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红岩 《东岳论丛》2000,21(2):56-58
外资并购中我国国有资产的流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资产评估不规范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2 政府行为不当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3 产权转让中的流失 ;4 产权转让收入的流失。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主要原因是 :1 国有资产缺乏真正的所有者 ;2 国有企业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法则不相容 ;3 缺乏存量资产重组和涉外产权交易的战略规划和有序的实施步骤 ;4 产权交易市场发育扭曲且交易混乱 ;5 相关法律不协调、不衔接 ,甚至自相矛盾。防范外资并购中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是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所有者缺位问题 ,二是发展规范的产权交易市场 ,三是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四是完善国有产权出售收入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范围内产业重组步伐的加快,企业间的跨国并购也成为一种潮流.在这股外资并购浪潮中,我国本土品牌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德、美、日、韩等国家在全球并购中积累了丰富的保护本土品牌的经验,为当前外资并购背景下我国本土品牌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启示:一方面,政府应为我国本土品牌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另一方面,本土企业也应积极提升自身实力,促进我国更好地融入全球经济.  相似文献   

3.
马传栋 《东岳论丛》2006,27(6):253-254
《外资并购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研究》一书,是曹洪军教授在其博士论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的创新性成果。《外资并购与中国外资政策调整研究》一书从规制外资并购及利用外资政策的国际比较着手,以探讨我国利用外资政策的方向,更好的发挥外国直接投资作用,在对外资并购与我国外资政策的互动影响进行计量研究和多角度定性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分析和设计了我国利用外资政策调整的思路、框架,提出了我国外资政策新的调整建议。该书通过综合运用一般并购理论、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外资政策理论、新制度经济学等理论,以及计量、博弈、对比、案…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外资并购我国境内企业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立法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立法存在的缺陷,提出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对我国现行有关外资并购的法律规制进行整合,完善我国对外资并购的反垄断的法律规制.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和利用外资环境的日益宽松,外资并购逐渐成为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外资并购对中国的投资法律体系带来了深远影响,除了在法律文件层面拓展和完善了现行投资法律体系外,外资并购还对投资法律体系中的外商投资产业政策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外资并购带来的另一重要问题是国家垄断审查问题,而我国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中这一问题尚是空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暂行规定》第一次以法律文件的形式规定了外资并购中的国家垄断审查,为我国今后将这一制度法制化、普遍化奠定了基础,对现行的投资法律体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美国对外资并购规制的四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对外资并购规制体系建立的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外资并购规制的特点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美国对外资并购规制的四大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中国对外资并购规制体系建立的五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外资并购作为跨国公司对华投资的"第三次浪潮",有其投资领域更宽、我国利用外资渠道更多;并购企业增多、发展潜力巨大;投资环境更加完善、外商合法权益有更好保障等机遇.但外资并购也会带来垄断、并购社会成本增加、效益恶化、政府调控能力与定位角色跟不上等新的弊端.对此,本文提出了按世贸组织法规统一要求建立健全我国企业并购法律体系、确定外商的法律地位及权利义务、制定外资并购细则,构建反垄断法体系、界定我国政府在外资并购中的权力界限等趋利避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简析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环境障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勤 《学术研究》2002,(5):64-66
拓宽利用外资渠道 ,有效利用外资购并、重组和改造中国企业 ,是中国政府2000年以来重要的政策取向。本文分析了目前阻碍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环境因素 ,包括制度障碍、认识障碍、交易障碍和体制障碍 ,并指出外资并购中国企业的环境障碍的消除 ,最终有赖于中国市场化的进程和不断的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0.
黄慰 《理论界》2012,(2):32-35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外资并购风起云涌,逐渐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外资并购在助推东道国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不利和挑战。随着外资并购的大规模发展,其所带来的国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世人的关注。外资并购对国家安全的影响,催生了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的出现,而确立合理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制度能够最大限度地维护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1.
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中国在2006年制定、2009年修订的《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规定了对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由于对国家安全审查实体性规范和程序性规范的缺失,使得这些规定缺乏透明度且影响了其功效的发挥。国务院于2011年发布的《关于建立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通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上述缺陷。但中国仍应借鉴美国外资审查委员会适用的相关规范,使中国的外资并购国家安全审查不但有章可循且具操作性,这对于捍卫国家经济安全和继续吸引外资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改革均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越发重要。本文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评估外资并购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资并购总体上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存在持续性以及所有权性质与区域异质性。进一步检验发现,外资并购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提升作用随着外资股权的增加呈现倒U型趋势。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融资成本和创新是外资并购影响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重要渠道。本文为深入理解企业风险承担水平提供新的思路,并且为评估中国引进外资的经济效果以及完善外资政策的设计提供微观证据。  相似文献   

