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从选举过程中行为主体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湖北省长阳县某镇农村居民的抽样调查,从对选举权利的认知、对选举作用的评价和对选举过程的感受三方面了解农村村民在基层选举中的心态,并重点分析各种心理态势对其参与选举投票意愿的影响,从而做出政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诲村第7届村委会海选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乡村干部民主意识不强,选举程序不规范,投票过程比较混乱等.为了规范村委会选举过程,我们应采取如下措施:让有关人员认真学习<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正式选举之前做好一系列的公开性工作,妥善产生村民选举委员会,确保村委会成员选举过程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依据村民作为社会行为主体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将村民参与村委会选举的心理倾向归纳为四种模式,即动员式心理模式、依附式心理模式、自觉式心理模式和热衷式心理模式,并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和分析每一种心理倾向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村民行为的理性做了一定的剖析,结论认为村民心理倾向均是一定理性层次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在目前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选举的问题.指出影响村委会选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村民委员选举中影响村民对候选人选择的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村委会的选举,是一种在一定范围内有选择的选举.随着村委会组织法得到有效实施,村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好对候选人进行选择.由于村民之间的利益划分往往是以地域关系为基础的,因此,是地域关系而不是家族关系,成为影响村民对候选人进行选择的最主要因素.此外,村民在选择过程中,也着重考虑候选人的品德和他是否具备担任相应职务所需要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村委会选举中有拉票行为,即证明村民手中的选票是有用的.然而,目前村委会选举中,拉票行为缺乏规制,贿选现象滋生,选举争议难断,选举暴力频发,严重损害了村民自治.在这一背景下,2009年4月份,中央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村民委员会选举工作的通知>.该文件对于规范拉票行为,惩治贿选,保证村民选举的有序公正,具有重要意义.不过,该文件认可"承诺捐助村集体"的拉票行为、禁止"私下拉票"等规定,尚有可商榷的余地.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村全面推行村民自治已近二十年。作为村民自治重要内容的村委会选举开展现状如何?本文根据作者的实践和观察,对村委会选举存在的问题作简单梳理,试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从选民角度、基层政权体制角度和制度经济学角度对这些问题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正确看待这些问题,正确认识村委会选举制度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的自治机关。村民委员会的民主选举是实现村民自治的前提对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深远的影响。但在目前一些村委会的选举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影响正常选举的问题。本文指出影响村委会正常选举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上,党支部或上级领导较少对选举提名指定;村委会选举逐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一系列规范的选举方法得到采用;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基本为差额选举,选举大多实行了公开计票,并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村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程度较高,其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体现;拉票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采用给予物质利益的方式;村委会选举得到了选民的高度评价,村委会选举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0.
总体而言,当前的村委会选举基本步入法律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一个自由、公平、规范的村委会选举制度正逐步成型。以浙中某村为样本的实证分析显示,村委会选举的提名过程呈现出明显的民主化趋势,尤为体现在初步候选人的提名和确定上,党支部或上级领导较少对选举提名指定;村委会选举逐步程序化和制度化,一系列规范的选举方法得到采用;村委会主任及村委会委员基本为差额选举,选举大多实行了公开计票,并在选举时设立了秘密写票处;村民参与选举活动的程度较高,其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基础性地位得到体现;拉票现象普遍存在,且多采用给予物质利益的方式;村委会选举得到了选民的高度评价,村委会选举的理念正在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事关新农村建设的成败与社会稳定.目前,村民自治的发展受到凭借资源的限制:社会民主政治氛围不浓厚、良好法律环境及社会支持力量缺失是其外部资源贫乏的主要表现;内部则表现为人力资源及村财的极度贫乏,这些因素严重地制约着村民自治的发展.因此,创造和谐的政治氛围、完善村民自治立法、提高村干部素质、改革村财制度等是村民自治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村民自治对于建构上层间接民主与基层直接民主、国家代议民主与社会直接参与的复合民主制的中国宪政制度具有重要的创新意义。然而,转型过渡时期的农村家族势力复兴并发展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实施已构成严重的危害和威胁。应进一步完善基层直接民主选举制度,运用刑事法律打击妨害村民自治的行为,以确保村民自治制度得到正确实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村民自治运行机制规范的问题.认为村民自治有三个核心要素,即村民群众、村党支部和村委员会.要搞好村民自治,首先要明确其主体是村民群众,在此基础上弄清规范的方向,有纵向和横向之分.目前村民自治所出现的一些矛盾和难题都是主体不明确,机制不规范的结果,如村"两委"的矛盾就是如此.究其原因,宏观上是体制运作进程中存在的痼疾使然,微观上,则为村"两委"失去有力的监督.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切实保障村民大会及村民群众的自治权力.  相似文献   

14.
村民自治的溢出负效应是指村民自治运行产生的对国家基层权力及村民自治制度本身的伤害,溢出负效应不是村民自治制度这一本质规定的产物,而是当前经济社会条件及村民自身素质不成熟造成的,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规范村民自治的合理运行.  相似文献   

15.
村民代表会议是村民自治过程中的一种间接民主形式,是村民会议的必要补充。建立村民代表会议制度在集中广大村民的智慧、监督村务的实施、融洽干群关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村民自治权保障机制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村现行的村民自治制度,赋予村民平等的自治权利,然而村民的自治权利却时常遭受侵害。因此探索村民自治权利的保障机制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简要分析了建立村民自治权保障机制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构建村民自治权保障机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建设农村和谐社会是其重要内容.村民自治是建设农村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对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在推行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分析探讨这些问题对农村和谐社会构建带来的影响,提出应如何健全和完善村民自治的对策,使之推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8.
村民委员会的法律地位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行法律对村民委员会定位有不足,在《农村土地承包法》和《物权法》中对村民委员会应重新定位,以理顺村民委员会、村民会议与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关系。应按照法人理念确立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律地位。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名称应为农业生产合作社。也就是说,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组织形式。和供销合作社、信用合作社一样。法律应明确规定村民会议为村集体经济组织,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股东大会。由于每个行政村兼有社区和生产单位的两重性,村民会议不仅对村内生产经营活动具有最高发言权。同时,对村内公共事务也享有最高发言权。村民会议应由村党支部书记召集并主持。对一些涉及村民委员会干部自身利益的村民会议,比如审议村民委员会工作报告和评议村干部的村民会议,尤其是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特别是罢免村民委员会主任的会议,如果仍由村民委员会主任主持,难以保证村民客观、公正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村民委员会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董事会,村民委员会主任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执行由村民会议交办的各项经济事务;作为社区的自治组织,一如城市居民委员会,处理社区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这样,在法律上就理顺了村民委员会、村党支部、村民会议与村集体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从而确立了村民委员会应有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讨论了我国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问题,认为我国现行村民自治的民主价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村民自治蕴含的民主性,二是村民自治具有的民主效应。前者的民主价值是宝贵的,应予以充分肯定。后者具有更重要的民主价值,主要表现在它能够有效地增强社会的自主性,从而为民主政治创造可能条件与必要条件,为通过地方自治实现民主政治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一个镇村委会换届选举的个案考察 ,分析了乡镇政府在村委会选举中实现的由以往的选举操纵者到现在的选举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的角色转换 ,探讨了乡镇政府实现角色转换的原因。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若干相关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