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宗教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颠倒的世界观,“是那些还没有获得自己或是再度丧失自己的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因而在那些本身是颠倒了的世界和人们没有自我主宰力量或自我主宰力量较弱的时候,宗教意识的产生就有可能。也就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现实的苦难就是宗教的光明。  相似文献   

2.
意识是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的基础概念之一。从心理学角度看,它一般是指自觉的心理活动,即社会发展的人所固有的高级的心理反映形式。意识的对象不仅是外部世界,而且也是主体(意识的载体)本身。人与动物不同,人是一个能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完善、有着自我意识的实体。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自我意识的成熟才是人的意识的本质特征,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才是人和动物在心理上的最后分野。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社会的产物”,是意识着的存在。需要指出的是,人的意识往往以自我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表现着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幼儿时期所遇到的那种“我”与“非我”的区别,就是在人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中实现的。纵览意识观的  相似文献   

3.
不论人们对哲学对象和哲学知识特点的理解如何变化,哲学的对象和任务总是要由“哲学”这一术语的意义来框定的。作为对智慧的爱,哲学首先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一种形式,其目的在于获得人生的最大幸福。因此,只要哲学知识依然如故,它总会有具体对象,即人的内心精神生活的现实,后者与认识人类内心深处的人的本质有关,并且是用专门哲学的,纯粹哲学的方法——自我观  相似文献   

4.
人们做事,总要受思想支配,而思想则往往由沉淀在脑海深处的意识所决定。所谓意识,是人所特有的反映客观事物的高级形式,是在动物心搜发展的自然基础上,通过社会劳动和语言的作m而产生的人的有目的的自觉反映。自我意识是意识构形式之一,它是人询意识的一个重要特征,指人对于自己以及自己和周围事物的关系的一种认识,也是人认识自己和对待自己的统一;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表现形式。中学生正处在由儿红少年向青年过渡的过程中,他们的思想渐趋复杂,个性逐渐形成,自我意识也…  相似文献   

5.
哲学为自身、自己的对象和理解对象的方法、自己的使命和完成使命的途径下定义,一向是哲学自我意识的一个最重要方面,因为哲学自我意识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一直与认识和重新认识哲学与科学的相互关系有关。看来,这一相互关系的特点表现在两种倾向上:哲学知识与科学知识的分离和接近。就接近倾向而言,哲学和科学是统一的认识发展过程的两个不同领域,其相互作  相似文献   

6.
运用反馈规律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健康发展吴立德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其形式主要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是后大产生的,受社会条件所制约。自我意识是青少年自我教育的基础,它的发展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青少...  相似文献   

7.
作者邓晓芒在2009年4期《世界哲学》上撰文,称:自我意识就是把自己当对象看、同时又把对象当自我看的意识,但对象和自我本来是不同的,因此自我意识里面包含一个自欺结构。这种结构从形式逻辑和日常意识来看是自相矛盾的,必然导致无穷后退并引出一个上帝;但从辩证法来理解则正是主体的能动性之源。  相似文献   

8.
在青年自我意识发展中,有充分发挥自我才能、做出杰出贡献的一面,也在不同程度上产生自我失调,产生对自己身体、对朋友、对老师、对游戏、看书阅报或其他活动的异样感受,甚至还会产生种种矛盾。如何引导青年自我意识的健康、正确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道德则起着重要的引导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自我的恒定性的剖析自我的同一性包括自我的恒定性和可变性 ,没有可变性 ,人就不可能向前发展 ,要了解个体的发展 ,必须解决自我的同一性问题。自我的同一性是指“自己意识到自己作为与别人相区别的客体物而真正存在”① ,如自己关心自己将成为怎样的人 ,也关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同时还能意识到自我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象今天的我和昨天的我是同一个自我 ,并且将自己与所属集团视为一体 ,产生“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国家”等自我意识。如果自我的同一性能得到健康的发展 ,就有利于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 ,反之 ,则往往形成同一性危机。由…  相似文献   

10.
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体把自己当作认识的对象来理解自身;认识自己.通俗地说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了解、看法和态度.自我意识强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突出特点.这个特点包含着两重含义:良性的自我意识,诸如恰当地自我评价、竞争观念、开拓精神及自尊、自信、自强的独立性等;恶性的自我意识,诸如自大、自恋、自私和自负等.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两重性是由传统儒学两重性决定的,是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选择的结果.因为。儒家文化是当代大学生成长的传统历史文化背景,这个文化背景的积淀,在现代人的自我意识当中会自然而然地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意义与规范性关系问题是当代分析哲学和现象学共同关注的核心哲学论题之一。在《知觉现象学》中,梅洛-庞蒂不仅把原初的意义规范界定为前对象的“世界风格”,而且最终把意义规范性之根源建立在其独创的具身化先验主体性中。通过分析梅洛-庞蒂具体化实践自我意识的内在意识结构,本文试图阐明具身化先验主体性作为前对象规范性先验终极根源的含义。我们将展示,梅洛-庞蒂的具体化实践自我意识不仅包含主体性自我对自身生命自由的自我断定,而且还要通过主体性自我的“世界筹划”把自由生命的无限自我超越纳入意识的确定内容之中。由此,世界的规范性成为先验主体性的内在构成条件。在梅洛-庞蒂的先验现象学中,作为前对象规范性根源的先验主体性并不是世界意义的先天构建者,而是世界规范性的回应者。  相似文献   

