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人类学在理论和方法上对灾难的研究越来越重视。人类学作为社会科学将灾难中交汇的环境、生物和社会文化三个因素纳入思考的范畴,并在研究中形成了"考古与历史"、"政治生态学"、"社会文化与行为"和"应用与实践"几种范式。这些范式之间相互关联,吸取了其他学科的灾难研究经验,以人类学整体观的视野和微观的民族志田野方法对灾难研究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从汉学人类学疏离于一般人类学的过程,中印社会科学研究的水平与影响力比较,人类学大师的有关经历与论著,侧面反映了人类学中国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留下的余地.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要成为一个有世界意义的"地区类型",就要在学科内部探索人类学知识与"当地思想"的"现实表达"之间的关系.可能是出于对这一关系研究的必要性的深刻意识,人类学大师对中国人类学才产生一个共同期待:文明社会的人类学.但是,海内外中国人类学在此方面的研究,并未达到本应达到的水平.致力于中国研究的人类学若要对世界人类学有所贡献,那就需要"反思地继承"前人成就,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历史上的文明、政治文化的历史动态过程、帝国宇宙观展开深入研究. 在中国研究中进行有历史基础和关怀的人类学研究,将对世界人类学的理论探讨和当代世界文化关系的处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从人类学关注地方知识、本土观点的传统出发,再次申明超越人本、着眼生命的重要,并由此探讨发展、保持和恢复之间的辩证关系,关注发展、保持、恢复兼顾的生态回归.中国传统上的形气神三元论、贝特森的万物关联、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可作为关注发展、保持和恢复的思辨基础,而普遍与特殊的对立统一现,也符合人类学研究的理论现照.  相似文献   

4.
文学人类学的学术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人类学不只是研究文学的跨学科方法,也是一种指向未来的文学理念.从19世纪的"世界文学"理念,到20~21世纪的文学人类学理念,表明文学观的一场重要变革,从西方第一世界贵族化的文学观到涵盖全球第四世界诸多原住民的文学观,变革的核心在于学术伦理的大转向:从殖民时代的霸权到后殖民时代的全球公正与平等.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化生态学,国内外学者就其定义、研究特点和内容等至今未能达成统一认识。文化生态学是一门用生态学方法研究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传播、消费的新学科,与时俱进、潜移默化、包罗万象是学科研究的特点,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当下,若将分析单位从"地方"和"区域"扩展到"国家"和"世界",不仅可避"一元论"和"决定论"的片面之嫌,还可使学科跳出"环境决定论"和"环境可能论"的争论,为当代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实现"中重视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实现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权利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从深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深层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7.
"中国梦"一经提出,就迅速成为各界学者研究和讨论的热点话题,并成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从历史角度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从四个方面阐述将"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从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教学、校园文化以及青春梦与"中国梦"的关系四个方面分析"中国梦"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8.
地方作为与中心相对应的话语,逐渐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在现代性与后现代语境中,人类学领域中的“地方”已演化成为一种认知系统。在地方性实践活动中,当传统与现代、全球与地方在地方性实践活动中遭遇时,地方感的缺失造成了空间的迷失和精神的弥散,地方主体通过调整与再造地方认知分类,可以逐步完成地方性知识的解构与重构。  相似文献   

9.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已成为人类学者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文本.当代人类学语境中的电影研究,已成为人类学者观察社会的文化视窗.电影研究进入人类学研究视域,带来了电影研究方法论的变化.人类学者将电影视作文化系统中的文化符号与视觉表征,并采取不同研究取向展开影像研究.当代人类学电影研究已出现符号学取向、民族志取向、感知人类学取向及新艺术史取向,他们从各个不同取向的影像中观看社会的文化意义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0.
电影作为一种视觉文化,已成为人类学者对于大众文化的研究文本.当代人类学语境中的电影研究,已成为人类学者观察社会的文化视窗.电影研究进入人类学研究视域,带来了电影研究方法论的变化.人类学者将电影视作文化系统中的文化符号与视觉表征,并采取不同研究取向展开影像研究.当代人类学电影研究已出现符号学取向、民族志取向、感知人类学取向及新艺术史取向,他们从各个不同取向的影像中观看社会的文化意义与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人类学是通过研究人类的文化来理解"人"的综合性学科,影像是当代民族艺术表达和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传播符号,随着"图文对话"时代的到来,照片的保存在人类学民族志中是非常重要的原始资料。本土谱系和西学源流为我们从人类学角度讨论少数民族影像的叙事伦理提供了理论支撑。潘年英的人类学影像全面展示了西南少数民族的自然生态环境、精神面貌和日常生活面貌,并将其与文字记录相结合,可以说为中国少数民族留下了一份可信度高的视觉材料与调查报告,具有艺术与人类学的双重价值。文章以潘年英作品中的少数民族影像为例,来说明人类学影像是如何呈现"他者"。  相似文献   

