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秦汉时期的识读课本在我国辞书编纂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这一时期的识读课本为后世字典编纂提供了基本的文字来源;“正字”的编纂思想为历代编纂字典者所继承与发扬;文字汇编原则对字典编纂体例的显著影响;解释字词的方法奠定了辞书训释体例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现存的8种西夏文原始辞书作为基本材料,对李范文先生编著的《夏汉字典》从字形上进行了校证。校证的基本材料是《同音》、《文海宝韵》、《同音文海宝韵合编》、《番汉合时掌中珠》、《三才杂字》、《同义》、《五音切韵》、《新集碎金置掌文》等西夏人当时编写的字书、韵书。文中分剐列举出116个西夏字的正字、讹体,并分析了其错讹的具体原因。  相似文献   

3.
综述辞书编纂理论现代化、编纂手段现代化以及编纂产品现代化,并指出其有待提高的三个方面:一要立足本土进行理论创新,二要充分利用语料库设计编纂精品学习型辞书,三要使电子辞书健康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自《尔雅》、《说文》以降,我国中文工具书编纂出版经历了传统辞书渐趋成熟,传统辞书向现代辞书过渡,现代辞书逐步走向初步繁荣的漫长发展过程。据不完全统计,自有工具书的年代起至1993年底,我国已编纂出版各种类型的中文工具书14741种,其年代、学科分布如表一、表二所示。根据编纂出版实际,似可将我国工具书发展划分为以下几个时期。一、积累素材时期。先秦是我国中文工具书编纂出版的积累素材时期。说这一时期是积累素材时期,主要可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表述。首先,这一时期已存在带有字典、辞典性质的类似识字课本的文字…  相似文献   

5.
方块壮字文献不仅数量十分巨大,而且具有很强的语料真实性,是壮语辞书编纂的宝贵材料。其对壮语辞书编纂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一是条目增补,丰富壮语辞书的条目,仅《壮族麽经布洛陀影印译注》就可供《壮汉词汇》增补将近3000个壮语词,可供《古壮字字典》增补4000多个方块壮字;二是释义补充,完善壮语词汇和方块壮字的义项;三是书证补缺,为原有条目提供来源明确、语料真实的书证。如果能够全面汇释方块壮字文献中的字词及语料,可大大提高壮语辞书的质量,也可深化壮族古籍的整理与壮语本体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辞书,是字典和词典的通称。它收录书面语中出现的语汇,给予简明的解释和典型性举例,按照一定的顺序编排,供人们查阅。随着科学和文化的发展,辞书的门类越来越多,辞书已经成为人们学习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选择辞书,怎样使用辞书,这是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经常遇到的问题。按照辞书所汇集的词语的性质和范围,一般常用的汉语辞书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 一、字典。以汇集单字为主。常用字典主要是现代字典。解放后编纂出版的现代字典,以《新华字典》质量最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这是一本小型字典,汇集现代汉  相似文献   

7.
西夏刻书印刷事业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世纪以来,在西夏故地的西北地区,发现了大量西夏文献,计有数千卷之多,还有版画、雕版等,大大丰富了中华古籍的宝库。本文通过已公布的材料和研究成果,对西夏的刻书印刷事业作了概述。西夏重儒兴佛,发展文化教育,大量刻印各种书籍,其中有国家法典、字书辞书、儒家经典等,而以佛经最多;用西夏文刻,还用汉文、藏文刻;不仅官方刻书,私人、寺院也刻;不仅有已经盛行的雕版印刷,还有当时最先进的活字印刷。西夏书籍装帧形式富于变化,版面设计别具特色,反映了西夏的人文形态和文化面貌。西夏后期仁宗时期,是西夏刻书最为繁荣的时期;西夏的刻书印刷中心,在京城兴庆府。  相似文献   

8.
《汉语大字典》释义商兑王粤汉释义是辞书的灵魂,是辞书学领域一个至为重要的问题。探讨这一问题,分析重要字典释义方面的实例,对当代字典、词典的编纂,对丰富和完善辞书学理论,无疑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拟对《汉语大字典》的部分释义略陈管见,以此就教于辞书编纂和...  相似文献   