12.
反思作为哲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对推动哲学摆脱徘徊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就是运用反思手段确定起哲学的第一原理,对冲破中世纪宗教神学的樊篱,开创哲学研究的新天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反思哲学作为西方近现代哲学研究的一大课题,已经开始引起我国学者的关注。探讨西方近现代哲学家对反思哲学的研究,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反思哲学”无疑是有益的。一、反思的肇始──我思从哲学史来看,反思的概念是与哲学本身一道产生的。最初人们只是在光学意义上去理解它,是指镜面反射光线的活动,即在镜象中映现出对象来。对象和…  相似文献   

13.
化学实验教学包含学生的自我意识,表现为学生在实验活动中的自我评价、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应通过诱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以唤醒学生心灵深处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自我控制,为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构建学生的自我意识系统.  相似文献   

14.
国外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社会心理学中自我意识理论的发展徐瑞青(国家计委信息周报社)自我意识是指主体对其自身,即自我的意识。它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主要的自我调节系统。自我意识理论的研究就是要告诉我们自我到底有哪几个方面组成,以及它们会对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作为行...  相似文献   

15.
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的发展 ,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不同的阶段 :康德的二元论批判哲学 ;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的思辩统一哲学 ;费尔巴哈直观唯物主义哲学人类学。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概念基本内涵 ,呈现五种形式 :康德的主体是“纯统觉” ,它是产生我思的“自我意识” ,它是先验的 ,但却是一切经验意识的前提和条件 ,这个自我意识和对象意识不可分 ;费希特力图证明康德的“先验自我”是独立的精神实体 ;谢林使“自我意识”变为主客体同一的绝对精神实体 ,即绝对精神 ;黑格尔使这个绝对精神具有了内在的矛盾性和过程性 ;费尔巴哈把自我意识理解为感性的、具有类本质的普遍性的人  相似文献   

16.
“自我”是费希特早期知识学的核心概念,在知识学论域内,其实质是一种非人格化主体的“本原行动”。“自我”作为起点的逻辑演绎过程中,通过自我意识的绝对表象能力,达成自我价值的先天性赋予,实现伦理善的实践性塑造,形成自我与他者的共同价值观追求。“自我”哲学为费希特共同体价值观的形成奠定了哲学理论基础,而塑造共同体价值观、推动共同体发展的最重要手段,是对共同体全体成员开展教育。费希特的共同体价值观教育对我国当今共同体价值观教育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研读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基础上,试图通过对黑格尔自我意识概念的重点分析,以探讨自我意识概念的重要意义及其不足.具体而言,依据黑格尔对自我概念的阐发逻辑,本文将黑格尔的自我意识概念简化为如下三个命题:自我意识就是意识,自我意识即真理,自我意识是自我确认.这一个过程既然是意识作为精神现象的展开过程,也就是自我意识逐渐摆脱主客体的直接对立,进入到以意识自身为对象的内在完善过程和形成主体间性的过程.经过如此演化的自我意识,达到了自我意识完善的状态,进入了理性的境界.自我意识剩下的任务就是外化,以及在更高阶段的理性的实现过程,即绝对理性.本文认为,虽然以自我意识为基础的理性在黑格尔那里占有绝对崇高的地位,但自我意识的结构及其理论缺陷也预示了以自我意识为代表的理性哲学具有的脆弱性特征,它具体表现为自我意识的自欺结构,以及自我意识的形成与环境的复杂关系.最后,本文试图指出,黑格尔过分夸大了自我意识的能力,而对自我意识形成的复杂性却考虑不够,这为现代精神分析理论的发展,以及对黑格尔自我意识的批判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后现代哲学正是从理性的脆弱性入手,进而演化为一场反对黑格尔意识哲学的后现代运动.  相似文献   

18.
从主体性向主体间性的转向是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逻辑。尽管主体间性的提出与对主体性的反思和检讨密切相关,主体间性字眼也从没有出现在古典哲学中,但是主体间性问题并不唯现代哲学所独有,古典哲学中也牵涉到该问题,并体现了一种富有启发性的探索。主体性哲学向主体间性哲学的转向是西方哲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主体间性问题的提出在黑格尔哲学中就有十分具体的体现。自我基于他者的确立,个体意识的独立,互相承认的双重自我意识,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现实的斗争与统一,个体意识向普遍的自我意识的回归,都闪烁着间性思想的火花。  相似文献   

19.
在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哲学与谢林哲学具有密切的思想联系。但是,考察他们各不相同的哲学原则(两种同一)和方法,就会明白谢林为什么从“绝对同一”、“理智直观”走向基督教神学,成为普鲁士官方的吹鼓手;而坚持“具体同一”的黑格尔则对人类辩证思维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并为人们纪念。人们知道,谢林原是一个费希特主义者。开始,他站在费希特哲学的立场上批判康德哲学,在批判过程中,他发现费希特的“自我”(即“自我意识”)存在两方面的弊端:其一,从终极的意义上说,费希特的“自我”并非“绝对”即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即相对的。因为事实上还存在着“自我”与“非我”的矛眉(“非我”是“自我”的限制物),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中所说的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对自己和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它有很多的表现形式,包括自我观察、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监督、自我控制等等。自我意识的发展,在个性形成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人的兴趣、能力、性格、情感意志和道德行为,无不受自我意识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