12.
当代西方生态政治理论述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与政治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因此在理论型态上形成了生态政治理论。这种政治理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内容,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它的兴起对当代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模式、政治观念、政党结构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代西方的生态政治理论主要有三种:绿色政治学理论、环境安全理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环境与政治具有密切的关系,两者往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因此在理论型态上形成了生态政治理论,这种政治理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内容,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子孙后代利益,它的兴起对当代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模式,政治观念,政党结构以及国际关系准则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当代西方的生态政治理论主要有三种,绿色政治学理论,环境安全理论和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4.
老年失智症是近年来医学人类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老年失智者作为一种生命的存在形式,给人类学长期关注的人格与生命等基本理论命题提出了挑战,即如何从本体论去理解、从方法论上去体验这种新的生命形式?本文通过对人类学相关诊所民族志和照料民族志的评述,指出老年失智症所揭示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照料和护理等医学领域中的应用问题,它更多提供给人类学家一个审视诸如人格、认知、识别、承认与照料政治等一系列人类学相关概念的独特视角。同时,对老年失智症的民族志田野研究的相关成果也极大丰富了当下人类学界"本体论回归"浪潮的经验性知识,将人类学对记忆的讨论从公共领域,集体记忆扩展至人类的认知领域,最终体现出人类学之科学与人文兼容的学科特质。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运动本就血脉相连,当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更是不仅注重环境正义的理论研究,而且植根于以生态运动为代表的新社会运动中,试图熔接环境正义与社会正义,从理论研究走向社会运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积极参与年度左翼论坛、"占领华尔街"运动,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品格,体现了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趋向,值得我们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如果实现一种包容的人类学来沟通国家、文化及语言的差异,那么就为讨论全球社会事务筑起一个更好的研究平台.立足全球视野和与北美比较的角度来关注东亚移民,对移民研究可提供有价值的洞察,并有助于去推动更加充分全球化了的人类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人口政治学是人口学与政治学的交叉学科,它研究人口与政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辩证关系,即人口政治关系。具体包括人口与政治主体、人口与政治主体行为、人口与政治行为目标、人口与政治文化、人口与生态环境、世界人口与全球政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与民族认同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一个核心概念,也是当代民族国家背景下重要的政治事务。考察历史的知识谱系,民族国家无论是从概念演变、价值形态来看,还是从国家体制来说,都是西方赠给世界的一个礼物。当民族国家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通用的政治单位时,它便成了国际关系中的政治实体和所属成员的认同归属。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既符合我国的历史实情,也是世界公认的国家形制的政治基础。国家的政治认同是认同构造中最核心的价值;在认同层次中,国家的政治认同是第一位的,民族的文化认同是从属性的,这不可讨论,亦不可讨价。  相似文献   

19.
目前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日趋严重,是全球生态政治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生态政治运动、绿党的异军突起以及国际环境组织作用的增强成为生态政治产生发展的基础。生态政治成为解决当今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根本途径,生态政治也将成为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18世纪的两次革命--工业革命和法国革命所具有的经济与政治色彩,赋予了现代社会典型的经济与政治的"两面性"特征,为"应得权利"与"供给"这两个概念及其关系提供了思想渊源."应得权利"与"供给"及其辩证关系,孕育了现代社会各种矛盾与冲突的萌芽,构成了达伦多夫社会冲突思想的理论基石.当代中国处于社会变革转型期,社会问题相伴而生,并引发各种社会矛盾与冲突.从"应得权利"和"供给"的辩证关系来看,当前中国已经出现了经济持续发展、政治与社会发展滞后的不平衡状态;从"应得权利"和"供给"的辩证关系入手,通过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的良性互动来解决现实中的矛盾与冲突.要从"应得权利"的角度出发,健全包含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以及涉及个人自由条件的现代"权利体系";从中国国情和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强化并完善多元的社会矛盾冲突疏导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与冲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