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李进超 《兰州学刊》2011,(8):139-144
王海鸽的《新结婚时代》与《大校的女儿》真实记录了新时期爱情与婚姻观念的困境。《新结婚时代》讲述了三对错位的婚姻,城乡婚姻,姐弟婚姻,老少婚姻,而在错位的婚姻中,爱情却是平衡的。《大校的女儿》中,或者是在平衡的婚姻中爱情缺位,或者在爱情产生的时候却无法进入婚姻,也注定了爱情的错位成为必然。这两部作品中所反映的婚姻与爱情之间的错位与平衡,是新时期婚姻爱情的现实状况。  相似文献   

2.
<正> 恋爱、婚姻问题,是每个男女青年都要遇到和要解决的问题。能不能以共产主义道德正确认识和处理恋爱、婚姻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年男女的幸福、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而且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和睦、社会的安定团结和道德风尚。本文拟对恋爱、婚姻中的道德作些探讨,不当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爱情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常新的问题,历来是人们,特别是青年们渴望得到的。但是,怎样的爱情才是崇高、纯贞的爱情呢?恋爱、婚姻中的道德是什么?如何才能显示出恋爱、婚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呢?  相似文献   

3.
所谓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是根据个人的情感和社会经济背景所缔结的两种不同类型的婚姻。内涵性婚姻以爱情为基础,认为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功利性婚姻以现实的需要或利益为选择,认为只有建立在实际需要上的婚姻才更具稳定性,也更具道德性。从理论上分析,二者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但舆论似乎更偏向内涵性婚姻,并对功利性婚姻持批判态度。但从伦理的角度重新审视婚姻问题,我们应当超越内涵性婚姻与功利性婚姻的对立,建构起一种新的以价值认同为基础的婚姻模式。  相似文献   

4.
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创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翟传增 《中州学刊》2005,(4):224-226
"五四"和新时期是我国现代女性文学创作的两个高峰.作为新时期女性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张洁与"五四"女作家在创作姿态、创作立场、对爱情婚姻问题的思考与探索等方面既有一定的传承关系又有独到之处.在创作姿态上,她由"五四"时代的"逆女"变为新时期的"孝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她由"五四"女作家将爱情视为人生追求的最终目标转变为对爱情与婚姻本质的思考、对人情人性和女性生命价值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爱情婚姻题材历来是女性作者永恒的创作题材 ,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 ,不同时代的女性作者对于爱情婚姻的要求和理解也各不相同 ,这就形成了不同时代女作者笔下爱情婚姻主题的差异 ,本文以封建社会、”五四”时期、新时期为楔入点 ,试图说明女性作者爱情婚姻主题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6.
一婚姻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 ,而要把这个主题表现得具有鲜明特色 ,作家对女性婚姻爱情心理的深切把握和透彻理解至关重要 ,然后再通过艺术形象生动表现出来。在这方面 ,张爱玲和玛格丽特·米切尔无疑是两位杰出的代表 ,她们虽然处于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 ,作品却有某些惊人的相似。《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代表作 ,《飘》是玛格丽特·米切尔唯一一部作品。两部作品都写婚姻爱情。两部小说的爱情婚姻不是充满诗意和浪漫情调的那一种 ,而是现实的和功利的。情感婚姻一旦与功利连在一起 ,就无所谓真正的爱情。白流苏与斯佳丽的爱情婚姻悲剧…  相似文献   

7.
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表现,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认识始终存在一种错误和偏差,认为爱情的全部就是婚前的激情浪漫,认为爱情与婚姻是矛盾的。这种群体观念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在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纠正这种群体观念错误,科学地界定爱情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和爱情文学作品等对爱情和婚姻生活做出了规范和描述,展现了历史悠久且特色鲜明的古代婚恋文化,其蕴含的诸多积极有益的元素,对当今社会的爱情婚姻生活都有所裨益。当代社会由于生活方式的转变,人们的婚恋观也出现了变革,"不婚同居"、"闪婚"、"闪离"和婚外情等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古代传统婚恋观中对婚姻的谨慎态度、对婚礼的规范、对婚姻长久稳定的要求、对爱情和婚姻的真挚与忠贞的强调,都可以为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提供参考。同时,古代婚恋文化中对夫妻相守之道和如何处理好婚姻与家庭现实之间的矛盾等问题也给出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一生一般总要隶属于两个家庭,一个是出生家庭,一个是生殖家庭。婚姻不但是出生家庭存在的前提,而且是由出生家庭向生殖家庭过渡的桥梁,婚姻与人生密切相关。在社会主义历史时期,把婚姻真正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是社会主义婚姻道德的重要内容,从而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耍内容之一。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确实存在着大量的爱情婚姻,但也不可否认,相当数量的婚姻还不是以爱情为基础的,甚至还有不少不道德婚姻。为了正确认识这种状况,本文准备就婚姻基础的历史演变及其在社会主义时期的特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张丽琴 《理论界》2009,(11):202-203
本文择取当代校园小说作为关注点,以校园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为视角,把老、中、青三代校园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概括为相应的三种模式,由此解读出校园知识分子的爱情婚姻状态——迷乱与抑郁,进而从社会、心理的三个层面探寻校园知识分子爱情婚姻状况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萧红和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赏识。然而,在看待萧红的爱情婚姻问题上,却仍有人存有某种模糊和偏见。特别是对她的多次爱情婚姻至今持有否定态度,说“对她的移情也只能用宽松的道德标准去审视”。乃至不少人对萧红的死认为是她的任性与萧军分手去了香港,如果不是与萧军分手,最后不至于因贫病客死他乡。笔者认为萧红的爱情婚姻的多次失败,正表现了她追求女性婚姻自由、追求男女平等的斗争精神。  相似文献   

