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薛稷在诗、书、画三方面的艺术成就作了简要分析和评说,认为他是一位全才艺术家.他的诗歌代表作<秋日还京陕西十里作>不愧为唐古之宗,他的楷书成就而无愧于初唐楷书四大家之一,他的画鹤无愧于画之绝品、画之典范.  相似文献   

2.
青岩 《社区》2014,(17):18-18
扬州八怪中的郑板桥,在未到扬州之前,住在苏州。他在苏州城桃花巷东头开了一家画寓,以卖画为生,在桃花巷的西头,也有一家画寓,画寓的主人名叫吕子敬。吕子敬擅长画梅花,他标榜自己画的梅花是“远看花影动,近闻有花香”,那意思是说,他画得如同真梅花一样。  相似文献   

3.
,嘴不刁、孩叫。(g。)娃, 有个毛病乱涂鸦。 崭新课本真漂亮, 他给画得不像样。 插图女孩像天仙, 他把胡子画嘴边。 插图奶奶拄手杖, 他给肩上画支枪。 画完越看越好玩, “哈哈哈哈”笑没完! 孕娃把书扔桌上, 看到桌子明又亮。 桌上画个大王八, 只画身子没脑瓜。 再画一只大灰狼, 眼睛画在屁股上。 画完越看越有趣儿, “哈哈哈哈”笑岔气儿! 眼前墙壁白又白, 孕娃他又画起来。 先画一个大魔王, 张牙舞爪真猖狂。 又画一个大妖怪, 青面撩牙把人害。 画完越看越高兴, 又是唱来又是蹦! 孕娃画完有点累, 钻进被窝他就睡。 一阵哭…  相似文献   

4.
当代画松高手首推潘天寿。潘天寿画松从构图、形体、笔墨、画幅尺寸等方面形成了其鲜明的个人特色,在技法上、精神上超越古人。他画的松是奠定他20世纪大家地位的又一块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40年代,有个年轻人,先后在慕尼黑和巴黎的美术学校学画画。二战结束后,他靠卖画为生。一日,他一幅未署名的画,被他人误认为是毕加索的画,而出高价买走。这事给他一个启发,于是他开始大量地模仿毕加索的画,一模仿就是20多年。  相似文献   

6.
诗和画是两个不同的艺术品种,但王维的诗和他自己的画在美学风貌上却显示出异常鲜明的一致性。就情感内容而言,他的诗同他的画一样,经常表现出一种清幽静穆、飘缈空灵的境界和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隐逸情趣。  相似文献   

7.
"写"作为对中国画作画状态的特殊表达形式,尤其是在中国画中"写意画"的广泛运用,使得它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自宋元以后由于这个直抒胸臆的"写"字使得画风大变,并且在之后的中国画发展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石涛所建立的"一画"系统也不例外,他把"写"作为支撑其画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所使用的"写"与古代画学中的描述与运用,虽然在大体上一致,但是进一步分析就能看出,他不仅继承了古代画学中对"写"的运用,并且把"写"作为对当下的一种"创造"精神体现,运用到他的画论、画跋和当下的作画状态中。所以,石涛的"写"不仅是中国写意精神的高度体现,也是他"创造"思想的集中表现,更是他人格精神的写照。  相似文献   

8.
慧眼看热闹     
一场大雪席卷了美国的伊利诺斯州。美术老师对学生说:"今天的作业就是画雪景。"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跑向室外,边画画边玩耍,场面非常热闹。只有一个学生例外,他静静地趴在窗前。老师好奇地走到他的身后,发现他正在画那些在雪地里画雪的同学。  相似文献   

9.
吴道子画水     
吴道子是我国盛唐时期一位著名的大画家,他少 年时就在河北定州城外的柏林寺跟一位老和尚学画 画。 老和尚想在寺里后殿的空壁上画一幅"江海奔腾 图",可他画了许多次都不像真水实浪。他决定带吴道 子到各地江河湖海周游三年,等画得跟真水实浪一模 一样了,再回来画这幅"江海奔腾图"。 吴道子高兴极了。第二天一早,他就收拾好行李, 跟着老和尚出发了。  相似文献   

10.
苹果屋     
我家的墙壁上刷了一块很长的黑板,我的好朋友张诗峰经常到我家来玩,和我一起在黑板上画各种各样的图画。他画茂盛的大树,我画高大的楼房;他画勇敢的奥特曼,我画美丽的小仙女……  相似文献   

