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汉志》武功县淮水祠建置年代考李瑾河南大学中文系一、问题的提出古代渭水流域曾经存在过祭把“淮水神”的民俗,这一依据仅见于《汉书·地理志》武功县下有“淮水祠”一所的记载。这是一条孤证,除此而外的任何史籍都没有提及武功有过“淮水祠”的记录。兹转录《汉书·...  相似文献   

2.
论苏绰     
苏绰(公元497—546年),字令绰,武功(今陕西武功县)人,出身世家大族,九世祖苏则为曹魏侍中(《三国志·魏志》有传),父苏协官至武功郡守。苏绰是西魏政权的重要大臣,政绩颇著,时人称之有“王佐之才”,后代史家比之于“管子治齐,诸葛相蜀”(《西魏书·苏绰传》)。本文拟对苏绰生平、政治思想及其主要活动作一概述,以供史学界和地方史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南诏世系十分繁乱,而阁罗凤世系又是混乱的焦点所在。它不仅牵涉上起细奴逻,下止阁罗凤几代南诏王谱系,还涉及关于南诏父子连名制的几种不同说法。弄清阁罗凤的世系,对南诏史研究无疑大有裨益。 《旧唐书》、《通鉴》、《云南志略》对阁罗凤世系的记载基本相同:细奴逻(《云南志略》作“细奴罗”)——逻盛(《云南志略》作“罗晟”)———盛逻皮(《云南志略》作“晟罗皮”)——皮逻阁(《云南志略》作“皮罗阁”)———阎罗凤。阎罗凤世系争论的出现,主要因为上述史籍与《蛮书》、《新唐书》的记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4.
1月中旬 史志学会副会长时永发应河南史志学会邀请,赴郑州参加河南史志学会召开的“地方志续志篇目研讨会”。会上研讨了《大庆市志续志篇目(1986年—2000年)》,该文发表在《河南史志》第1期。...  相似文献   

5.
唐庭州置有西海县。仅见于《新唐书·地理志》(以下简称《新志》),谓该县为“下,宝应元年置”。其他文献诸如《通典》、《元和郡县图志》(以下省称《元和志》)、《旧唐书·地理志》 (以下略称《旧志》)等并未志及。因此对其建置由来及地望,以往学界难以作深入研讨。日本学者松田寿男氏于《论唐朝庭州之领县》一文中,论及此西海县时,审慎地比拟于清海军,即旧名“镇城镇”之地,并疑西海县也许  相似文献   

6.
《长溪琐语》撰辑者谢肇淛,字在杭,本省长乐人,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进士,官至广西右布政使,政绩颇著.他是为明代著名藏书家,富藏书,亦“好读书,于学无所不窥”.“为学不尚空谈,而取诸目验,所以有创见独到之处”.长于文学,诗文集有《文海披沙》、《小草斋集》等.笔记特造孤诣,尤为精到,代表作《五杂俎》,内容广泛、材料丰富,谨慎且有识见,是记述各地“天、地、人、物、事”五种内容的“杂俎”,“谈明代社会风俗的书籍”当“首推”此书谢肇淛的地方志著述甚丰:《太姥山志》,《鼓山志》、《支提寺志》、《方广岩志》等是颇有特色的山水志;《北河记略》是相当出  相似文献   

7.
朱琦(1803——1861)是鸦片战争时期享誉诗坛而今人尚少研究的重要诗人。琦字伯韩,号濂甫,广西桂林人,道光十五年进士,初官翰林院编修,后迁御史,主要著作有《怡志堂诗集》、《怡志堂文集》等。他反对卖国投降,主张抗英反帝,痛恨贪官污吏,同情民生疾苦。由于他每每慷慨言事,切论时务,“时咸推其抗直,称为名御史”,与陈庆镛、苏廷魁号“谏垣三直”,加上金应鳞,又称“四虎”(《清史稿》卷三百七十八)。在诗歌创作上,朱琦更受推重,负有盛名。与他同时的著名诗人何绍基说:“近海内能诗者,以伯韩为  相似文献   