12.
对于成千上万正在恋爱和已经结婚的人们来说,爱情永远是一个充满诱惑而又充满疑问的话题。男女双方要了解彼此是否真正相爱并非易事。为了帮助人们明察自己的感情在多大程度上接近真正的爱情,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婚姻问题专家查里斯·谢德博士提供了成熟婚姻的五大要素。对于正在考虑  相似文献   

13.
《阅微草堂笔记》的数十则关于爱情婚姻问题的故事,一方面显示了纪昀对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批判,一方面彰显了纪昀对爱情婚姻的态度,尤其是他鲜明地倡导以感情为基础的婚姻观和有责任意识的家庭观,值得今天的人们思考,同时也是建立健康、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有益镜鉴。  相似文献   

14.
文汇报去年七月十六日刊登了周鹄昌等三位同志题为《论现阶段婚姻道德评价的尺度》的文章(以下简称“周文”)。文章认为,恩格斯讲的爱情是婚姻的基础和衡量婚姻道德的尺度,只适用共产主义社会;而在我国现阶段的婚姻中,爱情只能是重要的基础之一,经济因素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这种  相似文献   

15.
婚姻和爱情都是需要维持的,当恋爱变成了婚姻之后,以前的一切美好都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维持情感的话,那么我们的婚姻生活就会出现问题.在此提醒大家,维持情感要遵循以下原则. 平等 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爱情与婚姻中,长期的公平更为重要,幸福的夫妻大多不会斤斤计较自己付出几许,收获几许,而是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即付出多少和得到多少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16.
正婚姻和爱情都是需要维持的,当恋爱变成了婚姻之后,以前的一切美好都随着时间烟消云散。如果这个时候我们不知道该如何维持情感的话,那么我们的婚姻生活就会出现问题。在此提醒大家,维持情感要遵循以下原则。平等平等是亲密关系维持的重要条件之一,在爱情与婚姻中,长期的公平更为重要,幸福的夫妻大多不会斤斤计较自己付出几许,收获几许,而是追求一种大致的平等,即付出多少和  相似文献   

17.
“爱需要时时更新”这一论点出自鲁迅之笔,今日读来仍回味无穷。可以说,爱情的自我更新是幸福婚姻所必需的,这不仅可以避免和减少那些影响和睦的因素,而且能够提高爱情的质量。 婚姻和爱情是人类的一个永恒的命题。人世间的事,微妙莫过于情和爱。爱情的真谛,对于陷入感情漩  相似文献   

18.
爱情—婚姻—家庭关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社会形式之一。家庭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鲁迅把爱情、婚姻和家庭道德方面的问题,作为重大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她对封建的婚姻家庭伦理思想进行了彻底的批判和否定,并结合自己切肤之痛的感受,剖析了封建伦理纲常造成的“种种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勾勒出了一个崭新的家庭伦理的框架。  相似文献   

19.
晓语 《家庭科技》2013,(4):13-13
完美长久的婚姻应该是一炉温热的精油。基调是甘醇、浓郁的爱情,调和了尊重、理解、宽容,又点缀着无数温情,芬芳四溢。美国西北大学医学院教授黄维仁有"爱情博士"之美誉。他在著作《活在爱中的秘诀》中指出,两性对婚姻的认识不同,继而导致彼此对婚姻的满意度不同。当丈夫给婚姻的满足程度打7分时,妻子往往只给2分。这被称为婚姻的"温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维多利亚时代和威塞克斯民间世界的爱情生活和婚姻形态作为切入点,论述哈代的爱情婚姻观在他小说世界里的书写和表达。哈代希冀自然人性的光辉和现代文明的理性共同为人类的爱情婚姻营造一个理想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