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重建阅读文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周宪指出,在视觉文化的蓬勃发展进程中,似乎有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那便是图像对文字的"征服"。我们应该关注视觉文化强势所造成的阅读文化困境,并采取相应的策略和立场,重建阅读文化,培育阅读文化。金元浦指出,新世纪的视觉文化转向是在当代高新科技的基础上发生的人类划时代的媒介革命的表征,具有建构的后现代性。当代视觉文化遇到的最具前设性的问题是语言文字与图像的关系问题。倪伟指出,视觉文化的核心是探讨与"看"的实践相关的种种问题。"看"的方式根本就是社会和文化建构的产物。视觉文化研究应抓住中国的现代性经验不放,在融会各种进步思想的基础上,突入深广的社会历史领域,展开批判性的清理和重建工作。曾军指出,20世纪西方文化理论思潮为观看研究提供了意向主义、构成主义和"现实主义"三种路径,但各有研究的困境:意向主义思路对理想观看的描述性分析的有效性值得怀疑;构成主义思路最大的问题在于对"主体"的有意忽略;而在"现实主义"思路中,无论是批判理论还是视听统计,关注的其实都是将观者定位为被动性的前提之上的"受众"研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农村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成绩有目共睹,特别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总体上说来,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进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不适应,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近十几年以来,农村的发展陷入了"环境恶化、荒芜化、空心化、文化断层化"的困境,农村有沦落成为"记忆中的故园"的危险,其本质是传统文明、乡村文化的迷失。必须在重新认识并弄清农民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文化以及如何实现这样的文化等这些根本性问题的前提下寻回"故园"。即在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以农民文化生活需要为目标,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构农村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传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要实现全面小康,就必须深入研究吉林省全面小康社会的文化发展趋势,以及衡量、评价小康社会文化建设的指标体系,明确未来20年和“十五”期间吉林省文化建设发展的思路、目标、对策和措施,以便于深化和提升吉林省小康社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玲 《东南学术》2011,(6):126-135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和农村经济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文化和城市文化之间的差异也日益凸显,根本原因在于农村文化自身的落后性。重建一种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能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农村文化,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对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必要性、机遇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并尝试提出了我国农村文化重建的"1234"对策。  相似文献   

6.
农村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视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下农村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建设一种包涵价值观、文化认知、交往方式、乡村精神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在内的新的乡村文化形态和新的乡村文化.所以,它不仅是民族的、地域的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对话与互融,是乡土文化内涵的重构与创新,而且也是"人的建设"和乡村文化生态的建设,是乡村精神与乡村文化价值观的重构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文章用实例法分析了流动人口对图书馆利用率低的成因,从阅读推广的角度就培育流动人口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定制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建立图书馆社区流动站等方面阐释了图书馆的各项推广服务。通过专注于流动人口的阅读推广活动,极大地促进流动人口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从实践意义上丰富和推动图书馆的公共文化服务。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新农村文化生态建设不是喜"新"弃"旧",而是在建设和弘扬农村传统文化生态的基础上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衔接与融合。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建设既是农民文化心理的需要,也是保持整个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需要。当前,农村传统文化生态出现了深重的危机:传统文化存续困难、建设堪忧、种类减少。加强文化生态保护、弘扬文化生态特色、优化文化生态环境、强化文化生态意识是农村文化生态建设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农村文化的落后既是经济落后的结果也是经济落后的原因.农村文化大院工程的推进体现了政策对于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视.通过对河南省嵩县的调查发现,农村文化大院工程的推进存在"覆盖面不足,宣传不到位"、"闲置率很高,利用效率不佳"的问题.资金投入总体不足和现有文化大院运行的低效率源于:农民文化需求"虚高",文化供给与需求错住,投入总体不足和融资渠道单一,"重建设轻管理".据此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为今后以"文化大院"为代表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社区文化治理体系是社会生活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议题,建立健全社区文化涵养体制机制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的实践抓手.基于文化转型理论视角,以N市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为例,考察文化强国战略下农村社区文化治理体系重建的实践逻辑."送文化"与"种文化"导致的基层社区文化供需结构失衡是文化治理转型的内生动因,L社区通过积极开展文化阵地建设营造新型社会公共文化空间,通过大力培育文化志愿服务创新文化营造的社会协同机制,通过有序引导多维主体共治实现社区文化营造的共建共享机制.因此,从基层社区文化治理体系的主体、规则、效能三重逻辑,以及L社区文化营造创新示范项目实践经验来看,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必须激发农民主体意识和内生动力,从"送文化"到"种文化",再到"送种并举",又必须在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强化政府统筹和行政规划.