8.
邢润川、杨文衡《我国古代对煤的认识利用史略》一文说:“到了汉代,《汉书·地理志》则说:‘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见《学术研究》一九八二年第六期99页)但查遍《汉书·地理志》也找不到这句话。作者可能是误信了前人旧说而未加考辨.南宋朱弁《曲洧旧闻》卷四云:“余观前汉地理志:豫章郡出石可燃为薪”。清汪价《中州杂俎》卷二十物类十四沿袭朱弁之误说:“按《前汉书·地理志》:豫章郡生石可燃,为薪”。张萱《疑耀》卷二则全同《中州杂俎》。  相似文献   

9.
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又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论语·为政》).“束脩”与“志于学”是否存在内在的关联呢?  相似文献   

10.
陈桥驿 《学术界》2002,(6):262-270
《绍兴县志》主编傅振照先生以其多年耕耘的巨构《绍兴史纲》嘱序于我。与此同时 ,台湾汉学研究中心邀请我出席今年十月在台北举行的“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 ,这真是一种学术上的巧合。《绍兴史纲》当然是绍兴的地方文献 ,傅先生研究绍兴地方文献 ,成就卓著。其所主编的《绍兴县志》 ,如我在该志序中所说 :“就《绍兴县志》的内容而论 ,在这十余年来各地新修的志书中 ,实属后来居上。”我特别指出 :“综观全志 ,内容完备 ,信息全面 ,而体例严谨 ,尤可独步志林。”此外 ,近年以来 ,我曾在不少学术会议中 (如 2 0 0 1年洛阳“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1.
《道藏》本《茅山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茅山志》是卷帙浩繁的《道藏》中一部独具价值的道教史籍著作,但它一直没有受到应有的认识与重视,今特作试论,为沉寂的道教文献研究贡献一点力量。 (一) 《茅山志》收录于《道藏》“洞真部”记传类“龙”“师”“火”字号内,每卷大题之下皆署“上清嗣宗师刘大彬造”。明白云霁《道藏目录译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史部地理类存  相似文献   

12.
<正> 产生于南朝刘宋时期的《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集大成者.与早期志人小说《语林》、《郭子》相比,《世说新语》有自己独特的价值.它在文学上的独特价值,就是“内容最丰富,体例最完善”,这是志人小说成熟的标志. 所谓“内容最丰富”,是指《世说新语》在内容上的特点,具体讲就是: (一)《世说新语》充分展现了汉及魏晋知识分子的风貌. 《世说新语》从《德行》至《仇隙》分为三十  相似文献   

13.
对文艺心理学的研究,中国古已有之。迨至近代,王闿运标出“治情说”,对作家创作心理和读者审美心理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王闿运(1832—1916)是湖南湘潭人,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他历经清末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而入民国,终年八十五岁,人称“湘绮老人”。他是当时“汉魏六朝诗派”的盟主,曾被奉为“诗坛旧首领” (《光宣诗坛点将录》)。有《湘绮楼诗集》、《湘绮楼文集》、《湘军志》等传世,其门人辑有《湘绮楼全书》、《湘绮楼说诗》。  相似文献   

14.
陈琳墓考辨     
唐温庭筠有《过陈琳墓》诗,称“陈琳墓在今江苏邳县”,不确。虽然,陈墓在邳志乘也有记载,《大清一统志》称:“魏陈琳墓在邳州界。”《咸丰邳州志》载:“陈琳墓,在旧城,见《元丰九域志》。”但现在旧城却无任何遗迹或有关传说。《邳州志》也未敢肯定,故在“陈琳墓在旧城”加上“今无考”的按语。清顾嗣立撰《温飞卿诗集笺注》亦曾提及此事。据《三国志·魏书》,陈琳为“广陵人”,《嘉靖维扬志》、《康熙宝应县志》和《乾隆盐城县志》均称为“广陵射阳人”,即今扬州宝应县射阳镇。此镇不仅为陈琳出生之地,亦为其埋骨之所。据《嘉靖维扬志·公…  相似文献   