13.
刘丽园 《理论界》2009,(5):65-66
2007年8月通过的<反垄断法>第一次从法律层面规定了我国外资并购的国家安全审查制度,与此前的一系列相关法规、规章等一起构成了这一制度的基本法律框架.本文综合分析已有的规定、各界的讨论和有关部门近年来的实践,预测这一新制度可能采用的实质规定和形式,说明新制度将给中国的外资并购规则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外资通过并购以获得垄断势力,进而形成产业控制力是对东道国农业产业安全的最大威胁。现代农业已经演变成一个由许多纵向活动组成的产业链,外资并购任何一个环节以获得市场势力都能够控制整个农业产业链,从而威胁农业产业的安全。在农业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上,外资根据并购的难易程度和可以获得的控制力大小,理性地选择上下游控制点,表现出较强的策略性。外资在中国几个重要农业产业的并购活动已经形成了安全威胁,我们可以从企业的反并购策略和政府的政策调控及安全审查两个层次设计相应的应对方略。  相似文献   

15.
成先平 《中州学刊》2005,(1):113-115
外资并购的核心行为是投资行为和营运行为,尤其是"投资行为",而并非资本的跨国运动行为;外资并购公平竞争理论的核心,是"非歧视性待遇原则";资本输入国对于外资并购者及其并购资本的法律支持,最高只能是国民待遇或最惠国待遇,而不可能、也不应当给予其所谓的"超国民待遇";特惠待遇对于外资并购市场的"公平竞争权"也是强有力的法律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外资并购方式成为目前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形式。外资并购行为既带来了资金、技术 ,又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如何科学高效地创建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法律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外资并购的动因,从过去单纯通过参股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逐渐向实现公司全球战略布局的意图演变,以鼓励、优惠为主的外资并购政策已逐步失去吸引外资并购投资的作用,以产业控制为主的传统产业政策应当让位于靠市场机制调节的竞争政策。反垄断审查不是为了限制外资的进入,而是为外资进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18.
外资并购活动给我国带来资金、技术、先进管理经验的同时,也逐步体现出垄断倾向。本文立足于外资并购在我国引发的市场垄断的特点,剖析现行的外资并购反垄断法律制度的主要缺陷,提出应该构建统一的外资并购基本法和反垄断法,澄清外资并购的基本内涵,并对立法技术上的若干问题加以说明。以期对我国外资并购反垄断立法的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宋宏 《学术界》2007,(1):151-158
在外资跨国并购中国企业中,中国企业处于相对被动相对弱势的地位。但是,对此认知不能简单化片面化,而应从跨国并购的规律性加以深入分析,正确认识中国企业在外资跨国并购中并非全无主动余地与强势之处,由此给自己在并购交易中的博弈地位加以准确的定位,明晰应该坚持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明晰应该利用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同时把握博弈的应对策略的灵活性,从而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并获得博弈的“双赢”均衡,实现富有效率的并购。  相似文献   

20.
外资并购中国上市公司的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资选择中国上市公司作为并购的目标,主要是为了获得财务协同效应、避税效应及获得多角化经营带来的好处,或者是出于投机性的获得需求。另一方面,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以及谋求并购效应,同时考虑到自身的特点,国内上市公司本身也具有较强的接受外资并购的动机。但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国内上市公司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抑制敌意外资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