另外,基层文化治理体系重建亟待整合多元化社会资源,强化基层社区文化治理合力效应,提升文化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白山松水孕育了吉林厚重的文化积淀、丰硕的文化成果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吉林省历史文化资源书系》的编著和出版发行,是对吉林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展示和彰显,是对吉林文化建设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下农村的公共空间被压缩,文化建设被边缘化,导致农民会共文化生活呈委缩之势."文化下乡"政策实戏体现的是嵌入式的发展理念和简单的"送文化"行动逻辑,即农村社会需要由政府自上而下的"送文化"方式来解决文化匮乏的现实困境.这种理念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了农村社会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及农民在建设乡村文化方面的主体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乡村社会一种传统的文化娱乐方式,乡村戏剧的演出构建了传统村落的公共文化空间.应以牛哥戏在桂东南农村地区的繁荣为契机,推动广西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内源式发展"理念建构.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从理论上阐明文化因素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指出利用文化资源优势 ,实现本国经济跨越式发展 ,正是后发展国家优势之所在。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 ,对吉林省文化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 ,指出同全国的其他省份相比吉林省的文化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但由于开发利用得不够 ,文化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文章最后提出面向吉林省的经济建设 ,围绕经济结构调整 ,利用文化资源优势 ,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4.
黄秀坤  刘富华 《学术探索》2013,(10):150-152
吉林省对俄罗斯进行汉语推广的人文战略优势在于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的建设.俄罗斯文化框架中汉语国际推广策略应以中华文化为依托,以吉林省区域文化为切入点,强化汉语国际推广的战略意识;拓展交流渠道,扩大孔子学院规模;培训、选派优秀汉语教师及志愿者;提供最新的实用汉语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5.
农村社区文化:变迁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皇权不下县"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形成了我国以皇权为中心,绅权、族权、宗权共同参与治理的农村社区治理文化。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的推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变革促进了我国农村社区文化的转变,农民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等均开始了现代性变迁。然而,历史和现实原因导致农村发展滞后,发展动力的缺乏和外部支持的不足等制约了农村社区文化的发展,为此,从根本上破除城乡二元格局、构建新的社区认同等成为重建农村社区文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保护农村文化生态发展农村文化产业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村及民间文化作为文化的母体,是一个民族精神气质、凝聚力和感召力等因素的集合体。在我国现阶段,工业发展借力于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而急剧膨胀,给农耕生产方式孕育的农村文化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传统文化尤其是农村文化生态面临着保护、发展、重构的考验。本文章从这一现实出发,对民间及农村文化的抢救与保护及其产业化发展的道路进行了深入地剖析和阐述,提出了通过发展农村文化产业,保护农村文化生态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
农村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内容之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了解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新情况、新变化,我们进行了实地调查,南雄市三水村围绕"文化惠民示范村"这一目标,切实开展了文化建设,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仍存在自身重视不够、文化程度不高、资金不足以及自然条件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对此,我们建议实施如下措施加以推进,主要包括: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提高农民素质;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改善文化发展环境;保护和传承地方文化,不断提高文化品位;重视文化研究,开发特色文化资源;规范管理,建立文化建设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正经历一个由"送文化"模式向"种文化"模式转折的时期,而要实现这一模式的顺利转型,吸引民间力量的广泛参与以建立起国有文化单位与民间文化组织的契约竞争关系至关重要.为此,国家需要实现从政策思路到管理技术方案的全面创新,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推动传统文化事业体制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变迁.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城乡经济反差造成农村文化贫困,现代新潮生活信息非常容易让村民陷入一种精神失落状态,农耕社会许多传统观念面临颠覆或瓦解.以农耕文明为基础的乡村文化出现由传统向现代的文化变迁.针对现代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调整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策略,通过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利用和开发,提高乡村"文化适应"程度,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20.
梁康保 《南方论刊》2007,(12):74-75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文化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掀起新一轮文化建设高潮。当今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时代,伟大时代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