15.
东汉初班固所撰《汉书》,是传统史学中继《史记》而起的巨著。其中的十篇志,从总体说,历来备受学者们所推重。清代以前,对十志进行考订注释之作前后继出。近代以来不同学科的研究者,注重用近代眼光加以诠释,阐发其中的价值。故当代著名史学家对这十篇志给以极高的评价,称:“《汉书》的精华在十志”,“十志规模宏大,…后世正史多有志书,大体有所增减。”十志“将书志体完善起来”。唯独其中《五行志》一篇,却是颇受讥议。唐代刘知几著《史通》,专门写了《五行志错误》、《五行志杂驳》两篇。清代著名思想家龚自珍也批评说:“班氏《五行志》不作可也。”今人论著中有的也视《五行志》是宣扬灾异迷信之作。那么,《五行志》设置的性质是什么?它在哪些方面具有值得重视的史料价值?对于刘知几的批评又应该如何认识?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台湾本明代《宁夏新志》伪作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成文出版社于一九六八年三月,影印出版了一部《宁夏新志》(“中国方志丛书·塞北地方第八号”,以下简称“台本”),并注明是根据明代抄本影印,撰修者为胡汝砺。众所周知,《宁夏新志》为宁夏地区现存第一部方志,成书于明弘治十四年(1501),由宁夏巡抚王洵主修,乡儒进士胡汝砺总纂,明刻板现藏宁波天一阁(以下简称“阁本”),各家史志目录书均有收录。据清乾隆《宁夏府志》后序追述:《宁夏新志》系“弘治辛酉,巡抚工公珣修之,郡人胡大司马汝砺笔也”。今天一阁之《宁夏新志》刻本,前冠王珣序  相似文献   

17.
词的情和美     
词的情和美谢之雄自古就说“诗言志”(《尚书》),志是什么?“志,意也。”(《说文》)“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诗经·大序》)现代通常作志气、志向、志趣解释。因此,说“诗言志”,就突出了思想性,但却不能因此而忽略艺术性。诗歌在古代就重视对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翻开中国诗歌理论史,自《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以降,《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有“诗以言志”之说,《礼记·乐记》亦称“诗言其志也”。最透辟的是《毛诗序》中的一段话:“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将诗定在“言志”这根标尺上,说明我国诗歌自《诗经》伊始,就十分注重强调诗人情  相似文献   

19.
《续汉书·郡国志》注引《续博物志》:“[祝其]县东北独居山,南有渊水,即羽泉,俗谓此为惩父山。《元和志》同。”杨宽先生云:“俗谓羽山为惩父山,当必先有禹惩鲧之传说。”(《中国上古史导论》,《古史辨》七·下)案:鲧殛死。[清]刘梦鹏《屈子章句》曾疑《天问》“勤子屠母”暗指禹之“屠父”,虽非是,亦石破天惊之语矣。观《淮南子·修务训》及高注禹“为治水解祷,以身为质”,岂夏人传统巫术有以酋长或其替身祭神禳灾之习惯欤?禹之“惩父”或“殛父”,或因其治水不成,乃以其“替身”为牺(或以象征性之献祭仪式)以平息神怒、禳息洪祸,或如后代之“奠基祭”(Feundation  相似文献   

20.
歙县棠樾鲍氏宗族个案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棠樾鲍氏宗族的崛起 据明嘉靖《新安名族志》记载,棠樾鲍氏祖先是青州人。西晋永嘉末(公元四世纪初),“青州大乱,于孙避居江南”。东晋咸和年间(326—334),鲍弘任新安郡守,“因占籍郡城西门;继于郡西十五里牌营建别墅。”据《棠樾鲍氏宜忠堂支谱》(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