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天华蹈海原因新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云波 《文史哲》2002,1(5):158-162
陈天华之所以走上蹈海自尽之路 ,主要是因为他在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之间举棋不定 ,无所适从以至长期处于焦虑、压抑、苦闷之心理状态的结果 ,具体而言是由在他身上体现出来的三对两难矛盾所决定的 ,即感情上倾向革命与理智上倾向改良的矛盾 ;革命派身份与改良派思想倾向的矛盾以及寄望于留日学界与失望于留日学界的矛盾等。正是这三对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难矛盾 ,使陈天华这真诚的爱国者在对革命与改良两种救国主张的取舍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信仰绝境 ,最终不得不选择蹈海自尽之路以求解脱。  相似文献   

2.
田淑晶 《理论界》2014,(6):119-121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心理过程服从两种基本倾向:快乐原则与现实原则。两种原则存在于个体的生存结构中,决定着生命的方向和生存的方式。孙犁的《铁木前传》展示了服从不同心理原则的个体的生存境遇。关于女性和童年的叙述中隐匿着叙述者关于生存原则选择的含混价值观和矛盾的情感态度,而这似乎是人类之于由生存原则选择引发的生存困境的典型立场之一。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矛盾最突出、变化最剧烈的时期,与此相应,城市发展中的"两难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干扰和困惑.本文针对中国转型期城市发展中两难问题凸显的现实,系统地探讨了其特征、成因、破解的途径和方法.两难问题的形成是局限条件约束下进行选择的结果;城市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就是一连串两难问题的累积;在"两难困境"的张力中寻求城市发展的支点,是破解"两难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的二难处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文学中存在着一个悲剧人物形象系列 ,他们大多是受“五四”新思潮洗礼过的知识分子 ,但都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与传统伦理道德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后者。这一现象实质上表现的是“五四”以后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理矛盾和文化冲突 ,体现了传统文化在知识分子人格中的深厚积淀 ,同时与知识分子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现实处境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观察美国2016年的总统竞选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于此前的总统竞选的特点,可以看出美国在近些年中已经发生了衰落。这种衰落将导致美国政治更趋保守化,美国国内矛盾会加剧,美国会更倾向于减少与中国的合作。美国在未来有可能减少对国际事务的参与,重新变成一个奉行孤立主义的国家。  相似文献   

6.
马怀礼  李颖 《江淮论坛》2008,127(1):32-38
在城镇化和工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老"三农"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而新"三农"问题又以"两难"的矛盾现象表现出来.解决当前"三农"两难问题的基本思路是: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统筹城乡发展的视野下,解决好四个问题:一是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二是在农村形成农场化生产方式的问题;三是新村建设问题;四是建立保障城乡资源合理对流的一系列制度问题.  相似文献   

7.
各国文学中,爱情婚姻关系和女性命运,历来是受人重视的主题。中国和俄苏当代文学中,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其间存在着深刻的相异之处,对其思想和艺术取向进行比较,是富于启迪意义的。 (一) 中国新时期文坛,对女性的观照和期待,存在着两种主要倾向:男性角度和女性角度。这两种倾向也分别由男作家和女作家反映出来。 1.由男性角度出发,对女性的观照和期待中,流溢着实际是男性的审美理想。理想的女性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穿现代服装的东方古典女性。美丽、温柔、恬静、贤  相似文献   

8.
徐言于套用文学传统中“天使”、“女妖”的女性形象模式,赋予她们以理想化精神气韵,在她们的信念、道义、良知、人性、自然等多重精神内涵的矛盾与交织中,展开历史阶段性话语和人类终极性话语的对话与思辩,表现出人性皈依的人文主义思想诉求和追寻人类永恒之爱的审美倾向。  相似文献   

9.
两难选择是哲学课题之一,它是矛盾普遍性的反映。在农村工作中,两难选择问题可以说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减轻农民负担”与“兴办公益事业”;“维护群众权益”与“保护干部积极性”;“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建设”与“保护国土珍惜耕地”;“劳动力转移”与“巩固农业基础地位”等等,都属令人头痛的两难选择问题。深入研究并妥善解决这些“两头是刃”的两难选择问题,是广大农村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偏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凤杰 《中州学刊》2004,(3):175-177
在公平和效率选择中是偏向公平一方还是偏向效率一方,谓之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偏向.建国后,我们在这个选择偏向上长期倾向公平一方,表现为基尼系数长期比较低,在分配政策的表述上,长期提"兼顾公平与效率".改革开放以来选择偏向的天平逐渐向效率一方倾斜,直至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政策.  相似文献   

