,因而在外贸函电中被广为使用。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面子理论差异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礼貌是日常生活行为中具有道德或伦理意义的一项行为准则,它具有普遍性,为人类所共有。同时礼貌的具体内容和制约礼貌行为的规则存在着跨文化差异。作为礼貌理论之一的面子理论在中西方情境中自然就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讨论了英语商务函电文本在词汇选择方面的六个主要特色,分析了英语商务函电文本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的关系。分析表明,在英语商务函电文本中,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并不是互相对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对于商务函电的交际者双方而言,合作是前提,礼貌是手段。为了达成合作,交际双方会在词汇选择方面采用一些策略,使得一些可能不礼貌的行为听起来较为合理。作者指出,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商务英语函电的语言特色,切实提高学生的商务函电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5.
礼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话语是交际双方特定社会语用距离的反映,话语礼貌取决于交际双方对交际语用距离推断的一致程度及后起的应对策略。交际语用距离在动态语境中推断和确定并随交际因素的改变而改变,话语礼貌具有相对性、动态性和可协调性。翻译应当重视语用距离与话语礼貌的关系、语言选择对话语礼貌策略的影响,明确话语礼貌拟定的相对性、动态性和可协调性,力图实现礼貌对等。  相似文献   

16.
网络语言交际对语言交际原则的运用和偏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语言交际过程中,交际主体为了使交际活动顺利进行,实现自我交际动机和目的,往往遵循语言交际的原则。常用的交际原则有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网络语言交际可以遵循原有的交际原则,可以偏离原有的交际原则,还可以创生新的交际原则。  相似文献   

17.
于洋 《北方论丛》2002,(5):24-26
中国人非常重视面子及面子功夫,其中所包含的复杂含义绝不是西方人所能理解的.要想保全面子,最好的办法就是使用礼貌语言.那么,对比中西礼貌原则、面子概念和言语策略,可以提高人们社会文化和社会语言差异的敏感性,以减少由面子引起的文化冲突.  相似文献   

18.
在Brown & Levinson面子观的指导下比较汉、英两组建议言语行为礼貌策略的使用类型与频率结果表明,汉、英两组被试行为都极少直接向对方提建议,也不会太过间接、委婉,而是在明确建议的同时采用相应的面子补救策略,这支持了Brown&Levinson的礼貌普遍性理论。两种语言间相同的言语行为又具有各自的礼貌特性: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倾向于使用消极礼貌策略,英语被试则倾向于使用积极礼貌策略,并且汉语被试在实施建议言语行为时更多地考虑彼此间的权势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