11.
巧思     
唐伯虎,明代杰出的画家、文学家,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相传唐伯虎曾在扇庄画扇,他技艺超群,远近闻名。一天,有个人来请唐伯虎画扇,并提了个条件,就是由他自己来命题。如果唐伯虎画得出来,他愿意出高出平常三倍的银子购扇;如若画不出来,他就自拿走三把上等扇子。唐伯虎点头同意,那个人说:"我养过骆驼,就在扇子上画骆驼好了。"唐伯虎说:"好!"说着就要下笔。那人又说:"且慢,在扇子面上画一只骆驼不行,两只也不中,画三只也  相似文献   

12.
老舍与绘画     
老舍爱画。他爱看画,爱积藏画,爱交画家朋友,爱看画展,爱发表观画感。从他与绘画有关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不但是画家的知音、诤友,更是一位高水平的绘画鉴赏批评家。老舍的人格和他对绘画的见解事实上影响了一代画人。  相似文献   

13.
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一位画家,爱画山水画。朋友请他画一幅青松图,他画了一棵挺拔的青松,色彩鲜明,主题突出。后来他想:松树和柏树是同科植物,如果画上柏树就更好了。于是又画上柏树。又一想:再画上竹和梅,不就成了“岁寒三友”吗?于是又挥笔画上了竹和梅!画着画着,他又想:有松需有山,有山必有石……  相似文献   

14.
名人幽默     
郝立军 《可乐》2008,(10):52-52
画不如文一次,大仲马到德国一家餐馆吃饭。他想尝一尝有名的德国蘑菇,但服务员听不懂法语。他灵机一动,在纸上画了一只蘑菇,递给服务员。服务员一看,恍然大悟,飞奔而去。大仲马拈须微笑,自得其乐。他想:我的画虽不如我的文  相似文献   

15.
李愚 《社区》2014,(23):22-22
宋徽宗喜欢书画,并且有很深的造诣。一天,他问随从:“天下何人画驴最好?”随从回答不出来,便四处打听画驴出名者姓甚名谁,匆忙中得知一位叫朱子明的画家有“驴画家”之称,即召他进宫画驴。得知被召进宫是为皇上画驴时,朱子明吓出一身冷汗。他原本是很有功底的山水画家,可同行们嫉妒他,四处造谣贬低他,说他是“驴画家”。“驴画家”的绰号并非擅长画驴所得,他根本不会画驴。  相似文献   

16.
一、“画他的眼睛”“画眼睛”的手法是鲁迅先生在总结刻划人物经验时说的。原文是:“要极省俭地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付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赵树里对人物肖像的描写向来惜墨如金,可以说非点睛之笔而不运腕挥毫,“画眼睛”是赵树理刻划人物的第一个特色。例如在《表明态度》里对永富老婆的描写:  相似文献   

17.
第一种声音:老师祝福的声音 在我们的青年画家群体中,油画家张安君属于去留无意、自得其乐那种,他年纪不大,但身世曲折、少年艰苦的生活使他饱尝了人世的磨难,所以他可能比我们任何人都更能体会到画画的快乐和幸福。 安君多少年来,在同生命和厄运抗争中坚持画油画。起初,没人说他画得好,也自然没人说他画得不好。在我记忆中,他固 执地学习油画,左一张右一张,从不间断地画,也时不时推出一 些力作。画风写实,擅于用超写实手法,细致深刻,并能不厌其烦地画到自己高与为止。他注重作品的情节性和可视性,这与他的童心有关。在省内…  相似文献   

18.
今天,我看了《好孩子画报·画月亮》。文章写了三个鼠娃喜欢画画,见到画,就照着画。鼠妈妈说:“你们要到大自然里去画真的东西,先去画月亮吧!”鼠大娃先去画,他画了月牙。几天后,轮到鼠二娃去画,他画了半个月亮。鼠小  相似文献   

19.
李爱国的名字在中国画界并不陌生。从艺以来,画家以不凡的业绩赢得多项殊荣:如获第七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牌奖;第二届当代工笔画大展一等奖;首届《连环画报》金环奖;首次中国连环画十佳作品奖;联合国非政府组织世界和平教育协会艺术大展荣誉奖等。李爱国是颇有实力和影响的画家,尤其他在工笔人体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更是有目共睹。事实上,他的绘画领地远远不只囿於此,无论在成名之前,还是在其後,他在草原风情画、动物画、鞍马画、山水画、花卉画、水墨人体画等方面的创作都可圈可点,或许李爱国工笔人体画的知名度遮蔽了他在其他艺术领域的成…  相似文献   

20.
新狐假虎威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完了之后,他把画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边放了一支笔,并在一张纸上写好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这幅画有欠佳之笔,都可以在画中标上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