11.
在新世纪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 ,有许多复杂的矛盾和关系需要我们处理 ,率先现代化与强迫现代化的两难选择就是其中之一。围绕着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凸现出来的率先现代化和强迫现代化之争是以对和平与发展、安全形势、政府和市场作用的不同认识为宏观背景的。本文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特点和空间布局、构筑对外开放的防火墙、社会发展战略转变等方面分析了强迫现代化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认为率先现代化与强迫现代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国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现代化第三步战略目标的最佳选择 ,并对这一路径选择中需要认真对待的几个问题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2.
所谓经济伦理,实际上是关于规范经济社会生活及其发展变迁的道德价值和道德准则,以及由此所陶冶出来的人们的社会经济心态。在当代中国尤其是经过十年经济改革之后,经济伦理的影响几乎集中地体现在平等与效率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中及其两难抉择上。同时,这也是一个困扰着所有国家与民族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原始主义文学的主要特征是以原始批判现代文明。古朴原始主义明确而坚定地昭示对原始、村野的认同,沈从文、汪曾祺为其提供了范本。现代原始主义则表现为对原始与文明的两难选择,鲁迅、张炜、贾平凹等都自觉不自觉地在创作中流露出这种倾向。  相似文献   

14.
从"还乡"维度考察阎连科的早期小说《中士还乡》,主人公"农民军人"的复合身份所暗含的角色冲突使其面临两难选择,企图以归根完成身份重拾却使得灵肉分离。这种还乡造成的心灵延宕不仅折射出作者早期创作中心态的矛盾与困惑,也预示了"还乡"精神线索在其后来作品中演变与转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5.
熊奕  尹立军 《云梦学刊》2005,26(4):92-94
《阿斯彭文稿》中隐藏的性别意识首先表现在作者在不动声色中对故事叙述者动机的消解,他对阿斯彭文稿的狂热追求下掩盖着他对名利的疯狂追逐;其次作者也成功地消解了叙述者的男性中心主义。在叙述者看来,女性的最终价值体现为“物化”的价值。作者对于《阿斯彭文稿》中体现出来的性别意识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通过作品中的“隐含作者”隐晦地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与认识的矛盾要通过思维的内在矛盾,即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建构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矛盾表现出来,从而使思维运动表现为自己构成自己的运动;对象意识与自我意识的矛盾体现为意识是被意识到的意识,建构性思维与反思性思维的矛盾体现为思维是被反思着的思维,而知性思维与理性思维的矛盾体现为思维操作是把运动的东西静止化;哲学思维是包含着反思的综合性思维,是对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观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结果"的综合,因而能对人类发展作出总体性、方向性和整体性的预见.  相似文献   

17.
在20世纪西方哲学从主体性转向主体间性总体趋势下,巴赫金的"对话"哲学代表了其中极具个性和生命力的一个探索方向。"对话"是巴赫金思想体系的精髓和灵魂,贯穿于他的学术研究各个领域和方面。在哲学领域,"对话"精神表现为"自我"与"他人"的亦此亦彼、共存共生的关系,以主体间性取代了纯粹的主体性;在其他领域里,"对话"精神以不同范畴和术语表现出来,尤其在小说领域的作者与主人公关系中得到了最形象、最充分的表达和阐发。  相似文献   

18.
苏氏父子三人始终受着出处进退的矛盾的困扰,尤其是苏轼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对以仕隐进退为中心的人生问题的思考更为深刻。他们父子、兄弟之间以至每个人的内心,特别是苏洵和苏轼的内心始终存在着深刻的错综复杂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社会历史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诸现象间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社会历史规律的主体性是强调人在社会历史规律的生成、发展及实现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发挥的能动作用。社会历史规律主体性的内涵包括:人的需要是生产力产生和发展的内在动因,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决定和制约着人的需要,两者的矛盾运动促使生产关系和社会交往不断的向前发展,进而推动着经济基础及上层建筑的发展与变革;人的需要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社会的核心矛盾;它们共同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元素。社会历史规律的主体性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主体人的目的、需要、利益等主体根据支配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二是人在创造历史的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选择性、创造性和超越性。社会历史规律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20.
《樵史通俗演义》中出现的女性不多,且都不是重要人物。这些女性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与末世政治有直接关系的女性;第二类是与政治有间接关系的女性;第三类是无关政治却最终沦为政治陪葬品及作为男子附属品、被男子或杀或弃的女性。作者对与政治有关的女性有意进行了丑化,主要表现为突出了她们的淫荡不贞。作者在女性观方面主要延续了传统的观念,这与他的政治倾向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