9.
迄今各种语文辞书不下数千种,但经过修订的却很少,究其原因是靠手工修订,学术水平难有大的提高。当前计算机技术和电子语料库已完全能满足语文辞书编纂修订的需要,积极探讨和推进辞书编纂修订手段的现代化,亟待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唐代是文字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处于俗字入典的重要时期。唐代的专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对书中的异体字进行研究将对汉字文化、汉字发展史、字典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代是文字发展史的重要阶段,处于俗字入典的重要时期.唐代的专书中收录了大量的俗字异体,对书中的异体字进行研究将对汉字文化、汉字发展史、字典辞书编纂、中文信息处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2.
训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古代文献中的字和词,而辞书编纂工作,从根本上说,也就是解释词义,不言而喻,训诂学与辞书编纂的关系是至为密切的,辞书编纂要以训诂学为指导,而训诂学则应该在辞书编纂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训诂学对辞书编纂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我国悠久的辞书编纂实践留存了大量的有关辞书编纂的文献。对这些辞书编纂实践和留存文献作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深入考察,可以看到我国辞书编纂中关于辞书社会功能的阐发不仅早已存在,而且较为全面。辞书不仅是历代统治者观照民风民俗制定国策的依据,也是振兴和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我们这个历史悠久、地域广袤的国家来说,辞书广泛收录字、词并对其释义,更能沟通古今方俚,规范和方便语言教学,这对于提高整个民族的语言素养和文字表达,乃至国民文化水平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黑水城遗址位于今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兰库布镇东南25公里.在两条干涸的河床汇合处的荒漠台地上。1914年斯坦因在此获取大量珍贵资料,现收藏在大英图书馆东方部。英藏西夏文献除大量的西夏文外,还有为数可观的藏文、回鹘体蒙文等.内容涉及官府文书、军法兵书、典当契约、韵类辞书、日用杂记、诗歌艺文、医学药方、星历占卜、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字典,它在文字、训诂、编纂各方面的成就是不言而明的.但同时它在编纂体例、释义、重文的归纳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有其局限性.探视其不足,找寻不足之原因,才会更利于对<说文>的研究和今后的字典编撰工作.  相似文献   

16.
汉语俗字新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宋代以后的一些字典辞书,诸如《龙龛手镜》、《四声篇海》、《字汇》、《字汇补》、《康熙字典》,以及今人编的《汉语大字典》、《中华字海》等,都收载了大量有音无义或音义全无以及与正字关系不明的疑难俗字.由于种种原因,汉语俗字的研究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所以上述字典中的这些疑难俗字也很少有人问津.这种情况不但对载有这些疑难俗字的古籍的解读带来了困难,也对现代大型字典编纂的质量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本文在《汉语俗字丛考》的基础上,依据敦煌出土文献等大量第一手资料,对《汉语大字典》等大型字典中的二十多个疑难俗字进行了考辨,并纠正了旧辞书辨释方面的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7.
1931年苏联杰出的西夏学者Н.А.聂历山首次对国际西夏学研究的早期历史作了简要回顾,全面介绍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国西夏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对西夏文字的创制、构成、发音、推广及其重要辞书、文献,尤其对西夏文释读作出重大贡献的《掌中珠》都作了生动有趣的描述。对我们了解西夏研究历史,总结前辈学人的经验教训,借鉴和完善方法理论,促进西夏研究的繁荣有着重要意义。现据《西夏语文学》译出,希望能为学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西夏文文献是中古时期除汉文文献之外,保存文献种类、数量最多的一种用民族文字记录的历史文献。由西夏文文献可以探析西夏王朝的档案管理制度,了解西夏王朝对文书档案的重视,进而可以从这个角度揣测西夏政权在当时十分复杂的形势中能与宋、辽、金抗衡达200年之久的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历时演变中女部字意义及文化内涵的变化,本文对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为行文方便,后文简称《说文》)和《汉语大字典》进行了比较。本文创新性采用文献计量统计法进行统计分析,借助文献史料对女部字系统地进行训诂和考据。研究发现,女部字的历时发展演变折射出的是不同时期女性主流社会地位的变化,而不是以往研究中透露出的女性主导地位与附庸地位的绝对对立。随着时代的发展,女部字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也更加丰富多彩,本文希望通过对两部字典中女部字的语言文字以及文化内蕴的对比,为后世字典辞书的编纂提供借鉴和参考,促进人们了解女部字的意义演变和深层文化内蕴。  相似文献   

20.
汉字的部首编纂法源远流长,由最初的文字学表义部首法逐渐演化为辞书学的检字部首法,再改进为偏旁笔画法,而偏旁笔画法又因汉字构造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同一汉字在不同字书辞书中或被列在不同的部首和笔画之下,呈现出曲折的变化。关于汉字部首编纂法的历史发展,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甚至有某些无根之论为人们所习焉不察。研究这个问题的难度不在于理论的深奥与方法上的技巧,而在于对原始文献的几乎穷尽的搜寻与科学的分析。其探讨的价值是,正确展示适应汉字特点的民族化辞书编纂法,有助于各国汉字学界从一个侧面了解我国字典编纂史,提高运用之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